高血压自我管理中应用临床路径式管理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04-17 08:59马春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4期
关键词:医护血压高血压

马春萍

101301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会经济逐渐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同时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同样呈不断增高趋势,至今已成为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存在严重威胁的公共问题之一,且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损耗、医疗支出的幅度[1]。但随医疗模式逐步转变,人们对健康知识认识亦在逐步深入,人们逐步重视对心身的整体调节[2]。故现今对高血压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疗,同时对其进行积极预防、促使其并发症显著减少,且促使患者尽早康复等为现阶段内科中医护人员需面临的关键问题[3]。临床路径的模式为目前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在现阶段被临床广泛运用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中,其可促使相关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地为患者进行服务,可使患者各方面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患者满意度高[4]。故本院将临床路径式的管理模式应用在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中,临床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46例,按照护理管理方式分为研究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男40例,女33例;年龄44~78岁,平均(54.49±6.25)岁;病程1~10年,平均(4.30±1.02)年。研究组男41例,女32例;年龄45~79岁,平均(54.78±6.75)岁;病程1~11年,平均(4.58±1.70)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取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备案。纳入确诊属高血压者;与高血压诊断依据相符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肿瘤晚期患者、肾肝功能不全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方法:(1)对照组:常规管理中主要包括对患者用药、饮食、环境等方面的护理管理,同时注意对患者血压进行定时监测等。(2)研究组:临床路径式管理方式:①高血压知识宣讲,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健康宣教,同时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实施不同形式的宣教方式,对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者,则可实施一对一的专门讲解,同时配合书册进行疑惑解答;对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者,则实施集体多媒体讲座形式宣讲,主要内容为引发高血压出现的病因、解决方案、预防、注意事项、治疗过程及预后等,使患者在了解自身疾病后缓解内心的恐惧情绪。②组建护理小组,建立护理小组,通过小组建立,使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使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皆增强,同时通过责任制可使患者得到更为全面、舒心的护理体验,患者满意度可相应提高。③临床路径表格制定,按照管理路径,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表格,将每日护理内容、护理计划、护理情况制成表格,随后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表格内容进行针对性护理,将已完成事项与未完成事项进行及时记录说明,并定期进行反馈处理。④强化日常生活管理,主要对患者饮食、心理状态、日常习惯、血压监测等进行干预,确保患者在充足营养、良好心态下接受医护,从而可使其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另外,通过对其日常活动进行干预,为其制定针对性运动训练计划,例如健身操、慢跑、打太极、球类等活动,使患者机体功能得以有效调节及锻炼,从而使患者恢复加快。

观察指标与判定[5-7]:记录患者收缩压(SBP)、24 h的尿微量白蛋白(24 h的ALB)、舒张压(DBP)等的临床指标水平。对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进行评定,内容主要为情绪调节、血压监测、饮食控制、遵医用药等,各项满分皆100分,分高则自我管理的效果愈好。以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主要为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共100分,分高则生活质量高。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DBP下降超过10 mmHg或已恢复正常水平。②有效:DBP下降在10 mmHg以内,但可逐渐下降至正常的水平。③无效:DBP和SBP皆未变化。

统计原理:所有数据经过SPSS 22.0统计软件解析,计量资料经过(±s)表达,组间比较是t检验,计数数据用[n(%)]表示,组间对比是χ2表达,P<0.05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情况:研究组管理之后DBP、SBP及24 h的ALB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两组自我管理比较情况:血压监测、情绪调节、饮食控制及遵医用药等得分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情况:研究组显效37例,总疗效97.26%(71/73);对照组显效25例,总疗效75.34%(55/73);研究组的临床疗效高(P<0.05),见表3。

表1 两组的临床指标比较情况(±s)

表1 两组的临床指标比较情况(±s)

注:组间比,bP<0.05。

组别 DBP(mmHg) 24 h的ALB(mg/L) SBP(mmHg)对照组(n=73) 98.69±5.70 40.03±4.23 129.87±9.30研究组(n=73) 73.39±2.36b 19.02±2.12b 99.20±4.28b t 7.340 2 37.939 1 25.596 3 bP <0.05 <0.05 <0.05

表2 两组的自我管理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的自我管理情况对比(±s,分)

注:组间比对,bP<0.05。

组别 情绪调节 血压监测 饮食控制 遵医用药对照组(n=73) 70.09±2.37 76.40±3.49 74.30±3.11 75.26±4.00研究组(n=73) 90.80±4.47b 95.58±4.04b 94.45±4.32b 95.48±4.13b t 34.973 6 30.695 5 32.342 9 30.047 7 bP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n(%)]

两组SF-36情况对比:SF-36的评分对照组(76.24±3.29)分,研究组(93.91±4.49)分,研究组的评分相对较高(P<0.05,t=27.122 4)。

讨 论

高血压为我国的常见慢性疾病,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表示,高血压发病和患者生活方式存在密切联系[8]。传统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主要为药物,但随医疗科技逐渐进步,医护人员专业水平逐渐提高,临床研究提出需对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训练,通过对患者血压监测、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训练,从而使患者血压逐步趋于稳定状态[9]。但在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中,大多研究调查皆为效果较差,患者对自身要求较低,且患者血压一旦恢复正常后,则患者对自身要求则会下降,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因此血压的稳定状态不佳,对患者长期稳定及恢复影响较大[10]。近年,有文献研究表示,在高血压的自我管理中实施临床路径式管理方式,可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医护方案,从而使整个护理过程更为严谨、规范、科学,进而使患者的自我约束能力得以明显提升[11]。

本研究中,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中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则加以临床路径式的管理模式,两组在临床指标中对比,研究组DBP、SBP与24 h的ALB水平比对照组低,而在自我管理的效果中,对照组血压监测、情绪调节、饮食控制和遵医用药得分皆相比研究组得分低;临床效果比较,研究组显效患者相比对照组多,总疗效对照组更低;SF-36的评分中比对,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分数低,与杜书曼研究类似。文献表明,临床路径模式应用在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显著提升,且可使医护人员实施医护过程更具连续性、主动性、计划性、预见性,从而使医护过程疏漏情况显著减少,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相应提升,护理质量佳[12]。临床路径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使医护过程更为完整及连贯,进而患者及其家属对整体医护过程皆可存在较为明确的认知,医护人员和患者与患者家属间的信任感提升后,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则可增强[13]。研究组中利用临床路径式的管理方式,通过对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高血压知识宣讲,从而使不同类型患者皆可得到较为全面的知识讲解,进而使整体患者的知识掌握度提高,患者认知提升后,则其配合治疗的自信心能够增强。另一方面可使患者负性心理得以明显改善,可使患者消除因对知识不了解而出现对自身疾病恐惧的心理。同时研究组积极组建护理小组,并制定临床路径表格,从而可使护理过程更为严谨,同时可预防患者因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而出现漏洞。另外,通过患者实施日常生活管理,从而使患者心理状态可得以显著地改善,且通过饮食习惯的培养,进而则可使患者在确保获得充足营养的同时,有利于对血压的稳定。护理小组通过对患者实施血压管理监测、知识宣讲等,从而使患者掌握血压自我监测的技术与方法,从而可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习惯的培养及运动训练,从而可使患者错误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皆得以逐渐改善,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够在科学大环境下更加规范,接受临床指导后自我管理能够更具规律及限度。本研究对患者具体满意情况未进行研究说明,待临床补充分析。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式管理应用在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临床医护效果得以显著提升,且可使患者自我管理的水平得以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佳,值得推荐运用。

猜你喜欢
医护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