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围术期管理

2018-04-17 08:59:44刘欢安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4期
关键词:瓣膜病气腹手术过程

刘欢 安龙

844000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而言,正常人群的心脏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心瓣张开的时候会让血液流过,关闭的时候则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这样可使血液正常循环全身,而心脏瓣膜如果开合有问题就会影响到血液流通[1]。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尽早治疗疾病非常重要。心脏瓣膜病常常采取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过程需做好手术麻醉工作,降低患者疼痛,避免不良反应发生[2]。本次研究就探讨了心脏瓣膜病腹腔镜手术过程的麻醉管理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心脏瓣膜病患者61例,男40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69.6±3.2)岁;疾病类型:风湿性心脏病所致二尖瓣狭窄3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联合瓣膜病8例;心功能等级:Ⅱ级38例,Ⅲ级23例。

方法:患者均择期行心脏瓣膜病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期间围手术期的管理方法如下:①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均行内科调整,调节患者的心功能在最佳状态。患者病情恢复平稳水平后给予静脉滴注1周的极化液,根据术前检查情况适当使用扩冠药物[3]。针对合并存在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先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则需要给予患者适量的利多卡因及美西律等抗心律的药物,改善患者的冠脉灌注并且增加心肌供氧量;存在房颤的患者,改善患者心肌营养的时候,将患者的心率稳定在<100次/min。②手术麻醉: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在术前给予患者使用0.3 mg的东莨菪碱,在术前30 min进行肌注。麻醉诱导需平稳,通常使用2.5~4 mg的咪唑安定+20~40 μg舒芬太尼+0.3 mg/kg依托咪酯+0.6 mg/kg阿曲库铵行缓慢气管插管进行诱导。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全麻维持,给予患者吸入O2-七氟醚,依据手术的强度与监测的患者血流动力学基本情况适当给予患者静脉输注适量的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给予患者使用适当的阿曲库铵以维持肌松。全麻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患者自然清醒到一定麻醉深度,吸入空气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在合适的水平。气管拔管之前,给予患者使用适量的阿托品及新斯的明进行静脉注射以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并且为患者静脉滴注5~10 mg的乌拉地预防高血压。③术中管理:术中依据患者出血量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调整输液量与输液速度。术前给予患者使用合适的抗高血压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4]。术中要求医师的操作轻柔,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完成后减压要充分。术中患者血压显著下降或升高要适当调整麻醉深浅及输液速度。④术后管理:所有的患者术后均行呼吸监测,给予患者鼻导管持续吸氧,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97%。血压上升的患者需及时性降压处理,给予患者适量的镇痛药物,使得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时间。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气腹前后心率及血压等指标情况。

结 果

气腹前后心率、血压情况:气腹后6 min、30 min患者心率及血压同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气腹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情况:气腹后6 min、30 min患者动脉血氧及二氧分压同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气腹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患者气腹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气腹前相比,★P<0.05。

指标 气腹前 气腹后6 min 30 min心率(次/min) 82.13±6.62 92.26±6.54★ 92.11±6.32★收缩压(mmHg) 124.36±12.13 132.23±12.28★ 131.16±12.17★舒张压(mmHg) 81.16±8.86 86.15±8.32★ 85.11±8.03★

讨 论

心脏瓣膜病患者存在长期血流动力学紊乱,这样可导致患者心功能下降[5]。针对心脏瓣膜病患者,通常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然而在手术治疗过程,因为患者常常对手术存在顾虑,所以要求医师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麻醉及术中与术后管理工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患有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心功能不全已经不可逆转。因此,在腹腔镜手术过程,术前准备工作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调整患者的脏器在良好的水平,这样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行腹腔镜手术虽然对患者的损伤比较小,然而手术体位、腹内压升高及二氧化碳吸收常常会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产生巨大影响,主要是患者手术过程心率及血压的快速上升对患者的影响是致命的,因此需尽量避免并及时处理[6]。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麻醉方法。在手术麻醉过程,主要通过泵注舒芬太尼、依托咪酯以加深麻醉,此外追加阿曲库铵加重肌松,减低患者的气道阻力,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在稳定水平,这样可减少手术过程机体损伤。针对心脏瓣膜病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还需要做好术中及术后的管理,主要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并且保证手术操作轻柔,有效避免应激反应发生,进而为患者术后平稳恢复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术后还需要加强患者呼吸监测,给予患者持续的气管插管,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稳定的水平,让患者能够快速恢复稳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脏瓣膜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期间,气腹后6 min及30 min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动脉压虽然要比气腹前高,但是仍旧维持在正常的水平,这样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表2 患者气腹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s)

表2 患者气腹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s)

注:与气腹前相比,★P<0.05。

指标 气腹前 气腹后6 min 30 min动脉血氧分压(%) 97.22±0.56 98.78±0.65★ 99.14±0.3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kPa) 3.74±0.51 5.14±0.46★ 5.33±0.51★

猜你喜欢
瓣膜病气腹手术过程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小儿腹腔镜手术气腹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