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远距离转运中的应用

2018-04-17 08:59顾晓琳黄宜皎通讯作者杨胜娣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4期
关键词:远距离危重家属

顾晓琳 黄宜皎(通讯作者) 杨胜娣

214021无锡市人民医院

院内转运是急诊科抢救危重患者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医疗救治过程重要环节。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虽只有几分或十几分钟,但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如果管理不到位,流程不合理,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件或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如何将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应科室,是急诊救治重要的环节[1]。有研究表明[2,3],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患者死亡比患者普通情况下死亡的概率高出将近10%。我院占地255亩,建筑面积32.486万平方米,根据不同功能分为A区(行政)、B区(门诊)、C区(医技检查)、D区(病房)、E区(急诊、手术中心)、F区(后勤综合楼)、J区(感染性疾病区)和G区(儿童医院)、X区(心肺诊疗中心)、T区(体检中心、特诊中心),因急诊科位于E区,距离G区、X区、T区距离约有1 000 m,步行约需10~15 min,且心肺科病人较多,占急诊总病人数的70%;还有因环境及天气因素,路面上随时会出现交通堵塞或遇下雨、下雪天气,从而影响患者的安全转运。因此为了有效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我科运用全程管理进行危重症患者院内远距离转运,顺应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转变,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患者转运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3月选择行院内远距离转运急诊危重患者450例,对其进行传统转运,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52例,女198例;年龄18~86岁;科室类型:心内科200例,呼吸科179例,胸外科20例,血管外科41例,其他科10例。将2016年1-3月在我院进行院内远距离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450例实施全程管理,设为观察组;其中男262例,女188例;年龄16~90岁;科室类型:心内科189例,呼吸科202例,胸外科18例,血管外科20例,其他科2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研究方法:⑴对照组行传统转运,采用抢救床,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由各能级的护理人员和(或)医生陪同,携带需要的设备,如氧气包或小氧气钢瓶、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囊、输液架等可能需要的用物,由工人推床,转运至对方科室。⑵观察组患者运用改进后的转运团队转运方法:①分级转运:仍需对患者进行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的评估。对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转运时间方面进行准确的综合评估,然后确定转运分级。抢救室红区的患者,由1名能级N3及以上护士、1名医生、1名工人及1名驾驶员,共4人协助转运,转运前签好转运风险单;黄区的患者,由1名能级N1-N2护士、1名工人及1名驾驶员协助转运。危重患者转运前需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并签署《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风险告知同意书》,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②专用物品:护送患者采用带有输液架的避震担架床,通过转运车转运,需携带的物品按需准备。转运车内配有心电监护仪、除颤仪、转运呼吸机、气管插管盘、输液物品、抢救用药、氧气钢瓶、脚踏式电动吸引器等抢救设备。这些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专人清点、专册登记、用后及时补充,班班清点,每周做清洁消毒。③专用通道:通过地下通道,专用路线进行转运。④专用电梯:采用绿色通道电梯。⑤转运评价:转运结束对整个转运过程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估是否发生了转运不良事件,最后在转运登记本上进行登记,护士长每月进行质量分析。

效果评价:分析对比两组急诊患者转运至心肺楼的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急诊患者转运的范围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转运耗时观察:两组患者均从急诊开始转运起至X楼对方科室签字确认为止,应用手表记录,时间记录至分。②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患者均从急诊开始转运起至X楼对方科室路途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及百分百。③两组患者或家属对转运的满意情况比较: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或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设有5题,每题共10分,总数50分。每题均分为3个级别,不满意0~1分,一般2~3分,满意4~5分。≥40分即视为满意。

表1 两组转运效果比较[n(%)]

结 果

两组转运效果比较,见表1。

讨 论

因为在转运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对患者产生重要的影响,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意外事件,造成患者二次伤害甚至死亡[4,5],从而影响医患关系,甚至产生法律纠纷。但转运重症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是急诊急救工作的延续[6]。我科运用全程管理进行危重症患者院内远距离转运后,明显缩短了转运时间,提高了转运的时效性,而且扩大了急诊患者转运的范围,确保了在转运过程中出现任何的突发情况,都可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急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但有一些因素也没考虑周全,比如楼层、转运红区的患者与黄区的患者的区别、转运人员能级等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善。

猜你喜欢
远距离危重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零距离与远距离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高速公路远距离供电系统
捐献
远距离供电系统在滁马高速的应用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