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方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肾功能保护作用

2018-04-16 02:04杨秀炜王鹏飞侯小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肾衰肾衰竭肾功能

温 旭,杨秀炜,赵 涛,王鹏飞,何 飞,侯小雪,李 京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 110034;2.沈阳军区总医院,沈阳 11084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23±7.25)岁,平均病程(4.23±1.26)年,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盂肾炎7例,狼疮性肾炎4例;研究组,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40±7.41)岁,平均病程(4.19±1.31)年,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盂肾炎6例,狼疮性肾炎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以《肾脏病诊断学》[5]中肾衰竭的诊断标准为依据;2)中医诊断参照《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6],辨证脾肾气虚,血瘀证。主症见面色晦暗,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口淡不渴;次症见尿少水肿,胸腹痞闷,肢体困重,舌质暗,脉细涩;3)病情相对稳定,可接受中医药治疗均未行透析疗法。排除标准:1)不符合慢性肾衰竭纳入标准及诊断标准的病例;2)存在脑、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3)近1个月出现急性感染,活动性肝病及手术创伤;4)过敏体质,对本研究药物不能耐受;5)存在已知的任何炎症事件;6)近4周内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史;7)基础资料不全,依从性差,无法判定治疗效果。

1.3 治疗方法 参照《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6],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血压水平,纠正引起肾功能损害加重的可逆性因素,病情稳定后纳入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包醛氧化淀粉胶囊(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78,0.625 g/粒),8粒/次,2次/d,饭后温水冲服。研究组采用本院经验方肾衰方辨证加减。药物组成:生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20 g,茯苓20 g,山茱萸30 g,丹参30 g,当归15 g,苦参15 g,大黄10 g,土茯苓10 g,炙甘草10 g。加500 mL水煎,取汁200 mL,2次/d,1剂/d,4周为1疗程,共2疗程。治疗期间避免服用其他药物。1.4 观察指标 1)肾功能保护指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等。2)微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3)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4+、比值)。4)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标准,临床控制:经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显效:经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有效:经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未消失,但较以前减轻,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无效:经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未消失,中医症候积分降低<30%。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正态性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保护指标比较 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微炎症状态比较 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保护指标比较(,n = 39)

表1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保护指标比较(,n = 3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CCR/(mL/min) BUN/(mmol/L) Scr/(umol/L) β2-MG/(mg/L)对照组治疗前 26.35±6.89 20.14±4.23 453.26±102.25 8.91±0.54治疗 4 周 33.56±7.31# 17.81±4.12# 391.64±78.63# 8.23±0.45#治疗 8 周 41.10±8.27# 13.69±4.01# 335.63±72.45# 7.61±0.42#研究组治疗前 26.71±7.14 20.21±4.30 451.93±101.41 8.89±0.55治疗4周 38.52±8.35#△ 15.63±4.12#△ 348.02±81.24#△ 7.95±0.46#△治疗8周 48.71±8.96#△ 10.34±3.86#△ 291.40±67.82#△ 7.29±0.39#△

表2 2组治疗前后微炎症状态指标比较(,n =39)

表2 2组治疗前后微炎症状态指标比较(,n =3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CRP/(mg/L)IL-6/(ug/L)TNF-α/(ug/L)对照组治疗前 11.20±4.16 11.53±3.12 68.56±9.52治疗4周 9.10±4.09# 9.94±2.85# 62.20±8.34#治疗8周 6.23±3.80# 7.96±2.53# 55.89±7.83#研究组治疗前 11.16±4.07 11.61±3.20 68.43±9.43治疗 4 周 7.26±3.91#△ 8.23±2.61#△ 56.63±8.27#△治疗 8 周 4.21±3.72#△ 6.02±2.45#△ 48.12±7.52#△

2.3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n = 39)

表3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n = 3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CD4+/% CD8+/% CD4+/ CD8+对照组治疗前 35.26±3.45 28.04±3.36 1.15±0.18治疗4周 37.82±3.60#31.24±3.16#1.29±0.21#治疗8周 40.36±3.75#35.01±3.29#1.38±0.233#研究组治疗前 35.41±3.51 27.89±3.41 1.16±0.20治疗 4 周 40.04±3.79#△34.12±3.52#△1.35±0.2233#△治疗 8 周 43.10±3.86#△37.59±3.64#△1.53±0.24#△

2.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9) 例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8-11],与中医“水肿”“关格”等证相符合[12]。大部分患者病程日久,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阳虚则水湿运化乏力,留于体内。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的精气充盈成熟与脾胃的水谷精微滋润濡养休戚相关,故有“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的说法。慢性肾衰竭大多因先天素体禀赋欠佳,内伤七情,外感寒热时毒,久恙成病,劳倦伤肾,忧虑损脾,脾肾两虚为根,气血双虚为本,脾失健运,肾失开阖,水湿凝滞,甚则波及周身,凌心射肺。《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故阳气皆虚。“久病必瘀”,微炎症状态的病理机制可归属于“毒邪”“络病”等范畴,热毒、湿浊、瘀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相互促进、相互为患,贯穿疾病始终,因此清热化湿、祛瘀泄浊是治疗该病的主线[13-14]。我院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慢性肾衰竭的病变特点,拟制了补肾益气、祛瘀解毒为治则的肾衰方,全方中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脾益气;山茱萸补肾涩精;丹参、当归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大黄通腑泻浊;土茯苓解毒、利关节;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起到补肾益气、祛瘀解毒之功效[15]。文献报道[16]中药可通过改善微炎症状态、调节钙磷代谢平衡、消除尿毒症相关毒素等途径治疗CRF。

肾脏具有排泄及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当CRF时机体内代谢平衡紊乱,多类炎症细胞因子随之增高,在诸多的炎症因子中,以CRP、IL-6、TNF-α最为重要,在CRF进展、恶化中起着重要作用[17]。慢性微炎症不仅与肾功能降低相关,亦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关系密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18]。另外,机体的免疫平衡依靠T淋巴细胞亚群来维持,可以加强免疫功能,能够抑制细胞毒性[19]。慢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会引起比值的降低。“治病必求于本”,根据脾肾阳虚的基本病机,“虚则补之”[20]。结果显示,经肾衰方治疗后CCR较高,BUN、Scr、β2-MG 较低,CRP、IL-6、TNF-α 较低较高,且临床疗效显著升高。

综上所述,肾衰方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说明了治疗效果明显,起到抑制微炎症状态和肾功能保护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汪远霞,俞国庆,苏晓英,等.尿毒清颗粒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 17(12):1050-1052.

[2]吕佩佳,魏连波,陈香美,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系统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 14(8):701-703.[3]代丽娟,朱晓明,刘春燕,等.黄芪联合川芎嗪交替穴位注射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5, 18(4):343-345.

[4]赵亚,徐英,周世芬.肾衰排毒胶囊改善慢性肾衰2-3期微炎症状态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15, 42(7):1281-1282.

[5]陈楠,王伟铭.肾脏疾病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72.

[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河北中医, 2016, 38(2):313-317.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63.

[8]张志坚,陈涵枝,孙铸兴,等.高通量透析对终末期肾衰患者FGF-23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15,95(26):2074-2078.

[9]陈飞,邹天南,覃芳.康肾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5):103-105.

[10]赵先锋.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2):217-220.

[11]龚学忠,周令芳,王骞,等.川黄1号方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35(2):137-141.

[12]成晓萍,于小勇,程小红,等.益血降浊汤对慢性肾脏病4期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陕西中医, 2015, 36(4):399-401.

[13]李罗德,晏子友,蓝家荣,等.益肾解毒法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 41(11):2402-2404.

[14]李苹,于俊生.慢性肾衰竭从络论治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 2017, 23(2):81-84.

[15]张琳,曹式丽.毒损肾络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12(4):363-364.

[16]孙响波.论改善CRF “微炎症状态”常用药对配伍意义[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10):143-145.

[17]孙响波,于妮娜,张法荣.黑地黄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的影响及干预机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 27(11):2678-2680.

[18]李瑞,张国胜,段明亮,等.C-反应蛋白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中医证候关系的探讨[J].中医学报,2016, 31(10):1592-1596.

[19]孙响波,于妮娜,张法荣.黑地黄丸改善5/6肾切除大鼠肾衰竭模型微炎症状态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 15(5):431-432.

[20]熊霞.右归丸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26):2922-2924.

猜你喜欢
肾衰肾衰竭肾功能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40例临床护理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骆氏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