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特色风味小吃

2018-04-16 08:12杨忠明编辑易可
科学生活 2018年3期
关键词:点心店五芳斋叫卖声

文/杨忠明 编辑/易可

上海风味小吃,是海派美食的一个分支、一个符号,它的生存和发展是数百年来上海老城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情趣和商业活动的衍生物。

老上海人最喜欢吃由糯米、米粉做成的糕团,这是由苏州及附近江南古镇上传来上海的农家基本点心,清代就有小贩将自己家里做的糕团提篮上街或到茶馆里叫卖的。清咸丰八年(1858年),苏州人沈敬州在今山西南路盆汤弄开设姑苏五芳斋,卖糯米寿桃、黄松糕、青团、黑芝麻团、年糕等。沈大成开业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当年上海竹枝词云:“一声爆竹店门开,新式糕团立满台。昔日五芳斋里客,今朝都到大成来。”

旧时沪上,大街小巷,沿路走来,点心店、小食摊遍布街衢,弄堂叫卖声、小摊碗勺声、茶馆闲聊声、菜场嘈杂声,都是铺垫海派美食点心的背景声音。火炉、铁锅、蒸笼、陶缸、擀面杖,一只木桌,几条板凳,拉一块土布遮风挡雨,挑一副卖馄饨、糖粥、油氽臭豆腐干穿街走巷的担子就是道具,演绎出一幕幕上海点心的“连续剧”,它给我们带来沪渎百年风味的乡情和温馨,是一道上海老城的风景线。大饼油条脆麻花、老虎脚爪酒酿饼、芝麻汤圆老油条、排骨年糕赤豆汤、生煎馒头小笼包、鸡鸭血汤糜饭饼、甜浆咸浆糍饭糕,外加一只水晶包。每一款点心都陪伴着我们长大。夜晚,石库门弄堂的居民睡梦中听到小贩的叫买声,那遥远的回响,似乎还在耳边唤起我们往昔的回忆,“五香茶叶蛋”“桂花赤豆汤”“白糖莲心汤”“油氽豆腐干”“猪油夹沙八宝饭”“热咯沙角菱”“西瓜吃伐,雪瓤西瓜,飒啦里甜咯来”,那一声声饱含岁月沧桑,厚重的叫卖声,隐隐约约地,由远而近,由近及远,随风飘去。渐渐消失了的弄堂叫卖声在我们这一代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从前上海点心大多是自做自销,一个店、一个摊,一只饼、一块糕、一碗面,就是制作人的品牌和信誉,所谓凭良心做买卖,不欺客,不作假,师傅教徒弟,老子带儿子,有些百年老店传承了几代人。一座老屋,前店后作坊,用料精选、食材新鲜,工艺讲究,做出自家特色,创出沪上老味道。

清康熙年间,十六铺、老闸桥、虹镇老街、徐家汇等地点心店、点心摊麇集,出售糕团、盖浇面、馒头、馄饨、烧卖等充饥食品。沪人喜欢吃面条、馄饨、汤圆,汤汤水水,吃得你回味无穷,连打饱嗝。糕团、馒头方方圆圆,方便携带,可以边走边吃,深受大众喜爱。

1917年大世界游乐场建成,云南南路、东新桥一带小吃摊聚集,花色点心不断添新。20世纪30年代,上海点心行业形成糕团、面团、油饼馒、粥店、西点5个自然行业。抗战爆发后,大批难民涌入租界,上海点心业异常兴盛,今黄浦区范围内有店摊600余个。20世纪40年代中期,沙市路、曹家渡、大沽路、长寿路、顺昌路、太平桥、石门路、八仙桥等汇聚成市,吃客蜂拥,每天早晨买小菜的主妇、上班一族坐在长板凳上手拿大饼油条,低头喝着热气腾腾、香味浓郁的豆腐浆,这也是沪上早市的一道风景。

猜你喜欢
点心店五芳斋叫卖声
是什么在发声
神奇点心店
百岁五芳斋讲新故事
五芳斋创新营销开启品牌建设新征程
No.6 五芳斋“碰瓷”《走进科学》
五芳斋的“大骨汤”
以儿童种子观为原点的幼儿游戏实践
孔小蝶漫游语文城堡(七)奇特DE招牌
孤 独
清晨的叫卖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