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琴
【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针治疗的效果及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自锁髓内针组(20例)以及带锁髓内针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与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及护理后比较自锁髓内针组以及带锁髓内针组患者的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两组新鲜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部位对比差异不大(P>0.05),手术次数带锁髓内针组为1次和3次较自锁髓内针组的例数对比差异较大(P<0.05);经护理后,所有患者满意度良好,且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针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辅助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锁髓内针;股骨干骨折;疗效;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124-01
在临床上的骨折病例中股骨干骨折的发病较为常见(其发病率是全身骨折的6%),对于这类骨折治疗的方法也有很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自锁髓内针以及带锁髓内针[1-2]。这两种方法都各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其中由于带锁髓内钉能够较容易的获得对位对线以及具有可靠的内固定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案[3-4]。本研究选择在我院(2008年至2014年)接受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2008年至2014年)接受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自锁髓内针组(20例)以及带锁髓内针组(20例)。其中自锁髓内针组患者的年龄均在34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8±3.67岁),男性11例,女性9例,为新鲜骨折以及陈旧骨折的例数分别为12例以及8例;带锁髓内针组患者的年龄均在33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9±3.35岁),男性10例,女性10例,为新鲜骨折以及陈旧骨折的例数分别为12例以及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以及骨折的新旧等)对比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自锁髓内针组以及带锁髓内针组患者的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新鲜骨折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如下:首先在麻醉的條件下将患者的股前外侧进行切口,再在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的间隙中劈开股中间肌直到骨折部位然后顺行穿针。带锁髓内针使用的是磁力定位器或者瞄准器将远近侧锁钉安装在相应位置,并使用静力进行固定同时可以使用少量的钢丝加以固定。在手术后带锁髓内针组就可以被动活动。自锁髓内针组需要石膏进行外固定,并在一个月后去除。
对于陈旧骨折的患者(即不愈合或者延迟愈合的患者)采取与对于新鲜骨折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去除失效内固定并清除骨折端瘢痕组织,再进行扩髓复位后在骨折周围处植入侧髂骨骨条。自锁髓内针组患者用石膏进行外固定(1月至1.5月)再根据骨痂情况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带锁髓内针组在手术后进行主动行股四头肌锻炼。
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①术前访视。手术前一天,护士到病房进行探视,介绍手术环境,了解患者病情,手术期望等;②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简单介绍麻醉及手术的过程,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减少对手术的恐惧与焦虑;③对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④对家属宣教,以期家属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有助于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2)术中护理:①环境:患者进入手术室前20分钟将手术室温度调整在23oC,湿度50%左右,当患者摆体位、消毒时,调整温度至26 oC,注意局部保暖。②接患者:由一天前访视护士接患者入手术室,平缓进入手术室后,尽量以缓慢,平稳动作将患者移至手术床上,由一名护士专职负责患肢的保护,避免意外情况增加患肢带来的痛苦。③麻醉:麻醉操作前均应告知患者下一步进行的操作,得到患者的配合,动作快速且轻柔,麻醉过程中用语言分散患者注意力,让患者放松心态;④手术:在不影响手术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将患者体位摆放舒适;除全麻外,手术全程均有医护人员随时准备倾听患者诉求,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如调整肢体位置,按摩麻木肌肉等,手术中不断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
(3)术后护理:手术完毕,用适宜温度盐水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碘伏等污迹清理干净,为患者穿好衣物,盖好被子,轻柔、平缓地将患者移至推车并送回病房,若患者清醒,询问其感受同时告知患者“感谢你的配合,手术很成功”。遵照医嘱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恢复锻炼,早日下床活动。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引导患者通过调整呼吸及放松训练对抗疼痛,通过家属激发其面对疼痛的勇气。
(4)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在床上正确、科学的伸展患肢;督促患者练习股四头肌收缩与伸展,指导患者正确穿戴鞋袜,由医护人员、家属陪同练习下床活动,由健肢带动患肢活动,减少肌肉萎缩;促进患者愈后。同时指导患者加强日常锻炼,适当的运动提高骨转换率,增加细胞活性,增加骨量。
(5)饮食指导:饮食是促进患肢康复的关键一环,指导患者饮食高钙、低盐(每日饮食<5g,减少咸菜等高盐食品)、高蛋白的食物,同时禁烟酒,以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
1.3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χ2检验计算资料(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表示)。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新鲜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部位
详细情况见表1。
2.2对比两组陈旧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部位以及手术次数
详细情况见表2。
2.3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心理状态分析
结果显示,经护理后,所有患者满意度良好,且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
3 讨论
带锁髓内针是一种应力分享式力学传导的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这种方法能够减少肢体的生物力学干扰[5-6]。这种方法在对骨折进行固定后可以让骨折端进行微小的活动,从而有利于骨痴生成以增加早期愈合的牢固性,减少固定失效的危险情况的发生,从而成为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7-8]。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新鲜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部位发现,自锁髓内针组骨折类型是螺旋、粉碎、多段、斜行以及横行及短斜的例数分别为5例、5例、3例、3例以及4例,带锁髓内针组骨折类型是螺旋、粉碎、多段、斜行以及横行及短斜的例数分别为5例、4例、3例、3例以及5例,对比差异不大(P>0.05);自锁髓内针组骨折部位是上、中、下的例数分别为7例、8例、5例;带锁髓内针组骨折部位是上、中、下的例数分别为7例、7例、6例,对比差异不大(P>0.05);通过对比两组陈旧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部位以及手术次数发现,自锁髓内针组患者不愈合、畸形愈合以及延迟愈合的例数分别为2例、0例、1例,带锁髓内针组患者不愈合、畸形愈合以及延迟愈合的例数分别为3例、0例、1例,对比差异不大(P>0.05);自锁髓内针组骨折部位是上中下的例数分别为1例、2例、1例,带锁髓内针组骨折部位是上中下的例数分别为1例、2例、1例,对比差异不大(P>0.05);手术次数带锁髓内针组为1次和3次较自锁髓内针组的例数对比差异较大(P<0.05)。且经护理后,所有患者满意度良好,且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
综上,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针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辅助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卢敏, 陈建文, 王勇. 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臨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10(10):125-126.
[2]张海艳 , 李连欣.系统化护理对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患者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35):2749.
[3]毕海鹏. 髓内针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14):1916-1917.
[4]崔立敏, 樊星, 崔文香,等. 骨折患者出院前对居家护理需求预测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13):1152.
[5]康伟军, 钟平, 肖伟芳. 交锁髓内钉术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及安全性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11(6):34-35.
[6]侯德胜, 鲁成, 刘磊,等. 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 2017,20(05):609-610+613.
[7]赖榕霏, 江智霞, 袁晓丽,等. 我国骨折后延续性康复护理现状的文献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7, 32(6):568-572.
[8]余茴香,李善玲,马琴等.老年骨折患者早期康复知信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36):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