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梅
金子美铃是日本的童谣诗人,《一个接一个》是她写的是一首儿童诗。作者在文中将儿童最自然、贴切的感受表达出来,也是用最接近儿童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整首诗歌共四节,前三节的格式基本相似,每一节都是三句话。第一句主要讲儿童在受到成人世界惊扰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开心;第二句表达了儿童内心的希望;第三句是儿童转念之后的喜悦之情。每一節的末尾都和下一节的开头紧密相连,全文结构严谨,内容环环相扣,且与这篇文章的题目非常契合。在最后一节中,孩子的发问充满童真,从而给诗歌增添了更多的童趣,很容易引起小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这首诗歌被翻译之后选入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课文中还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对应的是诗歌的第一节:在淡淡的月色下,四周都是静悄悄的,有一只小花猫蹲在了远处的墙头上,两个小女孩儿沉浸在踩自己影子或者互相踩对方影子的游戏中,这种场景让很多人不愿意打扰她们。第二幅图对应的则是诗歌的第三节:图画中的老师正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也是听得津津有味。这首诗的表达形式和内容都非常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接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朗读或者背诵的过程中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童趣,下文以此为目标,精心设计了这首诗歌的课堂教学过程。
一、设计说明
这首儿童诗的用语比较简单,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够理解作者所讲的大致内容。但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还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读为主,教师则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中,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理解这首诗以后,学生知道了在不高兴时应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让自己的童年充满快乐和幸福。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主要包括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所用的相关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的相关材料有:教学用的辅助课件,关于文中插图踩影子、跳房子的游戏视频,以及配合诗歌朗读的音乐等。
学生在课前也需要做一些准备,主要是了解踩影子、跳房子的游戏规则以及游戏内容。
这篇课文拟安排两个课时来讲解、学习,让学生把诗歌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
三、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引入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一定都喜欢玩各种游戏吧,有谁愿意主动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吗?
师(出示课文中儿童踩影子的图片):你们知道图片中的两个人在玩什么游戏吗?你们知道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怎样的吗?(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
(2)教师结合课文中的图片讲授踩影子游戏的规则,并播放游戏的视频。
师:踩影子游戏让你们很快乐,但快乐就只是这一件事吗?(学生回答不是)对,在我们的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是“一个接一个”。(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文题目)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题目,要读准这个“接”字,并要理解这里是连续、继续的意思。
设计意图:教师要从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导入课题,引导他们积极分享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在展示视频和图片以后,学生对“踩影子”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也揭示了课文的题目。教师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借助拼音,对于不会读或者不熟悉的字要用笔做上记号,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生字记下来。要多读几遍,达到不看书就能把文中的故事完整复述出来的效果。(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教师检查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如“说趣、睡觉、伙伴”等。在出示这些生字词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这些字词,注意准确发音,尤其是要注意平翘舌的问题。除了教师范读之外,还可以指定学生,让这名学生带领其他同学来读。
(3)趣味识字。趣味识字是一种通过形象的方式让学生认识生字的识字教学方式,这篇课文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认识的生字主要有:梦、种、样、趣。(板书如下)
林+()=梦
中+()=种
羊+()=样
取+()=趣
除此之外,还可以认识新的部首,如通过“却”字认识新部首“卩”。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说说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
(4)指导书写。比如“样”和“种”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所以在书写时要注意,保证偏旁部首要窄一些,右边的要宽一些,“禾”“木”在做部首的时候,最后一笔要变成“丶”。“这”和“过”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在书写时要注意“辶”这个部首是由三笔写成的,其中第二笔的笔画我们一般叫作“横折折撇”,所以要先内后外,而且要从第二笔横中线起笔,这一个折要短小一些,捺则要舒展一些。
3.教师带写,学生学习
这里让学生圈点,是为了锻炼学生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下识字,通过自主的读和问,增强自主阅读和识字的意识。教师通过检查,对学生阅读及识字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可以灵活开展教学,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交流空间,使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心得,使学生喜欢上学习汉字,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4.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带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认生字,并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够读准生字,确保读的时候句子是通顺的。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出示填空,比如:,正玩着,叫着:“!”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的梦呢!正和小伙伴们玩着,操场上却响起了。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这么想吗?
教师布置这些问题让学生来填空,主要是因为在小学第一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保证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的情况下,借助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的能力,进而把学生从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向更多的感受以及理解的层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语言运用之妙,让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到诗歌的意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5.布置作业
作业的重点是要将课上所学到的生字加以巩固,所以要多抄写这些生字,并要会读;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要不断熟悉,争取能够背诵。
四、第二课时
1.复习第一课时的知识
(1)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在上节课中我们讲到的那个小朋友吗?
生:记得。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小朋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三件事情?
生:一是在玩“踩影子”游戏时被大人叫回家睡觉;二是在做好梦时被大人叫起来准备上学;三是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跳房子时上课铃响了。
师:这可真是“一个接一个”啊。(板书)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个小朋友的经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在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2)指名按照小节来朗读课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接觸到生字的时候,对其认识是非常感性的,虽然识记得很快,但识记得并不扎实。通过在课前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回顾,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脑海里搜索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与此同时,通过对词语的复习以及课文的朗读,使人们对课文的了解更加深刻,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精读课文
指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带有儿化音的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比如:小孩子是在什么时候玩“踩影子”的游戏的?最后玩得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读第二和第三行诗。在读的过程中要把小孩子在被大人叫回去睡觉、被铃声叫回去上课那种无奈表现出来,而且还要用惋惜的语气,带领学生深入诗歌里,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但是,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为什么大人会叫他们回去睡觉和起床?为什么会叫他们去上课?
学习第二小节。让学生自由地读,教师提出两个问题:睡觉的小孩儿在梦中听到了什么?小孩儿先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自己学习第三小节,并谈谈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这里可以预设问题,比如让学生说说“跳房子”的游戏究竟该怎么玩。
3.重读第三小节
这样设计是因为课文中前三个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而学习第一和第二小节的过程就为第三节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正因为如此,这篇课文学好第一、二节是关键,而且还要渗透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这样几个环节主要就是体现这样一个思想,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第三节的时候有所借鉴,让他们对自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在读完这个故事以后,你们懂得了什么?(要点:要像课文中的孩子一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事情要从多个角度思考)
同学们好好回想一下,有没有出现和文中小孩子同样的经历,可以先跟周围的人说一说,然后再站起来跟全班同学讲一讲。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读后有收获,所以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更多的启示,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说出自身经历的事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所获得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和社会,将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人们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
《一个接一个》是一首儿童诗,全文内容通俗易懂,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文中涉及很多游戏,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有浓厚的兴趣。在这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课文教学的重点放到了认识生字及朗读环节上。在识字上,先是由学生自己识字,并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除此之外,还采用多种方法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来促进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从中感知,并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体验。教师让学生来模仿课文,使语言迁移运用,最后完成由书本到语言这样一个读书内化的过程。
【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高教科研一般课题“适应省内日企所需人才的独立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项目编号:JGJX2016D193)和2017年度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0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