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昕
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开展的互助性学习,其最常见的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学习活动中,单靠个人力量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可以集中更多力量共同应对学习中的难点,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升。把合作学习方式应用于《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梳理人物关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讽刺性喜剧。该剧的时代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剧中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新兴资本主义的代表,而高利贷者夏洛克则代表没落的贵族阶级。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节选了《威尼斯商人》中最精彩的部分,并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了一定删减。由于学生与《威尼斯商人》(节选)之间存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在教学时会产生一些教学问题。具体如下:
1.中外文化差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與语言习惯
《威尼斯商人》是16世纪西方文学的经典作品,具有典型的地方戏剧特点,符合当时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但是,即便是生活在现代的英国人,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素养,也难以真正理解《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节选)是20世纪我国文学翻译界的译作,在翻译中为了重视原著,也为了便于国内读者的理解,采用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这导致《威尼斯商人》的中国译本本身也与原著有些许区别,因此《威尼斯商人》(节选)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中外文化差异的问题。纳入中学教材的《威尼斯商人》(节选)是原文中的法庭辩论部分,也是该剧的高潮部分,缺乏前面剧情的铺垫,学生难免会觉得突兀。再加上学生不熟悉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导致他们很难真正掌握本课的精髓。比如,《威尼斯商人》(节选)一开篇,安东尼奥就说“既然没有合法的手段可以使我脱离他的怨毒的掌握,我只有用默忍迎受他的愤怒,安心等待着他的残暴的处置”,这句话如果不进行前情铺垫,学生会一头雾水。再如,剧中“圣安息日”“一头张开嘴的猪”“一头有益无害的猫”等出自西方宗教典故和乡间俚语,学生如果缺乏这方面的历史文化素养,在理解《威尼斯商人》中人物的思维与语言习惯时也会有较大难度。
2.剧中人物众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每个人物的特点
《威尼斯商人》中人物众多,即便是纳入教材的节选部分也涉及十几人。剧中人物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如果不能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很难掌握每个人物的特点。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由教师对《威尼斯商人》(节选)中的人物进行解读,会让这一经典喜剧的可读性大打折扣。戏剧不能用简单的概括性语言阐述,而应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自我欣赏、自我思考,这才是戏剧教育的初衷。否则一味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形成对戏剧感性与理性的全面认知,甚至由于解读不到位产生理解偏差。有的教师在解读夏洛克这一贪婪人物时,只将他描述为一个唯利是图的高利贷者,而未对夏洛克所处时代及其所代表的阶级进行详细分析,因而学生对夏洛克的认知难免稍显浅薄。有的教师甚至把《威尼斯商人》中的“但尼尔”(古代以色列著名法官)按照常规的纺织纤维计量单位解读,这种错误的解读方式会导致学生认知的混乱。总之,《威尼斯商人》中的很多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如果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将很难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学生也不会真正走近剧中的人物,站在人物的立场上思考。
3.情节迂回曲折,矛盾错综复杂,加大学生认知难度
《威尼斯商人》情节迂回曲折,矛盾错综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威尼斯商人》(节选)尽管只选取了法庭辩论这一精彩部分,但是情节同样一波三折,夏洛克从开始的贪婪狡辩,借助法律漏洞坚持己见,到后来鲍西娅借助合同漏洞反将一军,夏洛克变得彷徨、害怕,最终不得不认输。这中间,另一个主要人物安东尼奥的命运也随着法庭审理不断变化着,安东尼奥虽然表面上比较冷静,但心中却是波澜起伏的。《威尼斯商人》的确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著作,但是只有真正了解该剧历史背景、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不同场景之间的递进关系等,才能真正感受到这部伟大戏剧的魅力。但是,如果学生不能深入了解上述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就很难理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及剧情的演进。可以预见,第一次独立阅读《威尼斯商人》(节选)的学生很难一遍就搞清上述问题,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就很难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运用合作学习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中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共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现代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普及,为学生上网搜集相关学习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开展深入全面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技术条件。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1.小组合作,搜集资源,了解文化差异
在教学《威尼斯商人》(节选)前,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并详细分工,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共同搜集相关教学资源,做好课前预习。笔者在教学《威尼斯商人》(节选)前,会给小组成员安排两个不同的课前预习合作任务:两名小组成员共同负责搜集整理莎士比亚的相关信息,了解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搜集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的信息,最好能够为小组成员提供打印版本;另外两名小组成员负责研读《威尼斯商人》(节选)一文,标清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并将汇总的问题传达给其他小组成员帮忙解决,共同制订学习方案和典型问题清单,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这种课前小组合作预习方式,学生搜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既了解了莎士比亚更多作品的信息,又对当时西方历史文化特点有了感性的认知,并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同时,提前汇总典型问题,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活动,让不少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提前解决,可以明显提高后续课堂教学实效。
2.情景模拟,扮演角色,把握人物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情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真正走进《威尼斯商人》,了解每个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语言习惯,还可以让他们更加精准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实践证明,学生对剧中角色的把握程度明显获得提升,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课前培训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表现力较强的学生,或是让学生自愿报名,确定两组表演团队,明确每个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开展课前的角色表演练習。二是让两组表演团队在课上分别演绎《威尼斯商人》(节选)中法庭辩论的场景,然后由学生统一打分评价,评出最佳表演团队和最佳表演个人。三是最佳表演团队代表和最佳表演个人围绕所扮演的角色开展解读与阐释,并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关于剧中人物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思维碰撞中真正把握《威尼斯商人》(节选)的真谛,充分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3.共同探究,扫除疑难,掌握变化过程
学生在《威尼斯商人》(节选)的预习与课堂合作学习中,一定会碰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在教学推进过程中随机产生。针对一些共性的疑难问题,教师也可以采用共同探究的方式。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总会有学生能够全部解决或者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只有合力扫除疑难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威尼斯商人》(节选)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并能进一步梳理该剧的情节变化。当然,对于一些实在棘手的疑难问题,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要及时为学生作出解答。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角色应当定位为课前预习的组织者,课本剧的导演,典型疑难问题的解决者,这样可以极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不主张给学生现成答案,而是要引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大部分疑难问题。即便是在一些典型的高难度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中,笔者也会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即便是学生解读有误,也是一种教学财富。总之,只有开展更加深入的共同探究,合力扫除共性疑难问题,才能指导学生真正掌握《威尼斯商人》(节选)的矛盾与情节变化过程。
三、在《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中,要想真正引入合作学习方式,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学会真正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混乱。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只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就能打造真正高效的合作学习型课堂。二是要重视培训。学生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科学地安排预习、模拟和探究等学习活动。教师应当重视培训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制订科学完善的合作学习方案。三是制订科学完善的评价方案。要制订更加系统全面的教学评价方案,评价主体应当是全体学生,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制订评价标准。教师评价处于从属地位,只是对学生评价漏洞的补充。四是培养合作学习骨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配合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培养合作学习骨干,让他们带动其他学生加入合作学习中。五是合作学习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实践,并制订科学完善的合作学习推进方案。
总之,只要重视上述事项,合作学习在《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会越来越明显。
【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项目批准编号:SKL-2017-153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