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显洋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财政局会计中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这就给乡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政管理作为乡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了乡镇政权和经济的发展。为此,要对乡镇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研究,从而发挥财政管理服务经济功能。
乡镇财政管理中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
随着国家实行分税制度的改革后,地方政府税收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地方政府的税收中的自身财政收入,也实行了集中管理,这样就导致乡镇财政可支配的收入在减少,乡镇的财权也在减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乡镇政府的事权在不断的扩展,工作任务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农村的医疗、卫生、安装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开支,造成了乡镇财政管理中的矛盾出现,财政压力变大,这样就导致了乡镇依靠土地财政和金融财政维持发展。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不够完善
乡镇财政管理中重要内容就是预算管理,这主要是进行规划控制,规范预算资金管理的方法。就目前来看,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编制内容不完善等,财政预算过于简单,没有进行细化,这样就造成了对财政管理的规范制度和约束的作用变小;而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财政支出与预算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资金的用途被临时改变,预算调整程序不规范,执行约束的作用就弱化了。在预算的监督方面,往往只是停留在事后离任的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弱,就不利于财政管理实效的提升,需要进一步规范预算。
乡镇财政管理职能定位不明确
乡镇企业管理对其的定位是开展乡镇财政的收入管理、资金分配和监督管理等职能。但是情况是不一样的,乡镇政府还要进行拆迁建设、资金筹措,甚至是审计的功能。这样相对于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氛围的不断拓展,进而导致了乡镇财政管理职能定位出现了偏差,有的不属于财政管理的工作也在管理中,这样就造成了越位现象。例如,精准扶贫,合作医疗甚至是包村包户上投入过多精力;而在预算管理、财政监管等存在不到位,这样都阻碍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将乡镇财权与事权有机结合
解决乡镇财政的现实问题,其根本的途径就是让乡镇政府的财权与事权进行明确。在乡镇管理的职能定位方面,应逐步过渡到服务型行政,对乡镇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乡镇产业化,从而实现乡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另外,还有乡镇政府应对自身的机构进行优化和精简,避免机构臃肿造成的巨大开支,这样就可以把节省的资金用到公共服务方面。乡镇政府应该积极的与县级主管进行协调,对相关的事权的范围进行界定并划分责任,关系到县级区域的事务应该按照责任划分以及受益程度明确比例共同承担,对于乡镇区域内的事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做好转移支付的预算和管理。
积极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是乡镇管理体制创新的一部分,也是乡镇财政管理提升实效的主要途径。
首先,乡镇财政管理的编制质量要提升,乡镇财务管理部分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财政预算的编制,对涉及到乡镇方面的财政资金、政府基金,自由收入等统一纳入管理,加强定额管理,人员支出按照实际编制,公用经费按照统一标准实行,同时对大项目进行动态预算管理,进而确保预算指标科学、合理。
其次,就是要强化财政预算的执行力。通过人大审议的预算的执行报告应作为预算计划的依据,这样就能控制随便进行预算的更改,同时还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公布,向人大以及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预算汇报;为了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财政管理部门要对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管理改革进行积极的落实,进而保障预算的有效落实,促进财政管理的实效。
创新完善乡镇财政管理的职能
乡镇财政管理职能也需要创新完善。
首先要对乡镇财政的各项基本职能进行强化。这其中包涵了财政资金监管职能,并就那些管理范围的拓展。特别是要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采取考核、检查甚至是追责等方面进行监督。强化财政业务管理职能,就要对内容控制进行管理,特别是要做好岗位设计、内部牵制甚至是不相容岗位分离等管理制度,提升对风险的抵抗;强化资产管理职能,还要对乡镇国有资产购买、处置以及登记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台账登记进行定期清查。
其次,优化乡镇财政的支出管理职能。要明确支持范围和管理办法,重点进行内部审计监督,还要对财政支出的重大项目建设、大额采购以及专项资金的全程采取跟踪式管理的模式,同时进行预算决算和支出情况进行定期公开,这样就能实现强化内外部全程、全面的监管,确保财政管理工作合理性和有效性。
总之,乡镇财政在我国国家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财政收支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乡镇财政管理体质创新方面。要以地方财税体制改革为基础,合理的明确财权事权,加强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实施科学化的管理,这样就有利用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进而形成了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让乡镇政府职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