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构建

2018-04-15 00:04张育民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志愿志愿者

张育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观念和思想指导,对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和观念是十分重要的。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乎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才,所以,构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这样才能保障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需要。

一、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对于国家建设的意义重大,而国家和社会对于大学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和实施的重要表现,大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提供完善的支撑和保障,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体来说,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在发展的初期这些活动都是人们自发的行为,是自身价值观念的体现和延伸,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高校来说,应积极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1]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可以接触更多的社会现实,开阔眼界,能把自己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内容运用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构建,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是针对所有在校师生群体的,而高校的师生群体人数众多,那么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也相对较多,而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使得高校师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有了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提高了他们当志愿者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有利于规范高校志愿服务的秩序,保障各个主体的利益

志愿服务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的各种公益服务活动,涉及的利益主体非常广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上的志愿服务活动时,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从制度和体制的层面上,规范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保障了各个主体的利益。高校在构建志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往往会建立完善的制度措施和奖惩措施来监督和约束各个主体的行为,同时也会成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去负责志愿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规范了高校志愿服务的秩序,加强了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所以,建立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高校是重要的教育部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高校培养的人才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尤其现阶段,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推动了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和创新,深入践行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而且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所以,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构建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2]

二、高校志愿服务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于高校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和高校志愿活动的推进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对于高校来说,关于志愿服务体系各方面研究还不成熟,这就使得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影响了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志愿服务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高校的重视程度不足,未对志愿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于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对于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完善和补充,但是我们在高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高校对于志愿服务体系没有一个清楚完善的认识,自身对于该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对志愿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首先,我国高校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大,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教学和科研上,并且始终认为,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才能为社会实际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况且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期间参与科研活动,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其次,我国的高校数量众多,高校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各个高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争取更多的生源,获取经济效益,过于注重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校园环境的优化,却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研究和构建志愿服务体系。最后,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之处。然而志愿服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需要众多的资金和资源作为支撑,这在无形中加大了高校的经济支出。因此目前我国的高校对于构架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视程度不足,积极性不高。[3]

(二)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条例保障,体系构建缺乏科学的指导

对于高校来说,各种决策和方案的制定是面向全体师生、面向社会的,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依据和指导,这样才能保障高校的各项政策和决策能够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满足全体师生的需要。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高校在构建志愿服务体制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条例作为支撑和保障,缺乏科学的指导,从而影响了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制或者教育政策条例中,几乎没有关于高校志愿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的内容,需要高校自身去研究和摸索,这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缺乏国家和政府的有力支持,在构建体系的过程中可能会束手束脚,遭遇各种问题和磨难。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公益活动,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国家和政府对于志愿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然而这种活动并不能强制,一旦强制或者上升到制度层面,就丧失了原本的意义。

(三)高校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的宣传力度不足

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力支撑,无论对于国家还是高校来说,意义都非常重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由高校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的宣传力度不足,许多高校和个人对于这个体系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这就影响了众多高校对于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一方面,我国的教育部门或者教育主管机构没有起到相应的宣传和推动作用,没有向我国的高校宣传关于志愿服务体制建立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使得众多的高校对于该体制的建设没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4]另一方面,地方的政府部门、社会公益组织等也没有充分地到高校和大学生当中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服务体系的相关内容。显然,宣传力度的不足,影响了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构建

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对于高校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学生的全面成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而现阶段,我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严重地影响了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宣传工作,深入推进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

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要加强宣传工作,帮助高校深入地认识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和价值,对于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5]首先,志愿活动是一种公益活动,志愿活动弥补了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不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明确体现。这就使得国家在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把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纳入到这个领域中,提高其宣传和推广力度。其次,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日常的教育监管过程中,可以把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要素,纳入到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中,使得高校对于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够重视起来,调动高校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社会上其他的组织和部门,尤其是那些社会公益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作用和优势,帮助国家和社会推广志愿者活动,号召高校以及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提升志愿者活动的宣传力度,进而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

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目的是服务于那些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或者教师群体的,尤其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可供选择的参与渠道和参与项目丰富多彩,而许多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对这些活动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仅仅凭借自己的偏好或者主观意识来进行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志愿者活动的管理难度,影响了高校推进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的热情和积极性。[6]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社会上其他行业的经验和模式,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进而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是对那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进行一个详细的登记注册,并且按照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具体情况给予评价的一种认证制度。高校在校的大学生人数众多,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个人行为,是自愿性质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体系的构建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志愿者来说的,而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根据他们自身的需要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服务,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有利于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升高校的社会地位。此外,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可以保障整个注册认证制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而且也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和延伸。因此,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是高校构建志愿服务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高校要改变传统观念,政府部门做好引导工作

我国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注重学生知识理论的学习,或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不仅需要较高的知识理论素养,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这样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活动是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引起高校和大学生群体的重视和支持。高校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注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校园精神文明的内容,注重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和创新,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而我国的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地做好引导带领工作,在推进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注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政府部门要出台完善的政策条例,鼓励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奖惩机制,规范和约束高校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行为,保障整个体系的建设秩序,为一些优秀的教育院校提供奖励和资金支持,提升高校志愿服务体现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7]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构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完善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当前,我国高校在志愿服务体现构建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但是,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带领下,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和鼓励下,一定能够实现创新发展,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建设人才。

[1]林蕾.探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212.

[2]王赵.高校志愿服务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72-75.

[3]苏淼,周素欣,田洪舟.关于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425.

[4]苏秀霞,沈文华.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体系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262.

[5]张立峰.试分析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J].亚太教育,2016(2):223.

[6]沈艳.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贺州学院学报,2015,31(3):82-85.

[7]胡飞飞.新时期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