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态发展的视角论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2018-04-15 00:04杨智勇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力价值观核心

陆 茜,杨智勇

(1.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6;2.上饶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江西上饶334000)

从根本上讲,中国梦从来都不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国梦。这里的发展包含双重含义:其一,中国梦承载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所需要的长久共

当前学界关于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和学域对其历史渊源、内涵特征和意义、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但大多数都以静态分析为主,真正将中国梦的实现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间的联系看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仍不多见。在发展的视角里我们将实现中国梦看做是一项发展实践,这一发展实践将国家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的繁荣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协调发展置于中心,并致力于人的自我价值实现。

一、实现中国梦: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的发展行动

从根本上讲,中国梦从来都不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国梦。这里的发展包含双重含义:其一,中国梦承载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所需要的长久共

同的价值认同和追求上,在此层面上,中国梦本身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不同时代赋予其不同的价值目标、表达形式和内涵特征,而在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的领导核心和主体力量;其二,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实现中国梦都是一项长久、复杂和艰辛的发展实践。从历史上来看,历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付出的实际行动(包括革命的和建设的)构成了这一发展实践的基本内容。就当下乃至未来而言,我们所说的发展不再只是经济财富增长的代名词(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发展必须是一个充满价值性预设的规范性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标准的实践过程,而它指代一个综合过程。刘森林指出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社会多方面与国际接轨,而且也是国家自主性与安全的增强、民族文化自主性的弘扬”[1]48-49。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是提高,越更多地推崇“民主、平等、公正、宽容、自由,藐视暴力而尊重协商和正义”[1]48-49,并将被人们追求和实现。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其根本意义上是一项“有价值”的发展行动,这种行动的意义和价值属性与我国现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息息相关,即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我们追求的“富强”,不仅是事实判断,更是一个价值判断(这正是我们将“富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首要追求的重要缘由)。中国梦所追求之“富强”既有经济实力等硬实力的不断增强,更代表价值观的崛起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国家富强的价值意蕴,在于其遵循国家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的宗旨,而不是“国富必张”“国强必霸”的逻辑,其隐涵的更高价值目标是“共同富裕”,是“国富民富”“国强民强”(显然当下的中国离这一价值目标仍相去甚远,尽管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前列,但是我们的人均GDP仍在世界80名开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价值目标,为实现能“共同富裕”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努力,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正视当前所面临的所有发展问题和发展难题,尤其是发展不平衡问题。

其次,民族振兴,在其本质上是充满价值观整体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的不仅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也包括这个国家每个个体的自由和幸福。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可以使不同个体之间产生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感。然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击碎了中华民族长久保持的民族尊严和文化自信,而伴随着民族衰落的是每个中国人主体价值的丧失。因而民族振兴与个人追求的自由价值是息息相关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表明,在民族国家的整体生存受到威胁时,个人的任何形式的自由权利都是脆弱的。也就是说,在民族梦支离破碎的时候,个人梦也是摇摇欲坠的。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中国重新获得了独立自主,才使中华民族在价值观上重新确立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和中国的逐步富强,使中华儿女对这个拥有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纽带的群体获得了一种新的认同和归属感,这种认同和归属感是保障民族振兴在健康的轨道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

最后,从个人层面上看,国人的幸福是个人中国梦的体现,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体现。传统发展观其本质是“以物为中心”的发展价值观,片面地把发展理解为物质财富的积累,忽略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法国著名经济学家F·佩鲁在《新发展观》中,主张发展“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2]11,这种新的发展理念将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发展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明确“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综合发展观。习近平亦明确指出,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突出强调了人民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表明了实现中国梦是一项旨在提升人的价值、拓展人的自由、谋求人的全面解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发展战略。每个具体的现实生活着的个人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程度,而每个中国人的幸福生活梦能否实现则决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最终能否得以实现。

一言蔽之,“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旨归,赋予当代中国发展以价值内涵,因而也赋予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以价值内涵。让中国梦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据,而是每一项致力于改进每个人生存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制度和发展行动。在此意义上,中国梦是有“温度”的,作为其主体的每个中国人才能切身感知和体认它。这种温度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梦想充满着无数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还体现在它是既合乎理性又合乎价值的整体发展行动。这种“发展”是依赖于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有“价值”的发展、有人文关怀的发展、有主体的发展、有未来的发展,因而也是有“温度”的发展。

二、和平崛起“中国梦”之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渐深发展的感召力量

全球化的不断纵深发展,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得到加强,从而赋予中国梦开放性的品格和世界性的责任担当。在世界这个大的命运共同体内,中国梦既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梦”,也是与世界共生共长的“世界梦”,不仅代表着十几亿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也代表了几十亿世界人的梦想和追求。因而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中国崛起之际,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立足于世界舞台,放眼国际高度。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的实现是为中国人民创造福祉,而且也要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共同造福。这不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空谈,它源于一种高度价值自信和价值自觉的发展承诺。然而就在中国崛起并逐渐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际,却有人“将中国梦曲解为强权梦、扩张梦、霸权梦,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墨菲托斯,似乎哪一天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3]35。他们将“国富必张”“国强必霸”的资本主义逻辑强加于社会主义中国,大肆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些陈词滥调毫无事实根据,是对我们和平发展美好诉求的亵渎,是对一个自古崇尚和谐的民族及其文化心态的无知,也是对我国倡导“文明”“和谐”核心价值观的漠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中十八次提到“和平”二字,再一次声明了中国永远不会称霸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做不懈的努力的承诺,为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表明了决心。中国一直在积极践履这一承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尽管也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将会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中国梦获得世界人民认同的前提。中国梦能否获得世界人民的青睐,还取决于中国所倡导的主流价值意识对世界人民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一吸引力和感召力主要来源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持续成功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包括国内和国际),而这种成功要体现在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同提升上。正如习近平强调的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4]207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文化引导未来的21世纪,软实力的提升可能比硬实力的增强更容易获得世界范围的价值认同。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5]。而文化正是国家软实力运作的轴心力量,它“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的一种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不是强制施加的影响,而是受动者主动接受或者说是主动分享而产生的一种影响力、吸引力”[6]。它犹如一股柔性力量,这种力量的影响无处不在,甚至在未来的世界发展中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硬实力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关于中国的软实力却一直颇受争议。我们时常能听到一些质疑的声音,如美中贸易委员会前主席柯白提出,“中国的崛起并不包括特别的道德或规范意义。当今及未来的中国很可能向世界呈现经济和军事的力量,但它们不可能包含高调的哲学理论或意识形态”[7]。法国前外交官魏柳南同样认为,“目前,中国的软实力微乎其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济实力”[7]。这些质疑尽管有些苛刻,但是也并非毫无根据。我们必须辩证、理性地对待,不可过于自信,也不必过于自卑。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我们在文化发展上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是我们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并利用好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8]可见,中国的软实力提升的关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密不可分的。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它既回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又充分吸收了人类普遍追求的一些现代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在全球化日益纵深的今天,中国的发展不仅属于中国,同样也属于世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为中国复兴之梦提供必要的软实力支撑,赋予中国梦丰富的价值内涵,使实现中国梦成为“有价值”的发展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逐渐渗入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这种价值将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认知乃至认同,从而成为影响全球化发展的深层次力量。

三、关注现实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基础

中国梦的实现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层面、社会和个体的共同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与中国梦有机融合和共同推进,都必须置于现实发展中才能真正实现。首先,只有充分了解我国的特定国情和社会制度,才是实现中国梦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层面上,实际是要解决究竟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那是一个国力富强的、制度民主的、社会环境文明和谐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给予的重要回应。这个充满价值内涵的梦想和目标,如何能在我国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时期实现,发展仍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其次,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的密切相关,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使得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在这种稳定的环境中,社会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才能繁荣发展,才能欣欣向荣。实现中国梦这个命题的要义就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安定发展的环境,也是保障中国梦实现的根本条件。党中央高度重视从社会层面出发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早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把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确定下来了。实践证明,只有崇尚自由、人人平等、追求公正、遵循法治的现代社会,人们才能享受优良的教育,拥有稳定的工作,满足生活小康的收入,保证公民福利的社会保障,先进医疗卫生服务,宜居的环境等,而这些都是我国建设发展的目标,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基本条件,是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最后,将中国梦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结合起来,离不开促成这一结合的推手——作为发展主体的人。这里的人当然指的是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是利益主体与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9]406因而,人首先是利益主体(理性主体),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他们最基本的利益诉求。同时人还是价值主体,“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0]406,价值是权衡主客体关系的结果,是对客体加之于主体之上的作用范围和程度的反映。对于作为价值主体的社会人,必须要在价值观上进行正确的引领,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的发展。同时也要为价值主体的自身价值实现尽可能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稳定而又健康的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公平的社会制度等等)。然而,人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都只能在现实社会中,通过发展实践才能实现。主体利益的满足和主体价值的实现,是主体性发展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辩证地统一于当代中国发展之中。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通过实实在在的发展政策和发展行动,实现发展的目标和价值,从而使中国梦真正惠及每一个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扎根于人们的内心,融汇于生活实际。

四、结束语

中国梦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航行指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可靠的价值支撑。我们应以动态发展的视角关注中国梦的实现,关注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个不断被全社会认同的持久精神力量。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中,只有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发展、有价值观和人文关怀的发展、有主体的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保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现实土壤,才能证明中国梦是值得所有人期许的,也才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真正体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具有持久的感召力和号召力。

[1]刘森林.发展哲学引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2]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M].张宁,丰子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约瑟夫·奈.中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J].王缉思,译.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6):6-13.

[6]胡键.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国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1(5):4-13.

[7]柯白,魏柳南,贾拉尔,等.激辩中国道路——世界中国学论坛观点集粹[J].社会观察,2013(4):8-11.

[8]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光明日报,2014-02-26(0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猜你喜欢
实力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软实力致胜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实力抢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