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对付的“湿”

2018-04-14 03:19翟双庆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论水湿湿性

翟双庆

中医治疗水湿,秉承了大禹治水的思想,兴修水利,让湿邪顺流而下,有地儿可去;还有就是让气机流动起来。

很多朋友去看中医常常会听说,体内有湿,一些养生节目、保健品也都常常提到利湿、祛湿。然而,到底湿是什么?湿是受潮了么?它难道不是水么?

《易经·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说明湿与水本就是一类。水与湿虽然同类,但仍有不同,其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形与无形。看得见摸得着的,受一定局限的,诸如河流,称之为水;而那些看不见的,很难触摸到的、弥散的,诸如自然界的雾,称之为湿。

那么湿邪都有什么特点呢?

湿为阴邪,具有冷、寒的特性。在自然界中,想起湿漉漉,或者有大雾的天气,往往感觉寒冷,人们根据湿为阴邪的特性,来克制阳热。人体也会用这一招,当天气炎热,人体温度过高时,就会饮用大量的水,产生大量“湿”,最终用出汗的方式表现出来,降低了体温。

但是如果这些湿邪过盛,稽留于体内,会过度克伐人体阳气。因此,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最伤阳气”。湿邪入侵体内,就会损伤阳气,导致人体内的阳气不足,进而出现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的症状。

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简单讲就是容易妨碍人体气的流动。湿邪先入脾胃。如同《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邪归脾,易伤脾阳,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和运化功能,因此会出现胃纳呆滞、脘腹痞闷胀痛、泄泻,甚至小便不利、水肿等症。正是如此《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肿。”

“湿性重着”。湿邪和原来的事物融合在一起,融为一体的时候,就会增重。衣服湿了会很沉,会妨碍运动。在人体中的湿邪是气中重者,很容易困住肌体,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湿的病邪产物相对浑浊。一个房间里如果太过潮湿,空气中就难免滋生各种细菌,就会变的秽浊。在临床上,湿邪为病,也就常常会使人出现面目秽浊、二便秽浊、带下秽浊的状况。

在日常生活中,糖块受了潮会变得很黏;爆米花放的时间长了,就不酥脆可口,吃起来皮软粘牙。潮湿的土壤,更容易粘在鞋底和身上。自然界的湿,让人们认识到它具有一定黏腻的特性。在人体中的湿邪,也表现出黏腻腻的特点。口中黏腻、大便黏腻都是湿邪为患的典型表现。

湿邪治病隐匿,初起症状十分轻微,往往感受到了而不自知。然而,由于湿邪一方面使正气生化减少, 另一方面使正气无法抗邪, 从而造成“湿性黏滞”, 即湿邪为病,缠绵难愈, 病程长而易复发的特性。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表达了湿邪难以对付。中医还形象地将其比喻成“如油入面”,把油和入了面中,怎样才能让二者分离?这确实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说,湿邪到了人体内,总是很难祛除,很难治疗。

那么,有了湿邪,该怎么治呢?

中医治疗水湿,秉承了大禹治水的思想,兴修水利,让湿邪顺流而下,有地儿可去;还有就是让气机流动起来。《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可以说,这就是中医用来治疗水湿的大法。

猜你喜欢
大论水湿湿性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好事近·中秋感怀
中医小知识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阴阳大论》今何在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