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
图/七修书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吟诵了千年的诗,在草长鸢飞的四月天里,演绎着亘古不变的情。从清明到谷雨、记忆中的空气里总是萦绕着青草的芳香和新雨后泥土的气息。在这个时而风时而雨,缅怀追思的伤感时节,如何正确地调配我们的餐桌,才能身心俱安?又有哪些传承了千年的饮食文化习俗呢?
一是防风防湿防过敏。春风习习、细雨淅淅,风邪裹挟着湿邪,一不留神就从开张的毛孔溜入我们身体。一旦外湿引动内湿,容易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如果碰巧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能在此时诱发。饮食上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苡仁、芡实、山药、荷叶、白萝卜、藕、冬瓜、陈皮、竹笋、鲫鱼等。
另外,草木抽芽、百花萌动,正是过敏高发期。各种花粉形成的漂浮物、漫天飘飞的柳絮、空气中的粉尘都是潜在的过敏原,面部红肿、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常常令人苦不堪言。除了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一些具有抗敏作用的食物如胡萝卜、大枣、金针菇、生姜、蜂蜜等可以常吃,也可以制作一杯简单的抗敏茶,选用乌梅2枚、生甘草5克、防风5克,一起焖泡代茶频饮。
二是疏肝解郁畅情志。清明时节,缅怀先人,加之细雨纷纷,难免郁郁寡欢、愁上心头。除了邀约亲朋好友一起踏青郊游,舒畅情志,还可以在饮食上有所注意,比如我推荐食用黄花菜,又名忘忧草,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玫瑰花、茉莉花、陈皮、柴胡、藏红花也是代茶的好选择。
三是清明谷雨品茶忙。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清朝郑板桥在《七言诗》中就写到家乡的谷雨春茶:“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清明茶价格奇高,细嫩品质好,但两三泡之后,味就淡了。谷雨前采制的茶,泡出来舒身展体,鲜活如枝头再生,且茶香浑厚浓郁,久泡仍余味悠长。啜一口,顿觉缕缕清香唇齿间溢出,尘世间的功名利禄和浮躁皆散去。无论清明茶还是谷雨茶,这个时节,邀三五好友,一起品饮,有益身心。《神农本草经》一书形容雨前茶为“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
四是多吃时令好蔬果。谷雨前后,正是香椿上市的时候,此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有紫椿芽、绿椿芽之分,以紫椿芽为佳。鲜椿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滋阴润燥、抗菌消炎,但要注意鲜香椿中硝酸盐含量较高,在食用前应先用沸水焯一下。除了香椿,还有能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菠菜,可平肝降压、强筋健骨、解毒消炎的荠菜,以及健脾开胃、润肠通便、止咳消痰的春笋都是时令的好蔬菜。
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款清明美食。
艾草
清明时节,除了祭祖、扫墓和踏青,品尝独特美食,感受传统节日气息,青团必不可少。青涩的艾草香气,配上微甜的红豆馅,真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原材料准备糯米粉200克、大米粉100克、澄粉75克,新鲜艾草20克,适量猪板油或植物油,适量豆沙馅、肉松咸蛋黄馅或马兰头香干馅。先将艾草洗净焯水后,用料理机打成泥,再将艾草泥、三种粉混匀揉成面团。将馅料包入,入笼蒸15~20分钟,出笼时用毛刷在团子表面刷一层猪油或植物油便大功告成了。
江南一带把春天里第一次吃青团称为“尝春”——品尝春天的味道。只有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这种团子,才能体现这样独特的清明味道,青涩、清香而清甜。
在这个追思伤怀又容易诱发过敏的春日里,没有什么比一杯解郁防敏茶更贴心了。选用茉莉花10克、柴胡3克、新会陈皮3克、生甘草3克,代茶频饮。茉莉花理气开郁、辟秽和中,在中国的花茶里,有“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柴胡、陈皮疏肝解郁,生甘草清热解毒舒敏。品饮几日,也可以将茉莉花更换为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玫瑰花换换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