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州草原工作站 814000
草地资源是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全国目前共有17种草地类型,饲用牧草共计有6800余种。牧草可用于环境美化、水土保持、工业原料、土壤改良和绿色饲草等用途。农村牧区若要建设生态化、现代化和先进化的畜牧业,就务必要紧紧围绕着“草业”这个关键词。草业能否得到科学发展,不仅会对畜牧业的良性发展造成影响,还会对生态系统的建立及环境的绿化与美化造成较大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我国当前草业发展的问题还很多,只有以草业为核心来管理、经营和组织,因地制宜,发展创新,努力构建农牧区草业科学发展生态体系,才能够实现草原“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本文就构建农村牧区草业科学发展生态体系进行探索与研究。
通过对经济生态学、生物学和草地生态学等多种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健全农村牧区草地资源生态监测预报体系,更好地揭示出农村牧区不同生态类型资源的生长潜力及生态过程,进而对农村牧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地调控,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匹配的效果。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重点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和示范带动力强的饲草料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进行扩大再生产、节能减排和基地建设,通过贴息、担保、补助和奖励等形式,加大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切实把政策支持落到实处。二是加大融资力度。充分利用政府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专业经济组织、经纪人及农牧民等社会资本加大对饲草料产业的投入。同时落实有关金融扶持政策,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简化审批手续,增加信贷投入,满足饲草料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三是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创新畜牧业资金、技术、土地和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良种繁育、饲草开发、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为农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推动、项目支持、科技支撑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机制,形成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依据农村牧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和资源、区位优势,充分利用耕地轮歇地、退耕还草地、弃耕地以及流转退化草地等举措,突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饲草料生产基地。同时,结合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积极推广和应用多年生禾本科混播牧草品种,加快天然草原的改良和人工、半人工草地建设,建立和完善防灾抗灾饲草料储备体系。与此同时,继续健全农牧业循环体系,认真研究和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和基地发展的措施,大力发展草产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和企业集群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饲草料产业发展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干撒式发酵床养猪技术、PS保鲜营养面包草生产和全自动现代化蛋鸡养殖技术等新型养殖技术。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参与饲草料生产加工和科技示范点建设,开展科技承包、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不断创新服务形式,面向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二是通过项目配套和财政补贴等形式,新建及完善改良点,逐步形成县、乡、村和重点龙头企业四级科技支撑服务网络。三是以农信通为平台,积极向养殖户、养殖场、饲草加工企业和饲草种植大户发布县内外及省内外的饲草价格及需求等信息,指导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