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桂玉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翟桂玉
(山东省畜牧总站 山东 济南 250022)
畜牧业发展要绿色要健康,这是产业升级的趋势,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需要从饲草料生产加工入手,从构建饲草料产业体系破题。综观目前我省饲草料体系,生产、加工、利用和经营均存在短板,需要全面发力及时补齐加长,突破瓶颈。本文结合山东省饲草料生产加工与利用的实际,深度剖析饲草料产业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促进饲草料生产加工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
1.1 结构性瓶颈 山东省是饲草料资源丰富和优势生产区域之一,地理位置优越,水热资源丰富,适生适种饲草料作物种类繁多,饲草料的畜牧业利用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总体衡量,饲草料资源结构优化度不高,集中表现为,区域空间分布不均匀和饲草料种类占比不均衡,天然饲草料资源中,禾本科饲草种类占主导,其它科属占比不高;在人工种植饲草料作物中,也是禾本科饲草料作物较多,蛋白含量高的豆科饲草料作物相对较少。近十年,围绕提升优质饲草料供应比例和数量,我省根据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引导在天然草地和农田耕地大力推广苜蓿等豆科饲草种植,但因饲草料生产者和社会上对豆科饲草料作物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生产管理粗放,许多农民对改粮种草和引草入田存有抵触情绪,有的甚至把苜蓿、三叶草等作为杂草进行清除,这都制约和影响了豆科饲草作物发展,更影响了豆科饲草高产、稳产潜力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1.2 饲草料加工与利用瓶颈 山东省天然草地一般地形比较复杂,交通不便,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饲草收获、加工和运输难度大,人工种草地一般成方连片种植在低产田或盐碱滩涂地,不仅受土地条件制约影响生产,而且受限于配套机械的制约,饲草料的收获加工不及时问题突出,影响了饲草料收获和饲草料的质量。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饲草料资源的主要部分是农作物秸秆,有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转化的传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秸秆饲料化利用有所弱化,有的秸秆被随地焚烧、有的闲置堆放田间地头、沟渠、路旁,有的在村庄成为“三大堆”之一的草堆,影响农村环境、影响农村整洁、影响农村安全;由于农作物秸秆大多存在的适口性差、可消化利用率低、营养不全和不均衡等问题,因此,除花生秧、地瓜秧等藤蔓被饲料化利用较多外,作为主粮种植的三大粮食作物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占秸秆总产量的比例不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处理利用技术,主要地是利用秸秆青贮、黄贮或者微贮技术,在有的地区也开展氨化技术,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饲喂价值,但由于畜禽饲草料需求与秸秆供应的不配套、不对等,也影响了畜牧生产对秸秆的过腹转化利用。同时,由于秸秆收集费工费时、贮存和加工成本高等等因素影响,造成目前秸秆饲料化生产加工企业较少,优质秸秆饲草销售也不普遍,产业化水平明显偏低。
1.3 设施与设备瓶颈 山东省天然草地资源分布零散,人工草地大都零星种植,饲草料种植生产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收获加工设备落后,这无疑增加了饲草料资源饲料化开发的难度,制约了优质饲草料生产。许多草地缺少基本道路,收获季节遇阴雨天气,会直接影响到饲草的收获加工,如我省降雨季节主要集中6~8月份,而此时正是苜蓿等豆科牧草第二茬和第三茬收获的时期,在缺少机械和晾晒场地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苜蓿收获后晒制出优质苜蓿干草;另外山东省冬春季节易出现季节性干旱,种植饲草料作物的地块,田间水利工程建设不到位或不足,就会造成季节性干旱影响饲草饲料生产的问题,不仅影响饲草料产量而且会影响质量。
2.1 创建高产高效的饲草料生产基地 (1)山东省畜牧业是典型的种养结合畜牧业,优良畜禽品种与优质饲草料配套耦合,才能实现草畜平衡,才能生产出更多优质畜产品,保证畜产品的供给与安全。为实现饲草料生产与畜牧养殖相配套、相适应和相平衡。全社会应充分发挥本省区位优势、光热水等自然优势,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和扩大饲草料作物生产基地建设,根据畜禽规模和饲草料实际需要,建立配套、稳定的高产高效饲草料基地。在所建设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中,在保证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增强优质饲草,特别是豆科类饲草种植和生产的比例。(2)山东省畜牧业是典型的农区畜牧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需要从种植端发力,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和耕地的粮改饲试点,从根本上解决低质农作物秸秆的产出,推广“小麦全株青贮技术”和“玉米全株青贮技术”,促进农作物由单一收获籽粒向收获全株营养体的转变,增加优质青贮饲料的生产供应;不断调整种植模式和结构,大力推广“引草入田”和“粮草轮作复种”制度,解决“小麦-玉米”长期单一种植制度,所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连作减产和增产增效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推进“小麦-青贮玉米”和“饲用黑麦-青贮玉米”等粮-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的应用。在林地和果园地要大力推广“林-草”共生技术、“果-草”共生技术和“树-草-畜”种养技术切实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扩大饲草料来源。
2.2 培育优质饲草料加工转化基地 在充分做好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增加优质饲草料料供给的同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大宗农作物副产品,在饲草料加工端持续发力,培育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农作秸秆饲料化的利用水平,全面提升饲草料收获、加工、贮存和利用的全程和全面机械化,提升畜牧业对饲草料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养殖系统和农业生产体系有效对接,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高效耦合,促进基于循环生态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2.3 打造饲草料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 (1)构建饲草料产业体系需要有科技和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需要打造平台。(2)在优质饲草料生产加工平台建设上,要采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双招双引方式,把优良的饲草料生产加工企业引进来、留的住和龙头作用发挥好,不断提升饲草料生产加工的水平和档次;把优秀的人才汇聚来,不断壮大饲草料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创新和创造的力度,全面提升饲草料生产加工的水平和能力;在不断创新生产加工新技术的同时,通过技术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饲草料生产加工从业者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以知识更新和新技术应用来促进饲草料生产加工的转型升级,为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饲草料的物质保障。(3)在饲草料技术推广平台建设上,要注重技术的实用性和成果的可转化性,所推广技术要从饲草料生产加工实际出发,少些抽象、多些具体,少些理论、多些实例,使生产应用者听得懂、看的清和用的上;通过平台建设,可以促进饲草料生产加工企业、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人员间的技术沟通和交流,加快信息传递和技术普及。(4)在饲草料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平台建设上,结合本省农业种植制度和畜牧业养殖模式,重点转变农民对饲草料生产经营的认识,从传统的“以粮为纲”、“种粮除草”的观念转变到“粮草共生”、“种草增饲节粮”新观念,从“籽粒为粮为料,秸秆为草为废”只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粮食生产理念转变为“籽粒、秸秆均为粮为料”、“草是畜禽口粮,草是肉是奶”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大食物、大口粮的新理念;调动和释放农民群众开展饲草料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巨大潜能。在此基础上,对广大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使他们掌握一定饲草料生产利用科学技术,掌握饲草料加工和调制的方法,培育一批懂科技、能创新的科技术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让他们成为通过饲草料生产加工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带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饲草料生产加工,奠定构建饲草料产业体系的社会基础。
构建饲草料产业体系对山东省畜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安全的饲草料生产加工,能够从源头上保证饲草料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从源头上为畜牧业生产出安全优质畜产品提供饲草料保障,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1] 李大鹏. 新型饲草压捆机的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2003.
[2] 翟桂玉. 优质饲草生产利用技术[M].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17.
[3] 翟桂玉. “粮改饲”高产高效模式与技术[M].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17.
[4] 陶开宇. 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畜牧业势在必行[J]. 黄牛杂志, 2000, 26(6): 36-38.
[5] 徐荣年, 王鹏翔, 张朋秀. 安阳市发展秸秆养育的思路对策[J]. 中国牛业科学, 2006, 32(2): 60-61.
(2019–04–23)
S812.5
B
1007-1733(2019)07-00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