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传艳
(四川省富顺县中医院,四川 富顺 643200)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及病情易反复的特点,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及精神状态差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命安全。有研究结果显示[1],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对四川省富顺县中医院呼吸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00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四川省富顺县中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30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50例/组)。在观察组的150例患者中,有男90例、女60例;其年龄在21~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9±5.2)岁;其中,有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1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有2例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对照组的150例患者中,有男100例、女50例;其年龄在23~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5.4)岁;其中,有1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有3例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营养指导及并发症防护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进行综合护理的方法为:1)进行心理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可因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而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加之对自身病情转归及预后情况的不了解,易对检查及治疗失去耐心。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积极安慰、鼓励和关心患者,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2)进行病情监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护理人员必须密切监测其病情,观察其呼吸、体温、脉搏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做好其痰量、尿量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的监测和记录工作。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咳嗽时间、音色及性质。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若出现脓性痰,且痰量不多的现象,应警惕其感染是否加重。患者若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液,应警惕其是否发生肺水肿。护理人员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包括其呼吸的深度和节律。患者若出现急性气促,且伴有胸痛的症状,应警惕其是否发生胸腔积液、气胸、肺炎及肺梗死。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易出现意识障碍,肺部感染患者易出现谵妄甚至昏迷,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3)进行机械通气护理。机械通气是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对这类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必须连续性、不间断地监测患者呼吸机的工作情况,并在其床边放置吸痰、吸氧装置及简易呼吸器等急救用品,以便在其发生突发事件时对其进行及时的抢救。护理人员严格遵医嘱设定呼吸机的通气指数,并定时对这些指数进行核查,以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肤色及血气分析报告等指标,避免其发生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4)进行病房环境管理。护理人员保持患者病房空气的流通,每天对病房进行2次通风,每次通风15~30 min。护理人员定期监测病房空气的污染情况,定时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5)进行用药护理。护理人员监督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以保障其用药的安全性。比如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以免加重其病情。对于口服茶碱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控制好其用药的剂量,密切监测其血药的浓度,观察其有无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及抽搐等不良反应,避免其因药物浓度过高而发生药物中毒。6)进行饮食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存在长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的现象。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通过肠内或静脉等途径为其输入高维生素、高热量及高蛋白的饮食,以增强其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其康复。
治护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在ICU接受治疗的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比较接受治疗前后其血液的酸碱度(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水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根据患者的得分将调查结果分为十分满意(患者的得分在85以上)、比较满意(患者的得分在60~85分之间)、不满意(患者的得分不足60分)[3]。总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H值、PaCO2及PaO2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的水平均低于接受护理前,其pH值及PaO2的水平均高于接受护理前,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pH值及PaO2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s)
表1 接受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对比±s)
组别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pH值 PaCO2(mmHg) PaO2(mmHg)观察组(n=150)接受护理前 104.74±6.35 28.15±1.85 7.04±0.51 83.09±3.88 53.13±4.79接受护理后 91.22±6.71 20.27±0.75 7.39±0.82 57.26±3.92 93.59±10.38对照组(n=150)接受护理前 104.82±13.38 28.25±1.91 7.07±0.46 83.32±2.39 53.89±3.79接受护理后 98.84±5.26 25.74±4.03 7.30±0.66 70.49±3.26 64.29±4.47
观察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在ICU接受治疗的时间及住院治疗的时间分别为(51.37±3.16)h、(4.77±0.52)d及(30.18±5.36)d,对照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在ICU接受治疗的时间及住院治疗的时间分别为(61.35±7.74)h、(6.41±1.19)d及(41.31±6.79)d,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88例、59例、3例,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65例、50例、35例,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 76.67%。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较高,P<0.05。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病变主要位于支气管、气管、胸腔及肺部等部位。这类患者中病情较轻者可出现咳嗽及胸痛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缺氧、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等,威胁其生命安全。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有研究结果显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力求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持续性的、系统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满足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需求[3]。在本次研究中,四川省富顺县中医院对在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了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机械通气护理、病房环境管理、饮食护理及用药护理等综合护理。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2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pH值及PaO2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接受机械通气的时间、在ICU接受治疗的时间及住院治疗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由此可见,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呼吸功能,提高其治疗的效果,缩短其接受治疗的时间,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徐光辉,于冬.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23-24.
[2]李瑞,梁珍珍,杨贤琼,等.探讨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5,15(60):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