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治的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价值

2018-04-13 07:05:56张圳锋张小燕吴东海
关键词:克罗恩性反应溃疡性

张圳锋 张小燕 吴东海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深圳 518121;2.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深圳 518037)

炎性反应性肠病作为非特异性的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通常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肠道黏膜或黏膜下方,而克罗恩病是肠道透壁性的一种肉芽肿性炎症,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当前临床上在诊断炎性反应性肠病时,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容易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因此,研究了消化内镜技术运用在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年龄21~76岁,平均(48.2±12.5)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1±0.5)年,其中8例为女性,12例为男性,疾病类型:克罗恩病2例,溃疡性结肠炎18例;观察组年龄22~77岁,平均(48.3±12.7)岁,病程4个月~2.2年,平均(1.2±0.6)年,其中7例为女性,13例为男性,疾病类型:克罗恩病2例,溃疡性结肠炎18例。入选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②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不愿意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病者;②脑实质病变、脑瘫以及脑炎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两组的疾病类型、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①克罗恩病。运用5 mg/kg英夫利西单抗(生产厂家:Cilag AG,注册证号S20120012,规格5 mg)分别于第0周、第2周、第6周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并且再给予患者柳氮磺砒啶(生产厂家:上海信宜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57,规格0.25 g),每次1 g,每天3次,根据病情,增减药量;②溃疡性结肠炎。泼尼松(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 mg)口服,30~40 mg/d,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则运用40~60 mg甲泼尼龙(生产厂家:南京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84,规格40 mg)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并且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7~10 d后,改为泼尼松口服治疗,60 mg/次,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直到停药。

1.2.2观察组观察组则运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即对患者进行静脉麻醉后,将消化内镜插入,检查期间,运用0.1~0.3 mg/kg丙泊酚(生产厂家:Fresenius Kabi AB,国药准字J20080023,规格20 ml:0.2g)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使患者处于睡眠状态,然后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以及心电图等检查。同时,在消化内镜的直视下,将热极探头插入活检通道,控制好温度,一般为200~250 ℃,使电极紧密结合触靶目标,运用贴、点、压、顶及扫等方法进行操作,每次通电3 s,在烧灼黏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白色烟雾,则需要反复操作,直到烫平。结束治疗后,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并且观察大便的颜色和腹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1.3 疗效判定标准

评价疗效:①显效。治疗后,腹痛、便血等症状完全消失,且经消化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肠道黏膜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明显,且经消化内镜检查,结果显示黏膜存在轻度息肉或炎症;③无效。临床体征和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加重[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运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消化内镜诊断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组织活检和消化内镜的诊断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见表1。

表1 消化内镜诊断结果(n)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对比[n(%)]

3 讨 论

炎性反应性肠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环境以及遗传等诸多因素有关[3]。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炎性反应性肠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有研究发现,在临床诊断中,溃疡性结肠炎的漏诊率为32%,而克罗恩病具有较高的漏诊率,约为60%~61%左右,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内镜技术包括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以及超声内镜等,运用在炎性反应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以下优点:①结肠镜能够在直视的条件下观察病变,有助于病变分级;②结肠镜与组织活检相结合,可以检查回肠和结肠末段,对炎性反应性肠病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③在消化内镜的辅助下治疗 ,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④在定期随访中,运用消化内镜检查,可以对黏膜上皮细胞的息肉形成和变化进行观察,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60.0%,这一结果与杨平[6]研究报道一致。

由此可见,在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运用消化内镜技术,不仅可以明确患者病情,还能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浩.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治的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174-176.

[2]刘艳凤,王毅刚,张云丽.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治中应用消化内镜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03):351-353.

[3]刘君. 共聚焦显微内镜在下消化道病变分子成像和功能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韦锦兰.消化内镜在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河北医学,2012,18(10):1444-1446.

[5]田元军.内镜结合病理检测在克罗恩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36):7688-7689.

[6]杨平.消化内镜在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27):4785.

猜你喜欢
克罗恩性反应溃疡性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克罗恩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移植粪便治疗克罗恩病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