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 静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第四点和第五点为:“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明确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遵循规律理论结合实践,又强调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进行创新,增强实效性。高校主题班会互动性强,体现了师生平等的理念,其形式活泼,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其取材于现实生活,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氛围轻松,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主题班会是较为基础和有效的教育形式,其作为一种教育载体被大量研究与实施,效果明显,国内的大学生对于主题班会的认同感是可以延伸的,主题意义明确,形式、内容新颖的主题班会的接受与认同度相较其他教育形式更有优势。其可以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于建立一个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高校主题班会的导向性设计与实效性提升策略,以天津科技大学学生调研数据为基础,共发放调研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本次调研的对象中有51%为普通学生,44.09%的学生是班干部,其余少数为学生会干部及社团干部。调研对象中大部分为理工科学生,工学类占51.19%,理学类占22%,两项占比总和为73.19%。
1.基本情况分析。由图1(P120)所示,主题班会召开的频率并不是很高,但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较高;89%的学生认为主题班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选项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您在学校主题班会中收获很大,解决了实际问题”这一选项中“符合”与“非常符合”的比例最低,仅为41%,大部分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收获并不像预期的那样;60%的学生认为主题班会要根据需要不定期举行,不应固定频率,可见,对于主题班会的召开应以实际需求为准,固定模式的班会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普遍需求。
图1 主题班会基本情况分析
2.主题班会形式分析。在主题班会的基本形式调研中,室外拓展、多媒体、文艺表演的选项比例为71.92%、59.61%、54.68%,学生对于形式活泼的主题班会充满了期待,已经不满足于基本的课堂讲授的形式,这对于高校主题班会召开的要求无疑是重大的挑战。在调研中,67.32%的学生认为主题班会的主题应该由师生共同确定,54.79%的学生认为主题班会应该由学生自己组织,自由发言,39.07%选择老师组织,现场互动发言,78.38%的学生认为召开主题班会应事先有主题并准备资料。可见,学生希望更多地参与主题班会的设计组织过程,更喜欢互动性的主题班会形式,但对于班会也有很高的要求,希望充分做好前期安排与准备。
在对主题班会具体模式的调研中有52.96%的学生选择经验交流式,47.54%选择现场体验式,46.31%选择娱乐表演式,43.84%选择总结归纳式,42.12%选择实话实说式。表明学生对于体验与表演的形式更为感兴趣,希望直入主题,并对主题更有总结性质。专题报告式、专题辩论式等模式的选择比例不足25%,这表明学生们已经厌倦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以及传统的辩论模式。
3.主题班会内容调研分析。如图3(P121)所示,班会内容需求的分年级交叉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二年级学生对于主题班会各项内容的需求相对较为平均,一年级学生对于班会内容的需求中最突出的为人际交往、就业指导、技能学习三项;二年级学生偏重于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校园文化等,发展需求是最为平均的;三年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班会内容需求欲望比低年级更为强烈;四年级学生则将班会内容需求的重点放在了人际交往、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内容上。从图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人际交往是主题班会内容需求中最为普遍和迫切的。其次,针对不同年级特点来看,二年级开始,学生对于主题班会内容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三年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需求是最大的,表明学生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期待与渴望,纪律规范、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内容应更多地放在一、二年级。
4.主题班会实效性分析。在主题班会实效性调研中,73.15%的学生认为“学生积极参与”是最重要的原因,提高学生积极性能显著提高主题班会实效性。其次,58.87%的学生选择前期充分讨论,54.93%的学生选择形式内容新颖。可见,要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性还应该前期做好充分准备,创新内容与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图2 主题班会具体模式分析
图3 班会主题需求分析
图4 提高主题班会实效性方式
在主题班会效果的反馈的调研中,67%的学生选择问卷调查,54.43%的学生选择随即访谈,学生们更喜欢通过此两种方式对主题班会的效果进行反馈。
1.注重主题班会问题导向性设计。主题班会应该注重“主题”性,主题应该由问题产生,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强,希望与教师共同商定主题班会的主题,而不是以往的一言堂。高校主题班会应该以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其所体现的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既解决实际问题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校应设立“以问题为主线”的工作思路,通过“观症状”“查病因”“开药方”三个工作步骤,引导学生干部树立“问题意识”,鼓励班级同学敢于提出、积极面对、共同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帮助班级各项工作走上正轨。
图5 主题班会流程图
一年级可以更多的以学生需要的人际交往、就业指导、技能学习等方面主题开展主题班会;二年级对于主题班会的内容需求较为丰富,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需求经过师生讨论后确定主题,可以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作为主题选择范围;三年级对于人际交往、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内容需求最为强烈,应在三年级增强以上三项主题班会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普遍需求;四年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就业指导的需求更为迫切,高校可以开展更多的与就业相关的主题班会。人际交往始终是学生们的主题班会内容需求,高校应分步骤地针对主题班会进行设计,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
2.创新高校主题班会模式。当代大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于多媒体的实施运用更加前沿,对于主题班会的开展,学生们更喜欢以室外拓展的形式进行。在调研中,各年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主题都有着很高的需求,四年级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最高,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方面多采用室外拓展的模式开展,在班会的开展中更多运用多媒体的形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增强班会效果,创新班会模式。
在具体的模式调研中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经验交流的主题班会模式,可见学生更渴望互动与交流,喜欢宽松、平等、自由的氛围。高校应更多地运用经验交流、互动体验等形式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主题班会的程序上学生们喜欢总结归纳以及实话实说的方式,主题班会应简化步骤,直入主题,由问题引出主题,积极开展互动交流,最后注重主题班会的总结与归纳,突出主题班会的目的与意义。
3.提高主题班会实效性。经过调研数据的分析,本课题对于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性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多地让学生参与主题班会主题的设计、前期的各项准备以及讨论等,让学生的参与感提升,从而确保主题班会开展的效果得到提升;二是创新主题班会的形式与内容,更多地让学生到新鲜的场景以及氛围中开展活动,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与刺激感,并提高主题班会的互动性;三是注重主题班会线上与线下结合开展。学生对于新媒体的敏感度极高,主题班会想要提高实效性,必须熟练运用多媒体的讲授以及互动形式,多渠道与学生互动、交流,拓展主题班会的范围,延伸主题班会的辐射范围;四是提高主题班会的指导性。学生希望师生共同商议确定主题班会的主题,可见学生对于主题班会的开展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带动,高校教师应该在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中给予方向上的引导,在前期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互动,在总结归纳阶段更多地进行辅助与引导,升华主题班会的意义与主旨,提高主题班会的实际效果以及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江秋玮.高校开展团体辅导式班会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194-195.
[2]赵阳子,李文亮,郑晶晶.高校班会课体系构建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6,(2):106-111.
[3]牛建强.高校主题班会的优化设计及其教育效果[J].大学教育,2016,(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