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中阳 刘 军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
农产品领域的并购投资将是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甚至与国家粮食安全紧密相关。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光明食品集团”)就是实行跨国并购战略的典型代表。本文阐述了光明食品集团跨国并购战略现状,分析了光明食品集团跨国并购战略的定位,并为该战略的下一步发展设计了路径并提出注意事项,为光明食品集团乃至中国其它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抛砖引玉,提出启示以及风险。
光明食品集团在2006年成立,是上海国资委通过对上海市内食品行业进行资源重组、整合应运而生。该集团国内名下有20家食品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具体的母子公司构架如表1所示。光明食品集团的主要目标是成为食品类产业的、都市化的综合食品集团。产业覆盖面极广,包括乳业、综合食品制造业、酒业、糖业、商贸流通业和品牌代理业等,其中乳业是光明集团最为主要的产业,其实际控股人是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属于大型国有企业。
表1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
光明食品集团自成立后,制定了3个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第1个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主要侧重于整合资源方面,为光明食品集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第2个三年发展战略规划,是开拓以跨国并购为途径的国际化道路。第3个三年规划,目标为光明食品集团跃进世界500强行列,资产证券化率至少达到50%以及国际化率要达到25%。
目前光明食品集团旗下子公司中有5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梅林股份、光明乳业、海博股份、金枫酒业和开创国际海洋资源股份),并拥有许多国内著名品牌(如冠生园、正广、大白兔、梅林和光明等)。目前光明食品集团旗下拥有很多大型的非上市企业,包括玛纳森、法国DIVA等,而已上市的资产包括维他麦,却只占整个集团总资产的20%左右,远远没有达到第3个发展战略规划的预 期目标。
自2006年组建以来,光明食品集团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走出去”的号召,确立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证券化和人才战略为目标导向,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以“符合战略、注重协同、风险可控、价格合理、团队优秀”为原则,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截至2017年底先后成功跨国并购的乳品相关企业有: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新西兰主板上市公司)、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公司、以色列特鲁瓦公司、西班牙米盖尔公司等海外企业。
除了响应政策号召的因素外,光明集团还有没有其它导致其进军海外市场、跨国并购企业的动机呢?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在世界500强公司之中,己有超过480家公司进入了我国,并在逐步适应我国市场。面对外国资本大举进入我国,我国公司如果不能踏出走向国际化的步伐,必然会被动陷入本土公司竞争和海外公司竞争两重压力中。尽管我国的公司国际化经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我国公司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欧美许多知名企业的资产普遍减少,这为我国公司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光明食品集团要想不断壮大,走国际化战略道路、选择合适时机走出国门并购海外公司是必然的选择。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光明食品集团的发展规划便是通过内生发展和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了立足于上海、着眼于全球布化局的本土化跨国公司。花重金并购那些国外市场份额比较大、拥有忠实客户的公司是光明食品集团选择的走向国际的一条捷径。光明食品集团要想突破行业的发展天花板,就要实施国际化战略,走跨国并购之路,即可以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又能寻求国际市场新渠道,还可以扩张光明集团的商业版图。
由于我国乳品在国际市场影响较低,光明食品集团在进入海外乳品市场之初,其渠道的建立必定十分艰辛和漫长,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如政策不同、文化相异、技术标准不配套等问题。光明食品集团选择了通过跨国并购这一方式快速获取成熟的渠道资源,曲线打开国际市场,既可以忽略进入当地市场要经过的苛刻筛选和给予较大折扣导致的公司利润减少等种种不利条件,又比耗费巨资在国外建立营销机构的成本更低、市场风险更小。
光明食品集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精神”,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把握经济全球化、农业全球化的趋势,紧抓国家政策聚焦的契机,下大力气开发利用海外农业优势资源,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国际农业市场,加快与海外乳制品和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及国际贸易全产业链融合,优化光明集团农业国际化布局,提高对外合作水平与成效,为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光明食品集团跨国并购战略制定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光明集团农业产业国际化水平,形成集团农业领域国际化全产业链布局;稳步提高集团境内外农业资源统筹利用能力,不断提升集团农业优势产能和科技合作水平,加强集团在农业领域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农业领军企业。
基本策略为以下四点:一是目标清晰。根据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需求,围绕集团食品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着重境外种植粮食、糖料,以及畜牧养殖等产、加、销资源的获得。二是准备充分。集团“走出去”属于企业行为,跨国并购战略的设计、执行,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做好充分的前期考察和详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的实施还需考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用工制度、文化习俗、东道国政治稳定性等因素。三是方式多元。按照集团“符合战略、协同效应、价格合理、风险可控、团队优秀”的并购原则,积极探索集团跨国并购战略的多种成长路径,包括商贸合作、参股、租赁、收购等方式。四是联合作战。集团农业走出去战略应加强与国内领先农业企业或已开展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农业企业开展围绕农业国际化的交流,深入研究其跨国并购战略成长路径选择的优劣势及经验教训。优先选择以联合方式进行海外投资,发挥各方优势,降低海外投资及运营的风险。
光明食品集团跨国并购战略应重点围绕乳制品产业加强对外贸易,加快推动集团优势乳制品出口,及海外优质乳制品进口方面。战略中要充分发挥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在生活性农产品进出口平台及良友集团在农业大宗商品贸易平台的优势。
跨国并购战略应继续聚焦海外乳业产业链投资,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善于利用乳业资源及原材料。充分统筹考虑全球农业资源条件、乳制品供求现状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深化以开发地区乳业资源,围绕乳业资源开展合作。完善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集团乳业对外合作经营。二是乳制品深加工。深化乳制品深加工领域的合作,加强与乳业发达国家领先乳业企业合作,挖掘高附加值乳制品,通过投资建设规模化国际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在海外开展乳制品深加工。三是乳业技术合作。在跨国并购战略中,要做好与东道国围绕良种、养殖、动物防疫检疫、仓储技术等重要乳业技术方面的合作,通过执行跨国并购战略,全面提升集团整体乳业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水平。
我国其它有实力的乳业企业,乃至农产品企业,可以借鉴光明食品集团跨国并购的经验和模式,通过投资、联合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培养形成一批实力强大、极富影响力、优势显著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合作和资源开发。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境外资源开发模式进行实践,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境外资源的开发,谋求扩大我国农产品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三点。
一是并购的目标要与本公司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光明在进行跨国并购前已经尝试开拓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但由于受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等负面事件的影响,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无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这一市场被拱手相让给国外品牌,为了夺回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需要寻找受消费者信任的优质奶源。这时跨国并购这一选择,与光明食品集团总体目标非常契合。如果在进行跨国并购中不考虑被并购的企业是否与自己目标一致,而只是想在金融危机这类的背景下“抄底”,这样的跨国并购即使能获得短期盈利,但对公司的整体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二是并购前要进行仔细调查。因为多数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均有问题,在并购中,目标企业为了能够吸引资金支持,会想尽办法粉饰财务报表,而我国的会计政策由于与其它国家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使国内企业经常在采用国内方式调查东道国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时被迷惑。光明食品集团在每次进行跨国并购之前都会进行详细的调查,以确保自己不会落入目标公司的“财务陷阱”,使并购失败,给集团带来损失。
三是合理控制和降低并购风险。由于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会隐藏着各种风险,若在并购前没有充分面对风险的准备,很有可能因在并购过程中遇到无法顺利解决的问题,而最终导致并购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