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2018-04-12 16:45林婕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作方式师资建设

林婕

摘 要:近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结构出现明显矛盾,高校对毕业生缺乏完善的职业指导是原因之一。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普遍出现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存在误区、职业指导工作的师资建设匮乏、职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收效甚微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现阶段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进一步提出职业指导观念科学化、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职业指导方式多样化等多项具体措施,力求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推进“添砖加瓦”。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建设;工作方式

目前,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高校就业也被视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根據教育部统计,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795万人,与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相比增加了96万人,再次创下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事实上,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用人单位招不到需要的人才,结构性失业矛盾越发尖锐。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项重要手段,职业指导工作在摸索中发展了近20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其产生的实质性效果并不理想,有效性不足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发展的一大难题。

一、现阶段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职业指导的理念存在误区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只作为短期的选修课来开设,未遵循全程化、全员化的现代职业指导理念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与就业市场存在相当程度的差距,职业指导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加之“就业率高即是就业工作做得好”的错误导向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改善就业问题上重量不重质,进而导致职业指导工作在高校难以深入开展。于是,大学生在毕业时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职业准备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看来,高校职业指导理念上的误区是造成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职业指导的师资建设匮乏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做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由于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一般由学生管理部门牵头,许多高校的职业指导教师都是由学工系统的人员兼任的。这些教师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或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职业指导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为学生提供的职业指导活动只能停留在表面。对比美国这一职业指导发祥地国家,美国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大多数为心理学或管理学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在疏导学生心理和管理学生工作上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支撑。除此之外,美国高校会定期组织对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并且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以帮助职业指导师资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存在准入门槛低、专业培训少、资金保障缺等严重问题,这必然造成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师资建设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

(三)职业指导的工作方式收效甚微

当下各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主要形式为大班集中授课,采用的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传统授课方式。这种指导方式固然有操作简便易行、受众范围广泛等优点,但其不足在于指导的过程常常是教师单向的知识输出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足,学生的听课兴趣度低,容易产生倦怠感,造成缺课率居高不下。高校大班集中授课的效果可概括为“说者有意、听者无心”。单一的理论传授、缺乏社会实践的生硬说教方式令人诟病,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背道而驰。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每一届高校毕业生在真正面临职业选择时仍然迷茫困惑,无法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未能形成自主的择业观。高校职业指导集中教学课程形同虚设。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不仅线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线上指导也同样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高校开始运用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职业测评系统,开展线上职业指导工作,力图使学生通过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特点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意向,从而理性地选择工作。但是,此类测试软件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仍需考证,将毕业生择业这一涉及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的双重影响结果视作数据统计的理性算法是否恰当也有待商榷。这些既降低了毕业生对此类测试结果的信任程度,也无法切实保障毕业生择业的正确性。

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职业指导观念科学化

一是职业指导的内容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我们必须在把握广义内容的前提下,不局限其狭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规则意识,使高校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人职匹配”。二是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工作,把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抓、各部门之间强化联系、全校上下共同关心的通力合作的良好氛围,并且从政策、资金、项目、人员等全方位给予充分支持,做到资金到位、政策到位、人力到位。三是制定相关高校职业指导规章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切实规范、约束、推动职业指导工作合理、合法开展,扎实推进职业指导工作的常态化建设。

(二)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

目前,我国的高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高校普遍缺乏专业职业指导教师和系统性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职业指导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深刻影响到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因此,一方面,我国高校急需加大职业指导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学、咨询学、法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的硕士或博士,充实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同时通过提高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准入门槛的方式,确保在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另一方面,可以尝试聘请校外专家充实职业指导师队伍,如聘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指导师、成功校友和企业HR以及法律专家等作为学校职业指导师的有力补充。通过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毕业生得到了更为科学的服务,从而更好地掌握了当今社会就业形势、行业发展特点、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和求职过程中的技巧,这些有助于实现人职匹配,避免结构性失业,切实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

(三)职业指导方式多样化

第一,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由毕业生所在高校牵头邀请,密切对接,主动服务,举办各类招聘会;与更多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更加广泛的平台,促使学生在实习中充分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树立自主择业观;邀请校外知名职业指导师,加入到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中来,针对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的特定问题答疑解惑,并与本校职业指导教师交流讨论,传授职业指导工作经验。

第二,开展“心理疏导”。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在择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职业指导师给予心理上的疏导。正确的心理疏导能帮助毕业生振作精神、重拾信心、立足现实、精准择业。

第三,建立高校职业指导信息网络平台。就业信息是学校推动和发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获取职位信息,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选拔合适人才,学校可通过该平台提高就业工作效率。该平台是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信息交互的平台,通过线上的就业测评、指导、咨询等方式来实现一站式服务,提高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覆盖率。

第四,采取小班化教学,在师资充足的情况下实现一对一的精细服务。针对不同毕业生在择业时面临的不同问题,职业指导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毕业生实实在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利用微信、QQ群、微博、易班、App等新媒介手段实现信息的及时发布与获取,使毕业生能够及时、便利地了解到就业信息,做到就业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

第六,举办模拟就业相关活动。实践出真知,在学生还未真正踏入社会大潮之前,高校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模拟面试、简历制作大赛、经验交流沙龙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就业流程,树立学生的自主择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就业能力。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常态化建设,必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精准率、择业满意度,使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也有利于社会各界广泛吸收高校毕业生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實现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窦素琴.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8).

[2]花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3).

[3]杨川.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8,(4).

[4]邵小芳.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5]崔继东,熊忠东.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07,(7).

猜你喜欢
工作方式师资建设
论学生会常务部门工作方式及技巧
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中医药类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探讨新时期企业离退休工作方式的转变
关于不同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提高师资水平的思考
关于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探究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
独立学院应用网络新媒体创建党建工作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