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与研究

2018-04-12 09:22杨阳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电子书包

杨阳

摘 要:近年来,电子书包进入小学课堂,促使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步进入深化与探究阶段。然而在已有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中,对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与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依据行为科学理论等,采用弗兰德斯课堂教学分析方法,针对电子书包课堂教学的特点,设计了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互动分析系统,选择三节不同学科的小学电子书包课例进行剖析,探明了小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和规律,发现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FLAS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6-0001-05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信息技术和教育应用高度融合的产物,电子书包已经走进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从2010年开始,随着电子书包项目试点的扩大和示范的深入,廣东、江苏、陕西等全国多个地区都在进行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应用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课堂教学环境、手段和设备等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电子书包课堂中,师生的教与学行为是否真的发生转变,发生了哪些转变,这些问题还缺乏深入的、量化的研究。为此,本文选取三节典型的小学电子书包课堂为研究分析对象,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分析,试图对电子书包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进行描述。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

本研究借助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教学行为的研究进行梳理,对教学行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归纳与总结,并结合电子书包分析并归纳出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与分类。

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2]。课堂观察法是本文分析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主要方法。

2. 选取样本

本文选取了三节不同学科小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实录,分别是广州东山培正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时长40分30秒)、二年级的语文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长40分57秒)和五年级的英语课《U14 Work with language》(时长43分30秒)。这三节课均为电子书包公开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小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

1. 理论基础

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理论、行为科学理论都为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框架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与活动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强调活动主体既是教师,又是学生;强调活动在学生认识、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

行为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群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它不仅研究人的个体行为和领导行为,还研究人在社会中的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行为科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要,重视学习者的协作精神。

2.课堂教学行为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也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4]。课堂教学行为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包括教和学的两个动因的目的性行为,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行为主体构成的,包括与这两个行为主体有联系的各种因素。课堂教学行为存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个行为主体,那么一定也包括主体及主体之间的活动。因此说课堂教学行为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行为,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行为[5]。在本文中我们把课堂教学行为可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美国的安德森(Anderson,H.)和他的同事在一项研究中,将教师的课堂行为分为两类:一是“控制型”行为,主要包括命令、威胁、提醒和责罚;一是“统合型”行为,主要包括同意、赞赏、接受和有效协助[6]。国内学者施良方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主要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主教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助教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主要教学行为又可分为呈示行为、对话行为和指导行为。

相比教学行为,学习行为的相关研究较少。向葵花认为学习行为是与学习活动同义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运动、动作和反应的总和,是学习者的思想、情感、情绪、态度、动机、能力等内在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7]。学习行为有四种表现形态:结果形态、内容形态、活动形态、形式形态。本文研究的学习行为是形式形态的学习行为,也就是指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交互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8],如听、说、读、写、算等。由此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

与传统课堂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教师、学生和整个教学过程都产生了影响。电子书包作为信息技术和教育应用高度融合的产物,促使课堂教学行为发生巨大改变。

目前,电子书包的强大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子书包可整合海量信息,呈现开放的、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电子书包支持多元互动活动,包括师生、生生、生机(学生与电子书包)互动,大大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电子书包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料,实现因材施教;电子书包能实现动态监测学习过程,并丰富学习评价方式。

电子书包进入课堂教学不仅是传统教学工具的代替,在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过程中,还会改变原有的教学活动,创新教与学模式,例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9]、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0]等。在这些教学模式中,教师行为除了讲授、提问等,还借助电子书包创设情境、发送资源、监控学习过程、获取学生反馈等。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行为主要是回答问题、与同伴交流、做练习等,而电子书包环境下,学生可以更方便的借助它进行交流、练习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搜索资源、自我检测、发帖互动[11]。

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就是研究者运用行为理论和教学原理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要素与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教学行为的实现单位与各个实现单位之间的内部转化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个体发展规律的研究方式[12]。依照相关教学理论,信息化课堂教学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行为的实施者,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是教学行为的对象。在电子书包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媒体就是电子书包,且电子书包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将师生操作电子书包的行为作为单独一项进行深入分析。

四、小学电子书包课堂互动分析编码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 电子书包课堂互动分析编码系统的设计

在课堂教学行为的量化分析研究领域,比较成熟的方法是1970年美国学者弗兰德(Ned·Flanders)提出的互动分析系统FLAS(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由于它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本质,至今仍然是分析、评价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工具[13]。FLAS是利用一套编码系统把教室情境中师生语言互动的情形记录下来,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FIAS包括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标准以及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的的矩阵表格。

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有的FLAS无法较为全面的反映当前典型的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因此顾小清等针对FLAS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其进行了改进,编制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ITIAS)。ITIAS从教师言语、学生言语、沉寂、技术四大类十八个方面反映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语言和行为,符合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14]。本文所作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就是采用改进的弗兰德斯课堂教学分析方法。

根据理论分析,对 ITIAS 进行了一些改進,设计了小学电子书包环境下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如表1所示:

2. 电子书包课堂互动分析编码系统的应用

按照FIAS互动分析系统的规定,在观看课堂录像时,每3秒钟取样一次,对每个3秒钟的课堂语言活动都按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码号。为了确认编码的准确率,利用Edius视频编辑软件对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反复查看确认。

对编码数据进行分析的电子书包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模型包括:(1)课堂教学主体分析,检验电子书包是否转变了课堂教学形式,是否实现了由“教师为主”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2)教学互动行为分析,进一步了解电子书包是否促进了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3)电子书包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分析,深入剖析电子书包的功能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其更好的应用提供帮助。

五、小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1.数据统计

根据编码系统对课例进行编码,按照FIAS的互动分析矩阵形成方法,分别对三个课例的原始编码进行统计,形成矩阵表。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各种行为频次之间的比例关系,对课堂教学情况做出有意义的分析,对三个矩阵表进行计算,得到如表2所示结果:

2. 课堂教学主体分析

图1为课堂教师、学生的言语比率,课例1和课例3中教师语言比例高于学生语言比例,说明课堂教学还是由教师主导。课例2《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节语文阅读课,学生朗读、交流、讨论活动较多,学生语言比例明显高于教师语言比例,但仍然是教师通过提问、指导等主导课堂教学,由此也说明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在《U14 Work with language》一课中,教师语言比例稍高于学生语言比例,但是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小组讨论、发帖互动、检测练习等的比例为31.4%,学生操作电子书包的比例远远高于教师操作电子书包的比例,如图2所示。课例1《认识人民币》中,教师语言比例明显高于学生语言比例,但是学生使用电子书包进行自主学习、测试练习等的比例(35.5%)比教师操作电子书包进行创设情境、发布资源等行为的比例(13.6%)多出近一倍。

三节电子书包课例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都能够通过提问、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通过电子书包组织学生活动,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主导性。学生语言、行为比例较高,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表达观点,并能够很好的操作电子书包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教学互动行为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三节课例中教师提问、指示或引导学生的行为比例分别为13.8%、11%和16.6%,均高于教师直接讲授或陈述(分别为11.8%、10.1%和11.3%)的比例。此外,教师表扬鼓励学生的比例也较高,这对小学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反应教师的讲话比例分别为14.4%、21.4%和15.7%,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电子书包课堂不再是教师“满堂灌”,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适当的互动。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例也比较高,且根据学科不同,差异较为明显。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节语文阅读课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例达到了25.8%,在英语复习课《U14 Work with language》中为8.3%,在数学课中比例为2.7%。

电子书包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互动主要是教师、学生之间以电子书包为媒介的互动。在课例1《认识人民币》中,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比例均相对较低,但是师生与电子书包互动的比例(49.1%)最高,几乎达到一半。课例2和课例3师生与电子书包互动比例也比较高,分别为40.0%和42.1%。

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因此,良好的教学互动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在电子书包环境下,师生双方虽然仍以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作为主要的手段,但是却具有与以往所不同的特征,电子书包为教学互动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电子书包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与教师、同伴进行语言、神态和动作的直接性的互动,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进行间接互动。此外,从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学互动的信息不再拘泥于语言、行动,图片、动画、视音频以及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使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能以多样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学互动信息更加丰富和开放。

4. 电子书包应用分析

通过计算发现,师生操作电子书包的行为比例几乎占据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一半,但是每节课使用电子书包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图3展示了教师操作电子书包的比例,数学课和英语课教师主要使用电子书包来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或童话故事等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节课中教师使用电子书包发布资源、获取反馈、监控学习过程的情况差异不大。图4是学生操作电子书包的情况,学生使用资源的比例都较高,但是数学课学生小组讨论和发帖互动的比例几乎为0,但是进行测试练习的比例却达到了23.1%。语文、英语这两节课学生操作电子书包的情况基本一致,但语文课更注重小组协作和讨论。

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首先,电子书包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资源的提供和使用,不仅自身可以提供大量数字化资源,而且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海量信息,教师进行情境创设、教学内容呈现,学生进行练习测试、小组讨论等活动都是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次,电子书包便于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教师能够通过教师端控制学生对电子书包的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并获得及时反馈。但是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中,电子书包的应用又是不一样的,例如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发帖互动等功能的使用差异较大。这也即是说,一节课不必将电子书包的所有功能都用到,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

六、小结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第一,电子书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则主要创设情境、提供资源、监控学习过程等,真正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第二,电子书包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发生了变化。互动形式不仅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增加了师生与电子书包的互动,且成为了主要的互动形式。教学互动的内容也更具丰富性和开放性。第三,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资源的提供和使用、教学监控和反馈的功能应用最为普遍。而创设情境、小组讨论、测试练习等功能则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使用。

本研究探明了小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和规律的同时,也发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虽能够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但开放性问题较少,学生的主动思维活动欠缺,不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等。通过对小学电子书包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总结其特征和规律,以期为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崔允漷,周文叶. 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J]. 上海教育科研,2008,06:51-53.

[3]岳超楠. 初中課堂教学行为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D].温州大学,2011.

[4]施良方, 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7.

[5]张琳娜.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6]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3.

[7]向葵花.中小学学生学习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8]王丽娜.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9.

[9]胡小勇,朱龙.数字聚合视野下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66-72.

[10]沈书生,刘强,谢同祥. 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07-111.

[11]徐显龙,苏小兵,吴永和,王新华. 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2:84-91+106.

[12]李松林.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引论[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7:48-51.

[13]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69-175.

[14]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19-21.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浅谈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书包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课堂教学中电子书包的应用模式探究
运用电子书包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电子书包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