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欢欢
(烟台毓璜顶医院西区手术室,山东 烟台 264000)
EBUS-TBNA(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是在2002年被研发出来的一种现代活检技术[1]。在2007年EBUS-TBNA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推荐作为对肺癌患者的病情进行术前评估的重要方法。EBUS-TBNA为诊断肺癌的纵隔分期提供了新的标准。我国从2008年开始引入EBUS-TBNA设备,并将其逐步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中。EBUS-TBNA是将安装在支气管镜前端的超声探头设备与专用的吸引活检针相结合在实时超声的引导下对患者的肺组织进行针吸活检(TBNA)的一种活检技术。但是,EBUS-TBNA属于一种侵入性检查,需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下对患者进行操作。有研究表明,对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EBUS-TBNA的患者实施护理配合,不仅可明显提高其穿刺的成功率和取材的有效率,还可减少其手术风险的发生。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研究结果的有效性,笔者对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EBUS-TBNA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烟台毓璜顶医院通过局部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进行EBUS-TBNA的96例患者。这96例患者均有刺激性咳嗽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有痰中带血、胸闷气短等症状。在这96例患者中,有男性65例,女性31例;其年龄为35~78岁;其中,存在原因不明的纵膈肿物或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有60例,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后被怀疑患有肺癌的患者有20例,已经被诊断患有肺癌的患者有16例。
对这96例患者均通过局部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进行EBUS-TBNA,同时对其进行护理配合。进行护理配合的具体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麻醉护理配合。⑴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后连接三通。⑵在喉镜的引导下,在患者的声门处喷洒3 ml的利多卡因(用注射器抽取利多卡因后,在注射器的前端连接10 cm长的7#穿刺针,再将穿刺针前端的1/3处弯曲至40°角,最后将穿刺针的前端与22 G安全留置针的外软管相连接),每5 min为其喷洒1次利多卡因,连续喷洒3次。⑶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静脉用药[2]。2)进行术前准备。⑴准备连接设备和器材。①本次研究使用的设备和器材有奥林巴斯290主机1台、超声内镜图像处理装置1套、专用活检针1个、咬口1个、滤纸1个、酒精纱布2块、20 ml注射器1个。②将水囊按在超声探头上进行排气后备用。③检查活检针的包装是否发生破损,并在确认活检针的有效期后,将一次性接头活检阀安装在活检针上。④打开奥林巴斯290主机和超声主机的电源,并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备用。⑵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①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解答其提出的问题。为患者详细讲解进行检查操作的过程、麻醉起效的时间、苏醒的时间等,重点向其介绍无痛诊疗术的安全性,以缓解其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②告知患者,在术前需禁食6 h、禁水4 h。③协助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凝血四项检查、内镜四项检查、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和心脏彩超检查等术前检查。3)进行术中护理配合。⑴轻轻抬起患者的下颌充分暴露其气道,以便于手术操作者插入内镜。⑵由于超声内镜的吸引力较差易被痰栓或血块堵塞,故在为患者插入超声内镜前,应先用普通的支气管镜对其气管管腔内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彻底清理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⑶经口为患者插入超声支气管镜,在寻找到进行穿刺的目标后适度膨胀水囊,在手术操作者明确对患者进行穿刺的部位后,护理人员应先冻结图像再测量患者淋巴结的大小(先测量其淋巴结的最长径,再垂直等分测量其淋巴结的长径和短径)。在测量完患者淋巴结的大小后,护理人员启动彩色多普勒模式观察穿刺目标血流的情况,以便在进行穿刺时避开其淋巴结周围的血管。⑷在确定穿刺目标后,手术操作者将内镜摆放在自然位后,护理人员先检查内镜的穿刺深度锁及外鞘调节旋钮是否推至最高位置并锁住,以防止损伤内镜。护理人员将穿刺针的内芯稍微往外拔出0.5 cm后高举递送给手术操作者,由手术操作者将穿刺针插入到内镜的工作通道中,在插入穿刺针的过程中应避免用力不当而导致穿刺针针身发生弯曲。⑸在插入穿刺针后,手术操作者推紧内镜连接部的锁扣后将穿刺针固定在内镜中,然后松开穿刺针的外鞘,并调节外鞘的位置,外鞘不可过长或过短。在进行此项操作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提醒手术操作者拔出外鞘,以免损伤内镜。⑹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手术操作者应根据患者淋巴结的大小调节穿刺的深度。在找准穿刺目标后手术操作者使用突刺法对患者进行穿刺,同时护理人员将内镜固定在患者的口边后稍微向其口内推送内镜。在确定穿刺针到达患者的取材处后,手术操作者将穿刺针的内芯向下推送2~4次,以使穿刺针的内腔完全通开,确保获取更多的标本。⑺护理人员在拔出穿刺针的针芯后连接负压,由手术操作者反复抽吸、移动穿刺针。在手术操作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协助固定好内镜,同时观察负压针管内有无出血的情况,并通过超声图像确定穿刺针是否处于患者的病灶内,如有异常应及时提示手术操作者进行处理。⑻在穿刺结束后,手术操作者关闭负压注射器,然后将穿刺针从患者的穿刺部位拔出,并将穿刺针归位至发出咔嗒声后解开深度调节锁并将其推至最高位置后锁住。护理人员全程监督手术操作者对这一环节的操作。⑼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反复穿刺时,应及时冲洗穿刺针,以免穿刺针发生堵塞。4)进行标本处理。⑴用穿刺针的内芯将穿刺针内的抽吸物推送至玻片上,如发现有在病灶处取得的组织条则将其放在滤纸上。⑵拔出穿刺针的针芯,将穿刺针的末端与空注射器连接,将穿刺针内残留的抽吸物推出至载玻片上进行涂片检查,将有组织条的滤纸片放入到浓度为10%的甲醛固定液中。5)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⑴告知患者在术后需卧床休息。⑵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是否出现咯血的情况。⑶告知患者在术后2 h饮水时未发生呛咳后才能进食。
观察这些患者的护理效果。
接受护理后,这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其取材的有效率为92.3%。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这96例患者记忆的消失率为100%,在术后其立即苏醒。在这96例患者中,有88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呈阳性。在这96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少量出血的情况,使用1:20 000的肾上腺加冰盐水对其进行局部喷洒后出血停止;有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了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通过将氧流量调节至5 L/min、同时抬高其下颌后,其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这96例患者均未发生气胸、纵膈气肿、纵膈感染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在局部麻醉下对患者进行EBUS-TBNA,其意识清醒、反应剧烈、配合的程度低,尤其是在为其插入支气管镜时,其呼吸道因受到机械性刺激而会发生剧烈咳嗽的症状,这就增加了其手术的风险。在单纯的静脉复合麻醉下对患者进行EBUS-TBNA,其肌松的效果较差,且对其进行麻醉的深度不易掌握,在气管镜经过声门时其易发生呛咳的症状,从而增加其进行手术的风险。在喉罩全身麻醉下对患者进行EBUS-TBNA的效果虽然好,但医疗的费用高,患者的麻醉用药多,且患者在术后苏醒的时间较长。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下对患者进行EBUS-TBNA具有以下优势:1)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可有效地抑制患者的咳嗽反射。2)可减轻手术操作者对患者进行穿刺取材操作的难度。3)可减轻患者的痛苦。4)可提高对患者进行穿刺取材的有效率和阳性率。5)缩短患者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6)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由于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下对患者进行EBUS-TBNA操作的细节较多,故在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与手术操作者默契地配合,以保证穿刺取材的顺利进行,缩短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提高为患者取材的有效率和阳性率,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对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EBUS-TBNA的患者实施护理配合,可确保其穿刺的顺利进行,提高其取材的有效率,减少其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
[1]韩宝惠,孙加源.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吸活检(EBUSTBNA)[M/CD],北京协和医学院电子出版社,2011.
[2]陈丽明,罗广裕,梁敏.EUBS-TBN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315-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