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大王杖子动物卫生监督所 122529
喘气病又称为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仔猪发病率高。25~45日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为此阶段由于母猪乳内的免疫球蛋白已经很少了,或者断奶后仔猪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浓度过低,并且由于分群的应激作用,导致仔猪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猪喘气病。由于目前猪喘气病病原在各猪场广泛分布,相当于给猪群进行免疫,成年猪由于感染过,对该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大多呈隐性感染。
(2)有一定季节性。由于秋天换季气候变化较快,对猪群刺激较大。冬季由于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内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的作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容易发生猪喘气病。
(3)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容易发生。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只的抵抗力,容易发生该病,而且是影响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主要是咳嗽和气喘。根据病的经过,该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主要见于新疫区或首次感染的猪群,发病率可达100%。病猪常突然发作,呼吸加快,每分钟达60~120次,呈明显的腹式呼吸,似拉风箱样,并伴有喘鸣声。咳嗽次数少而低沉,体温一般正常,仍有食欲。病程1~2周。急性不死的猪转为慢性,也有部分病猪开始时就为慢性经过。主要症状是咳嗽,清晨赶猪喂食和剧烈运动时咳嗽最明显。病猪咳嗽时站立不动,背拱,颈伸直,头下垂,用力咳嗽多次,严重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病猪食欲变化不大,但是病程较长,可拖延2~3个月,长的甚至可达半年以上。
主要病变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全肺两侧均显著肿大,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的膈叶上出现融合性支气管炎变化。病变的颜色多为灰红,半透明,病变部界限明显,像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变”。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情加重,病变部的颜色变深,呈紫红或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黏性液体,半透明的程度减轻,坚韧度增加,俗称“虾肉样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均显著肿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湿润,有时边缘轻度充血。当继发感染时,则常见胸膜炎和心包炎,肺严重肝样变和充血。
猪喘气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道,急性感染容易与猪流感混淆,同时还要与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及猪肺丝虫病和蛔虫病相区分。临床症状明显的病变诊断比较容易,隐性患猪需要借助间接血凝技术诊断或X线检查。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冬春加强防寒保暖,夏秋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降低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猪喘气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喘气病。注意环境消毒,常用的消毒药物有0.5%的福尔马林、0.5%的苛性钠、20%的石灰乳和1%的石碳酸等,几种消毒药轮换使用。科学配制日粮,相互搭配合理。做到少给勤添。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猪舍干燥。
(2)免疫接种。对成年种猪每年用猪喘气病弱毒冻干疫苗免疫接种一次,后备种猪于配种前免疫接种一次,仔猪于7~15日龄免疫接种一次。已感染的病猪,可腹腔注射接种猪喘气病兔化冻干苗,注射过疫苗后尽量不要进行抗生素注射。
(3)治疗。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但对壮观霉素、土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可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对于发病的猪场每吨饲料中添加林可霉素200g连喂21天。硫酸卡那霉素用10~20mg/kg体重肌注,每天2次,连用5天。盐酸土霉素30~40mg/kg体重用0.25%普鲁卡因注射液或4%硼砂溶液稀释后肌注,每天1次,连用7天。0.05%的土霉素拌料饲喂5~7天,同时肌注卡那霉素2~4万单位/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5天。泰乐松注射液0.4mL/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