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园,龚筱倩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盐城 224001)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相关的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经系统的治疗后,仍可发生失语、认知功能障碍、偏瘫等多种后遗症[1]。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多数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可同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失语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探讨脑卒中后失语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笔者对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这42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检查、MRI检查后,被确诊患有脑卒中。在这42例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7例;其年龄为56~82岁,平均年龄为(64.3±4.8)岁。
使用ABC(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NLCA(非语言性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和BDAE(波士顿诊断失语检查)对这42例患者的失语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对患者的ABC评分、NLCA评分与其BDAE分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脑卒中失语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具体的方法是:1)使用ABC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其失语的类型进行判断。ABC包括口语表达、听理解、阅读、书写及其他神经心理学检查5个项目。2)使用NLCA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NLCA主要通过使用非语言性的图片与实物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主要包括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视空间能力、注意力及执行力5项内容,总分为80分,得分<70分即表示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使用BDAE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的方式对其失语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患者失语的严重程度按照由重到轻分为0~5级。0级: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1级:患者能进行不连续的信息表达,但可交流信息的范围有限。2级:在他人的帮助下,患者可进行熟悉话题的交流。3级:患者能够进行日常问题的交流,但由于其语言能力的减弱,使某些谈话出现困难。4级:患者的语言流畅,但可观察到其存在理解能力障碍的情况。5级:患者主观感觉交流有困难,但听者难以察觉。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1.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使用ABC对这42例脑卒中患者失语情况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有35例患者存在失语的情况,占83.3%。使用BDAE对这35例失语症患者失语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失语的严重程度为0级的患者有3例,为1级的患者有5例,为2级的患者有9例,为3级的患者有13例,为4级的患者有5例。使用NLCA与BDAE对这42例患者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BDAE分级为0级的患者,其NLCA的平均评分为(33.5±19.4)分;BDAE分级为1级的患者,其NLCA的平均评分为(49.1±18.7)分;BDAE分级为2级的患者,其NLCA的平均评分为(56.2±15.5)分;BDAE分级为3级的患者,其NLCA的平均评分为(64.6±14.4)分;BDAE分级为4级的患者,其NLCA的平均评分为(79.7±14.1)分;BDAE分级为5级的患者,其NLCA的平均评分为(83.6±12.1)分。上述的评估结果表明,随着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其失语严重程度的级别也相应升高,呈正相关。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此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者具有病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后遗症多等特点。由于多数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偏大,其身体的机能减弱,故其极易发生器官功能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3]。失语、认知功能障碍、偏瘫均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后遗症。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失语症患者属于脑卒中后失语[4]。不同阶段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失语的几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失语的发生率为15%~38%,发病3个月后的脑卒中患者失语的发生率为20%~25%。有研究表明,有6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1年,仍存在失语的情况。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约占脑卒中患者的57%,其中以执行力损伤、视空间能力损伤最为常见。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失语等因素均是引起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5]。脑卒中后失语严重程度的分级越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就越大。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42例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在这42例脑卒中患者中,有35例患者被诊断患有失语,占83.3%。随着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其失语严重程度的级别也相应升高,呈正相关。这说明,脑卒中后失语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患者失语的程度越高其认知功能障碍就越严重。
参考文献
[1]王茜, 刘晓加.卒中后失语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24):155-159.
[2]张红豆, 刘晓加, 艾佩莹,等.卒中后失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 26(6):519-523.
[3]刘鑫鑫, 韩在柱, 刘艳君,等.卒中后失语症语言障碍与非语言性认知功能障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7, 26(6):539-543.
[4]王茜, 刘晓加, 王琪,等.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的相关因素研究及年龄差异[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 15(6):598-603.
[5]山东泰安.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6):93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