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以自然科学版为例

2018-04-12 00:17:46齐丽娟陶艳春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态结论英文

李 涛,齐丽娟,陶艳春,于 海

(1.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辽宁 朝阳 122000;2.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系,辽宁 朝阳 122000;3.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系,辽宁 朝阳 122000; 4.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编辑部,辽宁 朝阳 122000)

一、引 言

科技论文摘要(abstract)是指置于标题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对其后正文语篇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简明而确切记述的短文[1];它被专家学者普遍视为了解某一领域相关学术成就的捷径,即通过阅读摘要,可以迅速了解该研究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避免做一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重复性研究。英文摘要是科技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国际间学术交往极为频繁,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为各国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架起了一座语言沟通的桥梁,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好的英文摘要对增加期刊和科技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引用和阅读的机会、个人学术水平的鉴定、扩大论文和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和提升刊物的编辑水平、出版质量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基本类型、结构和内容

根据内容的不同,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基本类型通常有三种: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指示性摘要或论点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或Topic abstract)和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2]。

(一)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也称资料性摘要或信息性摘要。它完整地介绍论文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实验或研究的结果、结论等内容。阅读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原文。

(二)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也称论点摘要(Topic abstract)或描述性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这种摘要只是对论文的主题用两三个句子进行概括,提供研究目的和方法,不提供研究结果、结论等,读者需阅读全文才能知道具体的结果、结论和建议等,这类摘要可以帮助那些潜在的专业人士决定是否最终要阅读全文。

(三)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这是以上两种摘要的混合体,即把论文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报道型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以指示型摘要表述。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本质上是一篇高度浓缩的短文。其篇章结构特征是:英文摘要多为一段式,180-250个实词,6-7个句子,一般由主题句、发展句和结论句构成。其主位推进方式有链式的,也有平行式的。其内容构成与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论文的IMRAD(Introduction,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结构是一致的。因此英文摘要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研究目的:该项研究的前提、目的、问题、任务或设想以及所涉及的研究主题、研究范围等;

2.研究方法:该项研究所用到的理论、材料、条件、手段、算法、程序、设备等;

3.研究结果:该项研究的主要发现、通过观察、实践得出的数据、结果、性能、效果等;

4.研究结论: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比较,得出的主要结论及推测、建议、假设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根据研究成果提出的理论、观点、问题和建议等。预测、建议、启发、假设以及今后的课题方向等也可以在这部分体现出来。

5.其他:如创新点,或不属于研究、调查、研制、实践、观察的目的范畴,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信息价值的其他方面内容。

不同类型的英文摘要,对以上五个要素内容的侧重也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报道性摘要对上述要素表述的比较详细,而指示性摘要表述的相对比较简单,有的要素可以不用提及。英文摘要的写作和科技论文一样,都需要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其结构和内容直接反映科学发现的客观过程。

近年来,虽然我国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总体编辑水平不断提高,进步较快,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以自然科学版为例,对多年来在英文摘要编译过程中发现的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三、英文摘要存在的问题

(一)英文摘要类型上存在的问题

1.类型使用错误

目前国内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经常出现纯指示性的摘要,它的缺点是只对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进行说明,不提供研究结果和结论。这种摘要难以对论文的要点和脉络做出具体的提炼,文字过于简单,笼统空洞,使读者无法通过阅读文章的摘要获取完整信息,给读者和编辑带来诸多不便。这种类型的摘要适合综述性、资料性、评论性论文、会议报告或一般期刊的问题讨论、简报等栏目,并不适合使用在当前很多国内期刊的科技论文中。当前学术期刊的英文摘要建议写成报道性摘要,至少也应该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因为这两种类型的摘要适用于技术性、实用性或学术性较强的论文,摘要内容涵盖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以及其他重要信息。因此科技论文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纯指示性的摘要。

2.类型不明

有些英文摘要的类型不明,既不是报道性的,也不是指示性的,更不是混合性的。整个摘要不成短文、空洞呆板、层次混乱、表达不清等等,给人以堆砌、笼统、空泛之感,不能使读者迅速准确地获得论文的主要信息。

(二)英文摘要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1.摘要内容过于简单或繁琐。

与国外科技论文的摘要相比,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有的内容过于简单,只有一两句话,内容表达不完整,使英文摘要的信息量不足[3],或者说遗漏大量的重要信息,这样短而无用的摘要严重影响英文摘要的可检索性和质量。其具体表现是研究结果过于笼统、主要数据缺失。例如: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in a wheat fiel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rbicide(为研究除草剂效果进行田间试验)”.这里作者过于笼统地介绍了这项试验,使读者无法弄清楚试验的具体内容。类似于这种试验,由于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应具体准确地告知读者试验的地点、时间、试验的品种、除草剂的类型、名称、浓度等,不但可以提高试验及其数据的可信度,而且使读者很容易判断出是否有必要阅读全文。有的英文摘要则过于繁琐,洋洋洒洒好几百字,显得冗长拖沓,空洞无物。比如研究背景、研究方向、过程或常识性、普及性知识等与研究内容没有直接相关性的部分介绍过多、罗列大量人物名称、借鉴理论的内容等等,或在翻译摘要时随意添加内容,导致喧宾夺主,虽有大量文字,却使读者无法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失去了摘要的意义。

2.摘要的详略不当和要素缺失

英文摘要必须具有以下几个要素: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及其他。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科技论文的摘要类型有所侧重。比如报道性摘要比较强调对“方法”“结果”“结论”的详写,对“目的”可以略写;而指示性摘要却要求“目的”要详写,“方法”“结果”“结论”可以介绍的简略些。有些报道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出现要素详略不当,甚至颠倒的现象。更有甚者,有些摘要的要素缺失现象非常严重。比如没有结论,或结论的观点含糊不清,只是象征性地或总结性地描述一下研究的结果。结论的缺失或模糊不清,不仅使研究成果的价值大打折扣,使论文失去了精华部分,而且降低了英文摘要的质量和论文发表的实际意义,使读者无法了解到论文的创新成果。还有的摘要不提供研究目的和方法,直接写出研究结果和结论;有的有研究方法和结果,却忽略了研究目的和结论。这些摘要中存在的详略不当和要素残缺的现象,严重影响摘要功能的发挥。

(三)英文摘要语言上存在的问题

英文摘要语言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法和词汇上。

1.语法方面的问题

语法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指在语态、时态、人称等方面的问题

(1)语态的随便混用和错用

英文摘要的语句中,经常出现随便混用语态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个句子内部混用语态。比如阐述研究目的的时候,使用被动语态;阐述研究方法的时候,又用主动语态;并列句中,前一个是主动语态,后一个使用被动语态;主句用主动语态,从句用被动语态等等。这种现象无法突出英文摘要中要强调的内容。另外语态的错用现象也很常见。比如在指示性摘要中,通常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但是用主动语态的情形却很常见;在报道性摘要中,很多情况下需要使用被强调的事物做主语,动作的承受者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但是被动语态却屡见不鲜。在早期英语科技论文的摘要中,为强调科学事实的客观性,普遍使用被动语态。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国外科学界开始摒弃被动语态的文风。最近几十年来,很多国际知名的期刊如《自然》(NATURE)、《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细胞》(CELL)以及著名的文体学专家都明确提倡使用主动语态,目的是使科技论文的文字表达更加准确生动、富有活力、信息突出。所以摘要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到摘要的类型特点,又要满足内容表达的需求,不能笼统地、绝对地说“通常都用主动语态”或“尽量使用被动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应该自然顺畅地使用,这样才能使摘要的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2)时态的滥用

多数情况下,由于中文科技期刊的英文摘要是由中文摘要直译过来的,受中文摘要的影响,使得英文摘要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时态,时态的滥用现象就出现了。比如在翻译的时候,会出现使用进行时和其他复合时态的情况;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滥用;将来时的使用不当等等。实际上英文摘要的时态运用以简练、准确为特点,常用的时态主要是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极少使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和一般将来时,基本不用其他时态。

(3)刻意回避第一人称

很多作者和审稿人一直认为在人称问题上,英文摘要应使用第三人称表达,刻意回避第一人称的使用。原因有二,其一摘要可能在检索期刊上以第二文献出现,这样它就脱离了原文,成为一篇独立的文章,所以摘要中不能出现“I”,“ We”这样的第一人称,只能出现“The paper”“The author”“The authors”这样的第三人称[4];其二是在摘要中使用第一人称,容易给人留下自我评价或自我介绍的印象,这与摘要的性质不符。但《美国国家科学论文写作标准》中明确规定:作者在撰写论文及摘要的时候,如果动词表达的动作是由作者发出的,应使用第一人称,特别是试验的设计部分,在陈述研究目的的时候,“I”,“We”这样的第一人称应该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此外,在西方文化中,普遍强调个人价值观,这也证实了他们在撰写论文摘要过程中,使用第一人称来阐述和强调他们的观点和发现的合理性。目前SCI、EI收录的论文摘要为了更加简洁清楚地表达研究成果,并不刻意回避第一人称,确切地说,第一人称的使用十分普遍。

2.词汇方面的问题

(1)词汇的漏译和误译

英文摘要的翻译要忠实于原文,注重对等效果,不能对原文进行随意地增删。词汇的漏译和误译现象,使原文的真实内容无法得到完整、准确地体现。比如有些摘要的句子中定语、状语、甚至是主语中心词的漏译,造成原文意义损失较大;有些译者仅仅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进行翻译,不求甚解,造成误译,轻则受人诟病,重则造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比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素质教育,有的文章直接翻译为“quality education”。“quality education”指的是“高质量的教学”或“优质教育”,就像“quality leather”指的是“高档皮革”“优质皮革”,所以“素质教育”应该翻译为“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2)非正式词汇的使用

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正式词汇和非正式词汇被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英文摘要是一种正式、庄重、严肃、可信度非常高的应用文体,要求使用正式词汇,来体现其科学性、严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但在有些英文摘要中,大量频繁地使用非正式词汇,忽略使用正式词汇,使摘要看起来非常随意。如某篇科技论文的摘要中的一句:“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of new media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本文提出了新媒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此处使用的“put forward”一词,应改为“propose”或“suggest”。因为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单个动词要比与其同义的短语动词正式,一般用于正式文体中。比如同样出现频率较高的“look into”改为“investigate”、“take in”改为“absorb”、“use up”改为“consume”,效果更好。

除了上文提及的问题之外,英文摘要在句式、主谓一致性、名词的单复数、冠词、代词、缩略语甚至是标点符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经常遇到,这里不再赘述。

四、分析与讨论

通过以上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存在问题的归纳总结,我们发现提高摘要的翻译质量,加强英文摘要写作的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以往学界对英文摘要方面的讨论文章相对较少,关注度也较低;英文摘要常常被视为整篇论文的旁枝末节,备受冷落。但事实上,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一旦翻译中出现微小的瑕疵,比如词汇的误用,也许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正确的含义,不影响他们理解整段摘要的意思,但难免会使读者怀疑作者的学术水平、文章的质量、甚至该出版物的质量;如果出现较大的失误,就会使人产生歧义,无法准确理解摘要的本意,直接影响论文的交流与传播。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

(一)提高作者对英文摘要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英文摘要质量的前提条件

首先,作者一定要重视英文摘要的翻译质量。作者不应该把英文摘要看作是科技论文的点缀。英文摘要的篇幅虽短,却是科技论文主旨和精华的浓缩,完整准确的英文摘要是读者搜索信息或者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其次,作者的认真程度,是保证英文摘要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作者使用英文软件,直接输入汉语摘要,应付差事;或者凭借自己有限的英文功底,望文生义,随意堆砌一些英文词语,敷衍了事;还有的作者采用知难而退或避实就虚的方法撰写英文摘要,遇到比较难翻译的短语或无法表达的句子,采用漏译或不译的办法解决;等等。这种摘要的质量无从谈起。鉴于此,编辑部可以在作者投稿阶段告知英文摘要的重要性,如果到最后仍无法提供合格的英文摘要,作者可能面临退稿的困境;在稿件的退修阶段,可以对英文摘要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提醒作者尽量修改到位,必要时作者也可向他人求助,或向其提供英文原版摘要,进行模写;还可以让作者借助于翻译公司等专业机构,提高英文摘要水平。

(二)加强责任编辑对英文摘要的审校是提高英文摘要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如果有较好的英文素养,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对文章的深刻阐述,应该能够写出高品质的英文摘要稿件。但是在专科学报来稿中,这样的稿件很少。这就需要编辑认真审校,否则就会在专家审稿环节退回重新翻译,浪费人力物力。近年来,责任编辑大多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英语水平也比较高,对于阅读英文摘要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审校摘要时能够发现一些问题,适时指出问题并提醒作者改正,这对提高英文摘要的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责任编辑也可以通过多阅读国内外优秀的科技期刊,开阔视野,总结其中英文摘要的规律;或者多参加高水平的培训,这些对于责任编辑发现英文摘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对英文摘要的审校,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发挥专家对英文摘要的把关作用是提高英文摘要质量的根本保证

有些期刊靠聘请个别外籍专家来把握英文摘要的质量,无疑对提高英文摘要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通常情况下,比如自然科学版的期刊会涉及众多的专业领域,靠个别外籍专家很难把各个专业领域的摘要都把好关。所以按照大的学科分类聘用若干专家,形成一个专家队伍,由他们审核各自领域的英文摘要,这样的专家团队审稿机制充分发挥了专家把关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了专家的把关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切实保证英文摘要的质量。

众所周知,写作的表达总是带有时代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英文摘要的写作也是一样。关注国际期刊和检索数据库的发展动态,结合国内期刊的现状,熟悉英文摘要的表达规范,学习其写作技巧,不断纠正错误,做到“认真”二字,就一定能够写出准确明晰、合乎规范的英文摘要。

猜你喜欢
语态结论英文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中等数学(2022年7期)2022-10-24 01:47:30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英文摘要
鄱阳湖学刊(2016年6期)2017-01-16 13:05:41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财经(2016年19期)2016-08-11 08:17:03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英文摘要
结论
动词的时态、语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