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洁静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船舶工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大大提升高职学生在技能型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国际跨文化交流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能恰当而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时所需的知识、动机和技巧[1]。目前,高职实用英语教学中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如没有开设跨文化课程,教材文化信息滞后,教师侧重单纯的英语语言知识讲授和缺乏正确的文化教学观指导等,严重阻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实用英语课程必须加强跨文化教学。
体验式文化教学是体验式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效结合。库伯的经验学习理论是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明确了经验学习过程的结构模式为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实验[2]。文化教学有c文化和C文化两大内容。c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社会传统等;C文化则包括人类社会文明的各个方面[3]。教学中的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一般文化,用以扩大知识面;隐含文化,即语言体系隐含的文化因素,在教学中更为重要;交际文化,即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起一定作用[4]。高职实用英语跨文化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对c文化的跨文化认知为切入点,采取体验和实践为主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本文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体验式文化教学视域探讨高职实用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实用英语体验式文化教学模式(见图1)的构建将课堂内外的语言学习与兼具趣味性和交际性的跨文化体验活动相融合,以经验学习及三个层次的文化教学为参照,以学生实际参与跨文化体验活动为主,以语言学习和语言技能锻炼为辅。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课内、第二课堂及校内外的文化体验三种途径进行培养,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图1 高职实用英语体验式文化教学模式
1.课内文化体验
课堂教学主要围绕一般文化展开,包括中西方生活方式、民俗民风、行为规范等。教师借助网络、多媒体、智能手机等信息化教辅手段,采用文化对比、案例分析等教学法启发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英语语境。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归纳和小组合作探究,获取对中西方文化的感性认知、间接和部分直接的交际经验,进行经验学习的具体体验和反思观察。实施教学前,教师需要明确一般文化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增加中西方知识储备和接触各种c文化,设置某文化主题下的体验学习。同时在充分考虑知识习得的基础上,教师布置相关的文化作业,如小组讨论、看图说话和拓展图片文化内容、现象作文等。这有助于学生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在学习成果上得到充分展示,既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使体验活动与作业交相呼应,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公正评估学生学情。笔试环节设置文化现象分析等;口试环节侧重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设置角色扮演、小组PPT汇报等,考核结果占总评成绩的50%。另外,课内表现占20%。
2.第二课堂文化体验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涵盖学生对价值观念、传统思想等的学习,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文化鉴赏和文化比武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学生自主参与,强化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亲历经验学习的具体体验、反思观察和抽象概括,从课内初识跨文化知识上升到理解文化内涵。鉴于隐含文化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发掘感悟语言表层和文化内涵的关系,第二课堂设置文学作品诵读、电影文化探索等体验学习活动。为使体验学习活动与学习成果相得益彰,教师可布置中英谚语翻译、中外名作赏析、短片拍摄等作业。教师对学生第二课堂学习进行检验时,采取加大考核比例的评估策略,观看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和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业完成质量占总评成绩的15%。
3.校内外文化体验
校内外教学体现在对真实项目的跨文化实践和部分逼真的课内语境体验活动中。由教师负责联系并带领学生参加,学生学习运用交际知识和技能将语法规则和文化规约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活动机制,以此获取最为鲜活的交际经验,进行经验学习的具体体验、反思观察和行为实验。为使学生在与国际友人的交际实践中,能运用跨文化知识和交际策略去处理真实情况下的文化差异,应组织陪同外宾校园游、担任大型国际活动的志愿者等真实体验。为检验学生的交际技能,教师布置学习反思、文化日志撰写等作业形式,并将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纳入评估机制中,占总评成绩的15%。
1.对比归纳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
包罗万象的文化内容就像绚丽缤纷的万花筒,等待学生去瞭望。教师既要传授语言知识,又要传播各种c文化和文化规约等隐性知识,用于课堂内词汇教学和文化主题探讨。教师首先请学生自发地组成学习小组根据命题收集资料,或用英文尝试概括某文化主题下的中西方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或用英文归纳中英同类词汇在用法上的差别;接着让小组成员汇报他们的发现,其他小组细心聆听和对照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取长补短;最后总结各组发言,将关键的文化知识点设计成文化习题。如讨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教师在课堂上用视频短片导入该主题,启发学生分组从饮食观念、饮食内容和饮食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1。各小组进行卓有成效的课后讨论,在讨论中学习文化差异。教师对各组讨论结果量化赋分和补充总结,并在课堂上特别强调重点,以使学生注意餐饮上的交际规约。
表1 学生讨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结果
同一词汇在中西方有着迥然各异的意义联想和内涵理解。以红色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讲述中文“红”的词汇用法,如“红光满面”暗示兴旺发达,“红得发紫”表示成功,等等,从而使学生总结“中国红”在汉民族的意义,象征欢快、喜庆、吉祥。接着再让学生就“红”的英文词组举例,如:red-letter days (喜庆的节日),to paint the town red(狂欢),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 (铺红地毯隆重欢迎某人),to see red(使人生气),red for danger(不祥之兆)。学生从举例中归纳“red”在西方的联想意义:与庆祝或喜庆的日子有关,还可表达情感、象征危险。教师对此予以认同并进一步提醒学生注意区分“红”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背景意义,巧妙增补介绍各国关于“红”的风土人情。
对比归纳型活动适用于服装配饰、建筑风格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主题探讨,也适用于非语言行为的对比,包括身势语、面部表情、交谈距离等。在教学法上采用案例分析法,即邀请几位学生陈述自己的典型发现并用视频短片、图片或以生活实例加以佐证,其他学生参与讨论,看视频说文化,也可用自己身边的案例表达观点。对比归纳、案例分析法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机制,让学生在立足汉语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方文化。
2.融入语境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
在学校具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室条件下,为学生营造逼真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洞悉目的语的语用规范和行为规约。教师要求学生运用特定的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交际策略完成特定的工作流程。教师可将整个活动设计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利用课内教学时间,带领学生进入模拟实训室进行实操演练。二是介绍交际语境假设、学生即将体验的工作流程,并适当讲解在执行工序中可能运用的词汇和句型选择。三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2~6人的活动小组以体验角色,在各小组交流过程中注意文化差异的处理及有效交际的实现。四是打分评价和录制全部表演,作为教学档案于课后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如在酒店服务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港航驿站”,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6人为一小组,分别饰演酒店的服务员和外宾,体验前台接待、客房服务、招待就餐等工作流程。饰演外宾的学生需要在了解西方关于就餐、住宿等行为文化和饮食文化的基础上,模拟外宾的行为规范和用餐习惯;饰演服务员的学生则需要根据对方的语言、行为做出恰当的反应,与对方有效地沟通。学生5个小组语境对话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学生5个小组语境对话得分情况 分
3.借助电影开阔文化视野
胡文仲指出:“一般说来,一个人学习异国的语言、习俗和社会规则等虽然不易,但并不是不可达到的目标。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具备一定的条件,还是可以做到的。但要真正了解另一种文化的价值观(更不用说接受或获得)却是极为困难的。”[5]对于如价值观、宗教文化等深层跨文化知识,需要借助英文电影传递给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教师播放电影场景并选取经典台词,让学生概括其在特定情境中的文化含义,启发学生思考和表述该场景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鼓励并指导学生拍摄微视频,通过微视频表达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电影《功夫熊猫》中的龟大师常说“Internal peace, harmony and focus”。这里的“peace”不是“和平”之意,而应理解为“静”。“静”在道家文化中是达到一切境界的必经之路,与电影反映的文化主题相符。挖掘“peace”的文化含义,能加深学生对道家文化的认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反映美国社会“时间就是金钱”的主流价值观。学生观影后,教师以“时间观差异”为命题,要求学生以美国人遵守时间、珍惜时间为参照,横向比较他文化中的时间观。学生以网络上流行的“龙哥说电影”为拍摄模板,制作5~8min的微视频。教师不仅收集保存微视频作业,并将它作为评分第二课堂学习的依据之一,还特别总结学生眼中不同文化下的时间观差异(见表3)进行展示,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表3 学生眼中不同文化下的时间观差异
4.通过技能竞赛提升文化素养
阅读中西方古典名篇佳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怀。教师在第二课堂中设计简单的任务或作业,让学生接触浅显的文学类作品。学生独立领悟古典文化精髓,而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各类英语竞赛、英语展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一是让学生从成语谚语、俚语和格言入手进行学习。学生摘抄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名言警句和诗词歌赋,在班级内张贴展览,如a small sign can indicate a great trend(一叶知秋),Give a person a dose of his own medicine(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二是在学生积攒了一定量的中西成语、谚语后,组织开展趣味竞赛,设置像“成语猜猜猜”“谚语和格言翻译”“成语接龙”等竞赛单元,并在赛后给予选手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三是开展读书和演讲比赛,学生自选中西方古典诗词和名篇佳作,在比赛中大声朗读,既有助于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又能加深对作品文化主题的理解。
5.以行为实验实现有效交际
在校内外实践中,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交际经验及中西方跨文化知识,与外宾真实互动实现有效交际。学院为学生创造多种类社会实践机会。如每年5月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总能吸引上百名外国友人来校观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接待外宾参观“船舶知识馆”,陪同参与“游艇驾驶”“豪华邮轮休闲餐饮”等活动。在与外宾的交流互动中,学生克服了交际恐惧症,既锻炼了口语,又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近年来,舟山在9月和11月分别举办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和国际马拉松大赛,在学院组织下,学生积极成为志愿者。为时一学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校外活动次数,让学生撰写2篇文化日志,谈个人实践体会并总结交际策略。对于学生宝贵的学习成果,教师及时批阅、制作系列电子杂志(计2期,每期包括卷首语和15篇收录其中的优秀日志),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供学生保存和观摩。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和班级凝聚力。
6.教学改革成效
在高职实用英语体验式文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分准备教学活动,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公正评估学生学情,对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知识的增长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在一学期的体验式文化教学中,教师课堂上共实施4次文化主题教学,3次观影、1次竞赛的第二课堂活动和2次校外实践。学习内容和开展形式不一而足,教学活动数量适中,有效防止了学生学习倦怠。此外,以学生参与为主、课内外联动的跨文化教学,克服了高职实用英语课时不足、英语语言学习和跨文化学习无法兼顾的矛盾。将实验班与另一未开展实验教学的普通班期末文化考试成绩(包括口试和笔试)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班各项成绩均有较大提高(见表4)。
表4 实验班与普通班文化考核成绩比较 分
1.坚持跨文化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实用英语跨文化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课程设置上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低年级学生的跨文化教学可在内容上侧重跨文化知识的学习,融文化于语言教学中,开设与实用英语平行的文化选修课程,如“美国影片文化体验”等课程;中高年级学生的跨文化教学要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应用类课程,融文化于应用,帮助学生熟悉行业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要求的行业术语、行业规范和交际惯例,开设与专业核心课平行的选修课程,如“跨文化商务沟通”等课程。
2.丰富实践培训项目
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实用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活力:一是由专任教师对新生开设高职实用英语学习的入门讲座,凸显英语语言学习与跨文化学习的紧密性,以及跨文化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和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二是定期邀请外籍专家开设文化专题系列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际互动。三是进一步丰富实践培训项目,扩大受众面,让更多优秀学生参与境外和国外的交流项目及其他培训项目,置身于较长期的真实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对于暂时没有机会参加交流学习的学生,鼓励利用Email结交异国搭档,进行跨文化的实时互动。
3.高度重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不再只是专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和培养问题,语言交际能力将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6]。高职学生未来自身发展和职业岗位要求也决定了跨文化教学必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校方重视,英语教师日常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部署与实施,才能真正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上日程,才能使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收获跨文化知识和语言应用的双丰收。
[参 考 文 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4.
[2]戴日新,彭宣红.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2(35):44.
[3]陈冰冰.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21.
[4]欧飞兵.基于体验视角的高职高专英语文化教学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93.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6.
[6]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