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丁云
“滴血诊病”的科技故事
记者|丁云
体检或者生病到医院就诊,会有抽血或开化验单一步,其中至少有40%的血样需通过免疫系统做检测。通过血液分析,判断患癌风险、传染病感染、内分泌系统、早期心梗心肌问题等,都要使用相应的生物检测试剂做测试。
这样的配套使用的两大部分——仪器设备和生物检测试剂,合在一起就叫做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长光华医研发、生产这类通常用于医院检验科及体检中心检验的体外诊断类产品。
“实际使用中,我们的系统已经可以检测到24项肿瘤标志物,10多种传染病,包括肝炎类的甲肝、乙肝、丙肝、戊肝,还有梅毒、艾滋等,其他如甲状腺、性激素、优生优育的检测等。”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建华说。目前临床医学中,有35%的体外检验都使用该类体外诊断技术的产品。
化学发光类产品,简单说,就是由光学、电子学、机械、生物学、化学、仿生学、自动化控制等多门学科组合起来的自动化仪器。当我们把人体的血样标本采集以后,进行分离、预处理。比如要做癌症CA125的检测,把CA125的专用检测试剂跟血样结合,就会把血样中的特定物质显现出来,打上标记,血样再通过设备的测量暗室,发出一定的光值,判定光值的上下限,或者理解为一个长度,举例20或低于20时是正常的,那高于20可能是异常,也就提示有病变可能,要再次复查,再通过影像学检查。
现今癌症的临床诊断,除了最后的活检,主要是影像检查与血液检测,但血液检测更敏感,如果血液中有变化,再结合影像检查,两者相吻合,就是临床高度一致,就要采取措施,再做病理切片之类。只有基本确诊以后才会做活检。即便病理细胞检测下来是良性,也可能把良性肿瘤切掉了,防止恶变。
而传染病检测,直接依据化学发光的免疫检测结果为准,具有权威性。
早在8年前,国内并不掌握这一项技术,医疗检测设备、试剂基本由国际四大品牌把控。在中国,直到2010年年底国产品牌出现。长光华医于2013年年底开始了试验品销售,2014年进入正式的小批量销售。目前,能够批量提供这一技术产品的,包括长光华医在内,仅有五家中国本土企业。
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虽然是新技术,但新技术里面还涉及是否用了一个更好的手段,就是“大技术”里套了“小技术”,决定了这是一门怎样的化学发光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在国际上存在四代技术。一代就是比较初级的异鲁诺技术,二代用酶促法,用酶作为介质,三代就是长光华医现在用的吖啶酯技术,第四代技术是电化学发光。四代技术,考验的还是产品的反应灵敏度和重复性。所谓重复性就是同一个人的检测标本,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批次做,是否能够保持统一结果。
在全球,能够成批量供应第四代电化学发光产品的,只有瑞士罗氏。而用三代吖啶酯技术能够成批量提供产品的,除了德国的西门子和美国的雅培,就是长光华医,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用吖啶酯发光技术实现规模销售的企业。“应该说,国内研发吖啶酯发光技术也有成功的,但还没有达到大批量生产。”
也即是说,长光华医所处的技术位置、行业位置、市场位置俱佳。
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速发展体外诊断仪器、设备、试剂等新产品,支撑肿瘤、遗传疾病及罕见病等体外快速准确诊断筛查。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在中国市场有多大?按照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统计报告,2016年有200亿人民币的市场,当时90%是外国品牌,国产品牌占10%。到2017年情况稍有改观,董建华估计,国际品牌占到85~90%之间。
截至目前,能够规模供应的5家中国本土企业情况来看,技术壁垒已经突破;性能上跟国外品牌不相上下;在售后服务、技术支持方面,国产做得更好一些;在价格上国产有完全优势;在政府支持方面,国产也同样占有优势。
能够再添一把东风的,还有市场的自然增量。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公报,每年就诊人口有8~10%的自然增长;在就诊人口中,体外诊断检查的量持续上升;在药品加成定价不被允许的情况,医院通过检查、服务来提高营收;最后,上一代传统生化技术的份额,也正被化学发光诊断技术挤占。
因此,包括长光华医在内的五家中国本土企业共同预计,未来5年,领域内国产品牌能以每年25%的增量增幅上升,5年后,国产品牌占有率将达到40%,至少达到150-200亿的容量。
即便有后来者,也不担心,因为市场空间足够大。作为一项新技术,很多医院还未使用到,完全有新市场。另外,后来者也得把前面的门槛一道道跨过去,等跨完,到批量生产时,领先者已经牢牢占据了该有的市场份额。董建华指出,对后来者而言,“回到技术先进性,特别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仪器是多学科综合,还要跟试剂相配套,发展难度比较大。”
由于检测的仪器与试剂是封闭的,一家的仪器只能用这家的试剂,未来就是在市场上跑马圈地,只要能够把更多仪器安装到医院,利润率主要靠试剂贡献,而生物试剂的利润率非常之高,未来的发展前景持续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