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蕊
[摘要]充分调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和动力,解决高职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表面形式,是校企合作发展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为合作主体,以政策、法规为支架进行合作支撑,通过管理交互、实施交互、利益交互,找到合作契合点,探索“四合作、三交互、一支架”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的深层次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交互;模式探索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0087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任务和措施”。纲要的颁布肯定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行业、企业需要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来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目标。校企合作模式以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逐渐由外部驱动向内部驱动转变,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及合作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更直观了解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面临的问题,向企业发放问卷120份,在回收的108份有效问卷中,民营与私营企业占5862%,规模主要是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劳动力主要来源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及本科毕业生,以销售及服务业岗位需求为主。
11校企合作意愿
问卷中针对校企合作的意愿及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近78%的企业认为校企合作的形式重要,对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和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其中7583%的企业愿意以经理人进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训技能指导;74%的企业有意愿到职业院校采取宣讲的方式进行企业宣传,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
12校企合作的形式
针对校企合作的形式调查中,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主要形式多为岗前培训、毕业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习,而在与院校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共同开发课程等形式较少。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行业地位越高,经济效益越好,比较愿意合作的比例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2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21合作缺少沟通平台、缺乏监管机构
国家大力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并配以相应的制度政策,但大多属于倡导和鼓励方面的行政条文,执行力度不大。校企合作中,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全凭高职院校通过专业教师或者负责人与企业、行业对接联系,主动搭线,缺少沟通的平台和激励机制,校企合作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很多校企合作协议也只是文书一张,不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对企业和高职院校不具备法律层面上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22高职院校合作深度不够,形式单一
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主动服务企业的意识,在教学改革方面不能真正满足企业需求,使得教学成果与企业工作需求达不到良好的契合。特别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训设施比较薄弱、“双师型”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达不到相应标准,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满足企业的需要。
订单培养过程中,学校在实习生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学生就业的稳定性较差,使得企业人员流动量较大。与企业的协调没有制度上的保障,难以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23企业在合作中利益不对等
依据调查发现,很多校企合作的企业只有在有用人需求时,才会主动与学校联系,平时沟通、配合的机会较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度不高,使得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要求企业在校内外实训条件、培训管理等方面投入大量经费。合作的企业中的民营、私营企业居多,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从经济效益和长远利益考虑,企业更注重的是当前的经济效益,很难在校企合作方面得到资金支持。因此在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条件下,企业很难找到与学校的利益契合点。
3“四合作、三交互、一支架”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校企合作中,主要涉及四个主体: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元主体的合作只有在政策、法规的保证下,为获取共同利益为目的,相互配合、协调,通过良好的沟通,实施有效管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交互式”是发现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契合点,通过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得各主體的利益所得大于任何一方独立完成任务时的利益,从而形成共赢的一种合作模式。
31政府制定政策、法规为支架
提高校企合作的办学效率、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是政府促进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标。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管理及实施机构建设及运行与保障机制建设,而且还要统筹考虑对企业及高职院校都有利的激励
机制,利用有效的监督、管理政策作支架支撑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高效率产出。
32管理交互——共同承担责任
政府作为主要管理机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及各高职院校的持续性发展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配,推进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地进行。由政府主导,指定行业的专门部分负责,针对校企合作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邀请相关行业专家组成评估小组,监督企业和高职院校政策执行及合作情况。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评价体系和学生管理制度,对实习学生、订单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
33实施交互——共同驱动发展
以政策、法规作为主推力,四方主体共同努力保证校企持久性合作,驱动职业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由政府搭建平台,行业对平台建设管理,企业、高职院校共同参与,实现资源互通,信息共享。行业协会利用自身优势,要及时掌握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在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面提供专业性咨询服务的同时,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企业作为合作主体,主动参与课程大纲设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传递市场需求、提供就业信息等。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主体,良好的办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执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等方面,高职院校都要发挥主导作用。
34利益交互——共同分享收益
在校企合作中,政府主管部门的利益诉求是通过企业、学校的配合,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保证就业稳定。行业协会的利益诉求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高技能的劳动力做支撑。企业的利益诉求是在合作之后能为企业定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专业技术上有所提升,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高职院校的利益诉求是与能够提供资金与设备、实习场地及市场信息的企业合作,培养与经济发展对接的人才,促进学校的发展。四个主体各司其责,利用合作的“内驱力”和主观能动性,寻求利益契合点,最终形成“合力”,共同分享收益。
校企合作是以为利益导向进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过程。政府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进行沟通协调。行业协会是联系政府、企业与高职院校的纽带,对校企合作行为进行监督,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企业以经济结构、市场需求及岗位需求的变化为基础,负责实践技能训练,对培训岗位和培训计划进行调整。高职院校利用知识领域、行政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合力,根据“互惠”目标和原则进行校企合作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作为共同体中的相关主体互相依附、共同发展,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利益最大化,从而进行有效、持久性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沈剑光,叶盛楠,张建君多元治理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研究,2017(10).
[2]沈燕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基于“5321”模式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5(7).
[3]文益民,易新河,韦林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校企合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9).
[4]喻忠恩企业如何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J].职业技术教育,2015(10).
[5]易雪玲,欧阳育良双主体办学多元协作治理的理论边界与实现框架[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