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8-04-11 04:49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外语

(广州商学院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63)

语言是多元的载体:具有工具性,实现交流;具有思想性,承载内容;具有民族性,传承文化;具有人文性,记录文明。传统外语教学聚焦语言规则形式,重结构分析,轻认知负载,学生面临学科知识困境(subject knowledge dilemma),这种纯语言技能教学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外语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的培养模式转变〔1〕,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应坚持的方向〔2〕。

商务英语(本科)2007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是商务学科与英语语言交叉产生的一种复合话语体系。随着全球贸易活动日益频繁,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化,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如何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谙熟国际惯例、适应中国对外开放要求、能够参与国际商务交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新常态下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命题。

课程设置是教学理念的体现,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所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商务课程如何与语言课程衔接、门类繁多的商务课程如何融通互补、商务理论如何与实践结合等主要问题。汪双飞提出要根据职业发展各阶段所承担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3〕。文晶分析了以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以专业知识传授为重点、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支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财经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原则,建议财经类院校把商务英语学科划归“经济学”之下〔4〕。孙翠兰、鲍文指出国际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吸收国外经验,立足中国国情,以“学科本位”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导向,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并基于形势适时调整〔5〕。李玲玲认为商务英语课程应以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理论为指导,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方式分析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主客观需求,结合高校自身条件确定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6〕。基于商务英语的交叉学科属性,本文拟建构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商科理论知识,同时协同提升有学科语境依托的语言能力。

一、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理论框架

(一)内容与语言融合型学习的定义

首次提出内容与语言融合型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这一概念的是芬兰学者David Marsh〔7〕,他基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认为CLIL术语中的content是非语言学科的课程,language指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或外语,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整体中不可分割且又相互促进的两个维度,外语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工具(language as a learning tool),学科知识则成为外语学习的“语境”土壤。CLIL将语言学习基于某个学科教学上,让学生使用目标语作为工具来探索知识,内化课目内容,同时提升目标语的语言能力,用一份价钱买到两份东西(get two for the price of one)。

(二)内容与语言融合综合教学框架:4Cs模型

图1 CLIL 4Cs综合教学系统框架

与传统教学的3P(present-practise-produce)截然不同,英国爱丁堡大学著名语言学家Coyle认为CLIL注重学科内容和能力建构(content-driven and competence-based),是学科知识与语言技能“双聚焦”的教学模式〔8〕,“整合”是其定义性特征,含括语言与内容、语言与认知、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文化的多维度整合(见图1)。

1.语言与内容的整合

内容(content)是特定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课程内容是CLIL学习的出发点,这是其区别于以语言为中心(language-centered)教学法的显著性特征。而语言是表达的呈现方式(form)与内容负载(content)的统一体,“形”“意”之间存在着的一种共生关系,而这种共生关系就要求学习者将注意力聚集于如何更好地以外语为媒介来获取学科知识,而不是单纯关注如何习得这种语言。CLIL认为语言与学科的“联姻”便构建了最理想的外语学习条件,使得教学重心从单纯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学习语言。语言与内容的整合就是要建立语言技能与所学学科知识之间的显性关联,强调要把语言作为学习学科的手段,重视把学科知识视为依托给语言学习营造真实交际语境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是知识化的语言,知识是语言化的知识,既“聚焦形式”,又“聚焦意义”。因此,尽快改革目前这种纯粹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比重,用专业学科知识学习带动英语学习,以英语提升专业水平”〔9〕,是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语言与认知的整合

认知(cognition)是通过学科知识认知,训练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素养。认知语言学指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儿童时期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与认知自然地同步发展,语言作为一种认知现象,是认知的工具,同时也是认知过程产生的结果〔10〕。语言与认知的整合是CLIL注重创造适合学习者当前认知水平的语境,以学科内容为驱动,挑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运用非母语语言增添、修正、重组,进而掌握专业知识要点,促进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匹配转化。

3.语言与交际的整合

交际(communication)成为连接内容传授、认知发展和文化传递的中介。CLIL吸取交际教学法(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优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行为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课堂任务,用外语载体构建专业知识,并锻炼语言在具体学科语境中的运用。语言与交际的整合就是要充分发挥语言作为贯通学科学习与交际能力之间的纽带作用,语言基础技能训练不再是外语学习的唯一目标,而是作为学科学习的要素之一,夯实在职场领域中用外语谈论学科的认知学术交际能力(CALP,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

4.语言与文化的整合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亦是文化之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交流是表层的、肤浅的;而文化碰撞才是深层的、根本的。遣词造句不仅受到语言的制约,更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与文化的整合就是说CLIL注重培养学生在国际化语境下的“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以包容的胸襟和批判的思想看待多元文化现象,诠释国别文化差异,同时反省自身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国际交流中外宣、传承并发展本族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定位

(一)商务英语专业姓“英”还是姓“商”

教育部2007年首次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12年将其列入专业基本目录(专业代码050262)〔11〕,与日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其他语种以及翻译专业并列,至此,一直处于“无牌经营”之境地的商务英语专业终于喜获新生,第一次在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序列中拥有正式的学科地位〔12〕。截至2017年3月22日,设置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已达323所。

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商务”与“英语”之间为何种关系?该专业培养的是会英语的商务人才还是懂商务的英语人才?授课教师是具备过硬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商科教师还是拥有丰富商科背景知识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英语教商务还是以商务为内容教英语?商务英语专业究竟姓“英”还是姓“商”?学术界就商务英语学科归属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林添湖指出,商务英语以经济学科为理论基础,研究特定商务环境下的英语语言应用,可归于经济学中应用经济学下属的国际商务之下〔13〕;曹德春认为商务英语以管理学为理论基础,属于管理学学科范畴〔14〕;孙湘生、龚艳霞则说商务英语是涉及多门类的应用型边缘交叉学科,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亦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ESP)的一个重要分支〔15〕。我们认为,既把商务英语定义为边缘交叉学科,又将其描述成英语的变体这种说法不太妥当,作为一种变体,只能是语言的变体,不可能是专业的变体。

“商务英语”包括语言(英语)和业务(商务)两个层面:从语言层面看,商务英语是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人士在商务环境中所应用的英语;从业务层面看,商务涉及经济、贸易、管理、营销、金融、财会、商法等宽广范畴。商务是英语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英语则是商务活动所采取的载体,“商务”和“英语”不是主次关系,也非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商务英语不是“商务”和“英语”的简单“拼盘”,而是两者的深度融合,这一定义可用公式表示为:

BE=E+(B1+B2+…+Bn)

其中:E=英语(English)

B=大商务学科(∑B=B1+B2+…+Bn)

从这一公式中,英语(E)是一个常数项,是其它商务复合项得以发挥和运用的工具与保证。近年来,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商务英语基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着重研究商务英语教育教学以及英语在国际商务背景下的使用规律,按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的次序,是隶属于语言学之下的一个三级学科。同时,商务英语又具有鲜明的跨学科属性,渗透着经济、管理、贸易、金融、法律、跨文化交际等相关学科的丰富养分。正是这种“多门学科交叉性”赋予了商务英语专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源泉,只有有效融合这些学科,商务英语专业才能科学地进行专业建设,实现“1+1>2”的叠加正效应。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为提升英语类专业教育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分委员会集中全国英语专家的智慧,制定了《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6〕。其中,《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顶层设计,为全国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和发展设定了标杆:商务英语专业具有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的三大特点,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掌握语言学、经济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商法等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人才〔17〕。培养语言功底过硬,商务知识完备,具备跨学科、跨国别和跨文化素养的高级商务人才,这与CLIL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理念完全吻合。

(三)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itive competence)是企业战略管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理论,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的Hamel在《企业的核心能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1990)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整合知识和技能,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融合性和动态性的特征〔18〕。我们把核心竞争力概念引入商务英语专业,是因为现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规格大幅提高,商务英语专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所培养的“成品”能否成为“行家里手”,这要求必须拥有属于专业自身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竞争力。

那么,商务英语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呢?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须在传统英语专业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提升和广度的拓展,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双师型”师资培养、科研及社会服务等要素的有机整合,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能体现自身意义和社会价值,获得市场认可,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商务英语专业最核心的特性体现在其学科交叉上,由语言、商务、跨文化、人文四个学科融合渗透而成。因此,应树立交叉互补、协同整合的“大科学观”〔19〕,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采取嫁接杂交的方式,拓展学术空间,凝练新的思维方式,形成商务英语专业在市场与学科竞争中无法复制与替代的一种核心优势。

三、商务英语本科内容与语言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对课程目标、内容、要求的简要规定,以及各课程在四学年中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它是本科教育教学国家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抓手。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以《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南,从内容与语言融合的理念出发,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这里不包括公共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构建脉络清晰的语言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际和人文素养四大专业课程模块(见图2)。

图2 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一)语言技能模块:夯实语言基础

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具体还是要落实到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上。扎实的语言素质是英语类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20〕。技能型基础课是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增强语言技能的有效手段。基于语言学习和商务学科的特点,我们强调“综合”,凸显“输出”,兼顾“梯度”,坚持“连续”,围绕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形成精读线(基础英语,含语音、语法——基础商务英语——高级商务英语)、泛读线(英语泛读——商务英语阅读)、写作线(英语基础写作——商务英语写作——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听说线(听说——商务英语听说——高级商务英语视听说)、翻译线(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等“经线”科学、有序编织的语言技能模块课程网络。

精读线中,《基础英语》取之以“精”,聚焦于文本细读、篇章分析、语言欣赏、文体修辞能力的培养;《语音》帮助学生正音,提高连读、失去爆破、重弱读、语调等朗读技巧;《语法》帮助学生健全英语语法知识框架体系,增强语法意识,提高在英语写作过程的自我纠错能力;《基础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core course),通过析解商务主题文章,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商科知识图式,熟悉商务文体表达特点,扩大专业领域词汇量;《高级商务英语》是《基础商务英语》的升级版,在第三学年开设,加深商务领域的知识概念,进一步提升商务沟通中的听说读写能力。

泛读线中,《英语泛读》取之以“泛”,聚焦于视野和速度,训练学生细致观察语言,养成细读、略读、查阅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21〕;《商务英语阅读》帮助学生扩大商务知识面,全面提高阅读商务文章的能力与技巧。

写作线中,《英语基础写作》注重学生笔头遣词造句的英文输出能力;《商务英语写作》提升学生商务应用文写作水平,能够写出逻辑清晰、数据详实、客观审慎、表达地道的策划分析报告;《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培养学生运用已有专业知识剖析所属专业领域的重要问题,并准确表述自己的学术见解,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逻辑清楚、文字通顺。

听说线中,《听说》使学生学会泛听和精听,培养听前预测、听中笔记、善于把握文本梗概和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所获取的输入知识进行口头输出;《商务英语听说》以产出为导向(production-oriented),强调商务语境中口头表达能力;《高级商务英语听说》不论是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上,还是在语流速度上,都对学生在商务语境下运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译线中,《商务英语笔译》和《商务英语口译》训练学生商务主题的英汉、汉英语码双向转换能力。

(二)商务知识模块:深化专业技能

我们建立商务知识核心课程制度,从大二开始逐步开设《经济学导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工商导论》《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学》《会计学原理》《国际投资概论》《国际结算》《财务管理》《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构筑清晰的“大商务”知识框架,并在仿真的商务模拟情景中进行专项技能训练,熟悉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如:进出口业务中商品的询盘、发盘、还盘,函电写作,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海关报关流程,外贸单证(信用证、汇票、装箱单、报关单、保险单、提单、原产地证明、检验检疫证、出口许可证等)的签发、审核、修改、确认、归档,国际支付与结算,贸易纠纷的应对与处理,国际市场的开发及拓展等。

开设商务课程,我们应注意知识之间的铺垫衔接,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荐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高校出版的高质量英文教材,让学生使用英语作为工具掌握系统的商务专业知识,学科知识与语言学习互为语境化,内容与语言“双聚焦”。一般来讲,商务知识课程应由“双师型”教师授课,他们具有良好的语言水平,过硬的商务专业知识,掌握所授专业的职业技能;定期邀请“客座企业讲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分享典型真实案例,介绍行业发展前沿,拉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主题贴近社会热点,如“传统企业如何应对电子商务挑战”“电子支付带来的变革”“精益求精、品质中国”等,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深入企业调查研究,运用所学书本知识发现问题,分析现状,剖析原因,提出可行性的创新对策,提升商务实践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提升国际交流能力

在国际商务环境中进行英语会话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跨国贸易和投资对象国的地理、政治、文化、历史、宗教等区域国别知识,通晓国际商务交际的礼仪策略,运用得体的言语进行公开演讲,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语言技能容易在短期习得,但文化意识则需要长期浸润和培养。“外语课程设计者要充分、全面、具体和深刻地认识本族语和外来语的文化差异,在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介绍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发展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2〕以广州商学院为例,该校开设了《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谈判》《中国文化概论》《公共演讲》等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商务模拟、角色扮演、课堂报告等多样形式,采用视频、动漫、图片、文字等多模态方式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国别概况、人文历史、商务礼仪、文化差异等跨文化“万花筒”,提高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宽容度。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交流,丧失自身民族文化身份在跨文化交际中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驱动下,中国明确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需要在国际讲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使中国本土文化走向世界。在跨文化交际模块中,广州商学院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学计划,特别开设《中国文化概论》,介绍有关中国社会、政治、历史、艺术、习俗等内容,提高学生用地道英语宣扬中国文化的能力,保持中国话语主体身份。

(四)人文素质模块:丰富文化内涵

语言具有人文属性。“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统称,“人文教育”指通过人文学科知识学习,使受教育者在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得到发展〔23〕。剑桥大学在外语语言课程设置中注重语言外部的工具性与内在的人文性相统一,把丰富深刻的人类思想内容融入到语言课本中,将语言学习视为学习者拓展视野、丰富内涵、发展个性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做到语言技能课程人文化,人文知识课程技能化。在人文素养课程模块中,广州商学院开设了《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史》《语言学基础》等课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使学生熟悉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国情、风土人情、习俗等有趣知识;英语教育离不开文学,充满人性和温情的文学才能更好地实现英语教育的怡情修养目的,《英美文学史》概述英美国家文学发展脉络及各流派特点,学生揣摩经典文学文本,赏析英语文学原著的美之所在,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感受文化底蕴,内化人文精神;《语言学基础》站在理论高度帮助学生了解语音学、词法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语言学核心分支,把握语言与语境、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心理等的各种关系,熟悉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增强语言学的应用研究能力。

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总学时为99(见表1),其中,语言技能课程模块56学时,占总学时的56.57%;商务知识课程模块25学时,占总学时的25.25%;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10学时,占总学时的10.10%;人文素养课程模块8学时,占总学时的8.08%,符合《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这四课程模块分别占50~60%、25~35%、5~10%、5~10%的规定。各门课程在哪个学期开设、周学时多少、所占学分,具体见表1。

表1 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续表1 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四、结语

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摒弃了语言一元中心,实施内容与语言并重的二元模式,在教学上实现三个“华丽变身”:促进学生从“学习语言”(learn language)到“用语言学习”(learn with language)转变;促进学生从接受性、继承性学习向探索性、创造性研学提升;促进商务英语教学从“语言中心化”(centralization of language)向“内容与语言双聚焦”(content-language dual focused)完善。基于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较好地发挥了技能本位教学和内容依托教学各自的优势,实现了“1+1>2”的叠加正效应。四大课程模块与CLIL 4Cs高度契合:语言技能模块重视语言的基础性地位,商务知识课程模块对应CLIL的内容与认知(content & cognition),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匹配CLIL的交际(communication),人文素养课程模块映射CLIL的的文化(culture)。这有利于扭转英语技能与专业知识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有效地解决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错位,提高专业与就业的契合度,实现学生职业技能与社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以上是我们在新国标视阈下,从内容与语言的共生关系出发,建构“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尝试。如何将CLIL更好地运用于培养国际商务交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值得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寻。

参考文献:

〔1〕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等.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2〕戴炜栋.第二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J〕.外语界,2007,(6):2-5.

〔3〕汪双飞.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12-13.

〔4〕文晶.财经院校商务英语学科的专业课程设置〔J〕.现代教育科学,2010,(6):47-49.

〔5〕孙翠兰,鲍文.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53-156.

〔6〕李玲玲.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继续教育研究,2011,(4):142-143.

〔7〕周笃宝.双语教学与语言——内容融合学习教学法〔J〕.比较教育研究,2004,(6):28-32.

〔8〕Coyle D.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TowardsaConnectedResearchAgendaforCLILPedago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07,10(5):543-562.

〔9〕李丽生.SCLT教学模式及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界,2002,(4):36-40.

〔10〕吕爱红,戴卫平.现实·认知·语言〔J〕.现代语文,2011,(6):9-1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

〔12〕刘法公.中国从无到有的商务英语学科〔J〕.外语界,2009,(6):10-16.

〔13〕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43-150.

〔14〕曹德春.跨学科构建商务英语理论体系的共同核心——基于北美商务沟通和欧洲商务语篇的跨学科设想〔J〕.中国外语,2011,(2):63-68.

〔15〕孙湘生,龚艳霞.论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的定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88-91.

〔16〕仲伟合,潘鸣威.《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创新与思考〔J〕.现代外语,2015,(2):112-120.

〔17〕王立非.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2):297-302.

〔18〕Prahalad C.K,Hamel G.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3):79-91.

〔19〕金薇吟.学科交叉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多向辐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09-112.

〔20〕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1):9-13.

〔2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9.

〔2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

〔23〕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73.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外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商务休闲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