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永发
摘 要: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外作业的强化,就成为有效的手段,渐渐回到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老路,与新课程标准,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违背。现实中要“减负”,是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数学未知领域的方法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使得教师备课方式與内容,必须适应这一新的背景。学科综合,应该是基础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备课;减负增效
今天,我们单从老师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做到有效的“减负增效”,作为一名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曾经有过十几年初中物理教学经历,也有过小学高年级数学授课经历,不说有多少经验,从我个人从事课堂教学反思的角度,来浅谈小学数学有效备课与“减负增效”的相互影响。
一 在现实中为什么要“减负”
“减负”就是减少学生过度的课业负担,减少重复的、无效的作业内容,以课标相应的教学目的为项目,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使其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学科素养,具有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独立可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未知领域的探索。
这一新的要求,就要我们教师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充分优化,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差异化选择作业内容,这也是“减负”的重要手段。就如生活中,不同的人饭量和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搞一刀切,胀死了瘦子,饿死了胖子,最后只有饭量一般的人得到了满足。
二 为什么“减负”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减负”一词的提出,已有些年头,它伴随着素质教育的脚步而来,是想为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做减法,从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开路先锋。然而“负”减下来,如何在激烈竟争的环境中让学生独占鳌头,取得应试的良好效果,却难倒了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条件下,为了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在“减负”的背景下,做“增负”的老师和家长显然得到较大利益。这一示范效应,就将“减负”变成了口号,也意味着素质教育的前行道路坎坷不平。
三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数学是一门实用学科,是科学探究的工具之一。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图表的制作都要用到数学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求数学本身也要发展,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曾经我们把数学神化,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神化的结果让数学变得高高在上,让普通人望尘莫及。回归本源,我们才知道,数学知识就藏在日常生活中,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我们都在用数学知识。
四 有效备课与“减负增效”的相互作用
为什么教的累,这就与有效备课相关联。“减负”与“增效”其实不不矛盾,我们所减的负,一是过多的重复的内容,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也造成老师批改而花去的时间。二是不顾教学进度和学生年龄心理而提前讲授新的知识,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学有余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了因余力而教。这两点其实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有余力也最终成了高分低能,而违背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究其原因,很大部分来自于备课的无效化,大部分老师为了备课而备课,其实毫无新意,只是自己对教材温习了一遍,甚至只是完成了复制的工作。
五 有效备课的内容有哪些
经过了解,我觉得在现有备课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备时代背景
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科技成果以几何级数增长,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为适应时代发展,我国提出以创新驱动经济增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尽可能多的把科学发展的动态,科学技术的前沿成就介绍到我们的课堂,补充教科书外延的不足。
(二)备学生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常见到很多学生能使用各类软件,而与此相反,很多老师都是望而却步。正因为此,我们国家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竟争能力。只有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才有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而核心素养的培育正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备学生,就要考虑到其年龄层次,在此年龄层次所构建的知识结构。
(三)备教材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范文,其本身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其本概念和内容,二是学习这些概念和内容时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备教材,就是要了解学生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教有千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还学习与学生。
(四)学科关联
现在的学校教育,已分门别类相当详细,每门课都有完整的课程标准,自成一个体系,也都安排专任老师任教。可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知识构成也是完整的,那么谁来完成各门功课的整合呢?只有学生自身,才能完成。
结语:
有效备课,要求老师课堂内外做大量的工作,为了给学生做好“减负增效”,提升核心素养,老师要不断进行教学研活动,只有老师勤奋,工作扎实,才能不断总结经验,备有准备的课,上能上好的课。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二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季传军《减负增效,数学教学如何备课》《考试周刊》2010年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