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荣荣 徐建灵
摘要:通过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大三)和2014级(大一)在校生校外兼职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兼职生专业的相关度不高,兼职的目的性不强、收获有限,兼职对学生的就创业能力提升有限,兼职中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搭建兼职服务平台、增加专业性强的勤工助学岗位、与企业共建专业对口的兼职岗位、健全高校法律援助体系等措施,明显解决了上述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就创业能力;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1C-0055-06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比其他教育类型更贴近市场、更注重实用性的教育,“职业岗位”完全可以作为判断其教育价值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也是以实用型与应用性为主,所以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而兼职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越来越受到高校大学生的青睐,它是大学生生活的润滑剂,也是大学教育在地域上的延伸。无论同学们有没有做过兼职,眼下都存在着一条漫漫兼职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该怎么走,走向何方呢?在兼职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能对许多大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何更好地做好兼职工作,为以后的生活打好基础,日益成为我们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做好高校学生兼职管理工作,更是成为高校就业创业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早在2015年初,我们就对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大三)和2014级(大一)在校生校外兼职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全面细致地了解学校大学生兼职的一些特征及兼职对他们未来就创业能力的影响。从各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出的结果来看,情况并不容乐观,所以,在此时开展对大学生兼职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刻不容缓且势在必行。鉴于这样的形势,我们着手从规范管理和正确引导的视角开展实践与研究。
二、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在外兼职的现状,我们调查组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包括30个问题,其中24道单选,6道多选。题目包含以下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兼职的种类,兼职与专业的相关度,兼职的目的与收获,兼职对学生就创业能力的影响,兼职中遇到的问题,兼职信息的来源。
本调查研究的对象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和2014级的在校大学生,基于我们研究的能力和为了有效说明问题,我们动员了600余名同学参与网上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39份。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在校学生兼职的比例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州市古城区,周边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商业综合体众多,为大学生兼职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本次调查发现87.12%的在校生有过兼职的经历。其中,有过3次及以上兼职经历的学生占53.81%。从数据上分析,本校有兼职经历的学生比例略高于本市其他高职学校,这主要得益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同时,我们通过调查也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兼职是没有目的性的,频繁随意更换兼职的岗位的现象颇为严重。
(二)在校学生兼职的原因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认为自己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同学中有88.4%的人选择做兼职;认为自己家庭经济情况“特别困难”的同学中有86%的人选择做兼职;而认为自己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同学中也有52.4%的人选择做兼职。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现今社会中,大学生更多的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物质独立,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质量能够进一步提升,而不是完全依赖父母。因此,大学生是否选择兼职受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因素越来越不明显。
相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校外兼职的因素主要呈如下分布:
对于大学生选择校外兼职的原因,调查显示:对于校外兼职,大一年级和大三年级学生的出发点有诸多不同,例如77.2%的大一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选择校外兼职,而72.55%的大三学生更多的是为了锻炼实践能力。看来挣钱并不是大学生兼职的唯一目的,不少同学把兼职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丰富课余生活、扩展交际人脉和为就创业做准备方面,大一学生的思想意识要明显强于大三学生,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三种因素的影响会伴随学生三年的大学生活逐渐改变。
(三)在校学生兼职的种类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都是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兼职活动,并未占用他们的正常上课时间。服务类兼职当中,发单员、服务员、礼仪类占比达到66.91%;促销类兼职当中,做过促销员和市场调查员的占比达到27.67%;文职类兼职当中,家教、翻译和打字员占比约为16.25%。从这些兼职的种类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都做的是与人交流的兼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与人交流的技巧。在调查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从事校园内兼职的比例占比较少,仅为10.57%,那么我们的校园兼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经过进一步的座谈和走访相关校园兼职管理部门,我们发现校园兼职由于岗位比较单一,主要是打扫卫生一类的,而且不少岗位是为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设置的,与社会兼职比较,其薪酬也并不十分优厚,所以大学生选择兼职时很少人会主动选择这一类岗位。
(四)在校学生兼職与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
调查发现,72.77%的同学所从事的兼职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仅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了与本专业有一定关联的工作。
基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表示十分担忧。校外兼职本可以为学生专业所学提供一个实践的大好平台,而大部分学生还是盲目地在寻找兼职岗位,可见大学生在选择校外兼职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兼职活动本身应具有的重大意义。
(五)在校学生兼职的收获
调查数据显示,78.92%的学生认为校外兼职对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62.96%的学生认为校外兼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55.49%的学生认为校外兼职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抗压能力。但是仅有8.53%的学生认为校外兼职有助于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这一调查数据恰好印证了72.77%的大学生兼职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调查统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呢?
(六)在校学生兼职信息的来源
本次调查中,关于在校学生兼职信息来源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其他兼职的同学那里获取的信息,或者是加入了一些兼职的QQ群来获取兼职的信息。随着网络的不断进步,兼职的信息渠道也变得多样化。兼职招聘信息不再是在校园黏贴小广告,更多的是发布到网络上,例如QQ群以及招聘网站上,大学生获取信息更为便利。同时我们也发现,仅有3.66%的学生是从学校老师或者辅导员处获得的兼职信息。这也间接印证了为什么有72.77%的大学生选择的兼职与所学专业无关,更多的原因我们分析应该是学校相关部门没有给出一些相关的引导,致使大学生在选择兼职的时候没有针对性,更没有专业实践的意识。
(七)兼职对在校学生就创业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学校2012级和2014级的在校生兼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2014级(大一)学生中,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兼职对自己未来就创业有促进作用,2012级(大三)学生中,同样有四成以上的学生认可这一观点;而认为兼职对自己未来就创业没有促进作用的人数,在两个受调查的年级当中占比相当。这项调查数据表明学校学生不分年级,对兼职是否促进自己就创业能力的认知是一致的;但同一年级中对该问题的认知一致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一半。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同学在兼职过程中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还遇到过被骗、性别歧视以及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问题,而且当他们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却不能及时获得有效的帮助,通常都是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仅有8%的同学表示会依靠法律手段或寻求学校帮助来积极解决问题。
四、应对问题的对策
鉴于我们在2015年初对学校2012级(大三)和2014级(大一)在校学生兼职情况调研中发现的上述种种问题,针对大学期间兼职所产生的种种弊端,经过调研团队的多方讨论以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现对我校大学生兼职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具体有如下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应将对高职学生的兼职指导纳入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高职院校要正视学生兼职活动的行为,通过各种途径帮助高职学生更新兼职观念,树立正确的兼职观。高职学生不能一味地看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锻炼自身能力,实践所学知识。其次,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树立兼职要量力而行,要以学业为重的正确观念,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兼职与学业的关系,找到学业与兼职的平衡点。
(二)倡导教学改革,让“兼职指导”入课堂
几乎所有的高职学校在学生进入校园时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课程,也几乎与此同时,高职学生的兼职生涯就正式拉开了序幕。许多年过去了,回首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创业指导》课程,似乎都成了辅导员的专利,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是时候对这些课程进行内容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了。目前的形势迫切地要求我们将“兼职指导”的内容融入这些课程中去,让高职学生能够接受到更为全面、更为科学的兼职指导。同时,我们还要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结合他们各自的专业进行系统分析,引导他们积极从事既能提高专业技能,又能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兼职类型和岗位,从而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做准备。
(三)搭建“兼职服务平台”,健全兼职监督体系
调查显示,仅有3.66%的学生是通过学校老师或辅导员获得兼职信息,可见我校对学生兼职的系统管理和指导尚不完善。我们迫切需要建立网上兼职系统,从学校层面统筹规划,过滤五花八门的兼职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兼职的引导、规范和管理,搭建让学生和家长放心的良性服务平台,设立专员专岗审核管理,才能让大学生在兼职活动中少受伤害,真正发挥兼职对专业实践的辅助作用。
(四)增加专业性强的勤工助学岗位
传统的勤工助学更多的是想通过勤工来帮助那些想要继续求学的贫困学生,而且岗位的设置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多是一些清洁打扫类的岗位,这样的岗位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兼职环境,但是毕竟与专业对口的较少。高职院校可以在专业实验室、实训器材管理方面多设置一些兼职岗位,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在校生找到他们所期盼的专业对口且安全可靠的兼职岗位,同时,如果能够得到学校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在薪酬方面能够与社会兼职相当的话就更好了。
(五)依托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对口的兼职岗位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高职院校可以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思路,将优秀企业引进校园,为在校生提供专业对口且安全可靠的兼职岗位。这样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对兼职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校企深度合作,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六)健全高校法律援助体系
调查显示,有六成的学生在兼职活动中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遇到过被骗、性别歧视以及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问题,而他们却很少有人知道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体系,在问题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在侵害发生时,及时给予学生有力的援助,为大学生的兼职活动保驾护航,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七)依托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兼职锻炼岗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园区合作联盟内的企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深度合作,依靠政府作为强大的后盾,一共申报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64项,这些项目的正常运行,可为学校大学生兼职活动提供对口专业的锻炼机会。
五、规范管理后对学生就创业能力的影响
根据我们在2015年初对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大三)和2014级(大一)在校学生兼职情况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整改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的整改和规范管理,在2017年3月,我们对2014级(大三)145名学生又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两年来,通过对学校在校生兼職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有近一半的学生兼职信息来源于我校“校园兼职服务平台”,同比增长了约40%。兼职信息来源的巨大变化,表明学校“校园兼职服务平台”切实履行了其过滤兼职信息、规范兼职管理的职能,为广大在校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兼职环境。
2017年3月的调查数据显示:28.29%的学生开始选择校园类勤工助学的兼职岗位,说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和薪酬待遇的改革着实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在学生中造成了良好的影响;服务类兼职岗位从两年前的66.91%下降至23.44%,而专业类兼职岗位上升至31.78%,这两类兼职数据的大幅变化得益于学校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发以及学校创业项目的正常运行。
由于学校规范化管理学生兼职活动逐见成效,学生兼职活动种类中专业对口率大幅提升,直接带动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兼职活动对专业实践的辅助功能得以彰显。
曾经有约六成的学生在兼职活动中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两年来,学校不断健全法律援助体系,近四成的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会选择学校的法律援助来解决问题,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逐年增强。
2017年3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学校2017届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数达到52个,与2015届毕业生相比,高出67.3%,而且这些选择自主创业并且创业成功的学生中,在校期间都曾参加过兼职活动。这一调查结果充分说明经过两年的规范化兼职管理,学校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对学校两年来学生兼职及就业创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和分析研究,不难发现,我校学生在选择兼职岗位时专业为导向的比例明显升高,间接地带动了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同时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相比往年也明显提升。我们知道大学生就业创业难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就业创业能力的不足是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实践证明,我校创造性地提出在兼职过程中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就业创业能力,是实现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将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这将不断激发我们进一步完善对大学生兼职活动的服务与引导,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主题下,为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提供范式。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Standardizing the Part-time Job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th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 Case Study
XUE Rong-rong & XU Jian-ling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 215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is the guid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present, it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part-time jobs. The part-time job is a breakthrough in the communication circle, a lubricant for college life and an extens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nto the society. Does the part-time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How to well manage the part-time job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concer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employment departments.
Key words: the part-time job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standard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