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方园艺》2018年第3期《外源ABA和EBR处理对酿酒葡萄“赤霞珠”生长成熟的调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作者王利廷等)报道,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外源脱落酸 (Abscisic acid,ABA)和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其生长过程中不同组织(果肉、果皮、种子)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对葡萄生长成熟的调节作用。在转色前2周 (花后52 d)对葡萄进行外源ABA和EBR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测定ABA和EBR处理后不同时期葡萄果肉、果皮、种子中 ABA、生长素(Auxin,IAA)、赤霉素(Gibberellin,GA3)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外源添加ABA和EBR均能提高葡萄果实中还原性糖的含量,并可显著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但不影响成熟时期还原糖的最终含量;在处理早期,ABA处理和EBR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果肉中IAA、GA3和SA的含量,说明2种处理能加速葡萄的发育,促进果实的膨大;ABA处理和EBR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转色期葡萄果实ABA的含量,提前抑制种子中生长素运输到果实其他部位的通路,说明外源添加ABA和EBR均能促进葡萄成熟。综上所述,外源ABA和EBR处理均能加速葡萄果实的发育,促进果实的成熟。(王玥双/摘录)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结果(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1.014), 来自美国爱达荷大学的Krista Shellie等人研究了浆果发育过程中水分亏缺对Malbec葡萄休眠转变时间的影响。本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以下假设:葡萄生长期水分胁迫可以通过较早过渡到休眠期的方法来延长休眠周期。研究人员用萌芽力分析法比较了连续7个生长季缺水灌溉(只供应全部需水量的35%或70%)的田间种植的Malbec葡萄的休眠转变。采收前30 d开始的100 d内,在多个时间点从缺水灌溉和完全灌溉的试验地中对葡萄进行田间取样。研究人员将节点2至节点8的芽切成单节节段,催芽60 d,每天观测萌芽情况。与最初的假设相反,水分胁迫通过延迟休眠的发生缩短了休眠周期,减少了打破休眠所需的需冷量,并增加了生态性休眠期间恢复生长的速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诱导的调控网络与环境和激素调节信号互作以调节生长—休眠周期。了解干旱胁迫改变生长—休眠周期的内在机制可能对于在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维持葡萄生产力至关重要。(周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结果(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7.12.050), 来自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的Elisabetta Nicolosi等人研究了微加工鲜食葡萄贮藏期间品质和抗氧化成分的变化。微加工鲜食葡萄传统上作为水果沙拉的组成部分,直到最近生产者才考虑生产小容器中单份包装的可能性。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包装在聚乙烯容器中的小葡萄果串的保质期,包括意大利的一些最常见品种,如Vittoria、Superior seedless ® 、Italia、Crimson seedless、红地球和黑珍珠。对6个参数进行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在内的化学计量学技术以开发判别式模型。在贮藏的第15 d,浆果的硬度依然保持在令人满意的程度,特别是无籽品种如Superior seedless®和Crimson seedless。所有品种几乎都不存在重量损失和色泽变化。在贮存的第二周观察到包装内CO2的显著增加和O2的减少。冷藏期间,所有品种的大部分质量参数保持稳定。根据品种和贮存时间的LDA分析对葡萄果实进行了满意度鉴别。结果表明,小簇鲜食葡萄包装可以在相当长的贮存期内保持良好的质量参数,且不会过度降低产品的抗氧化活性。(周洲/摘译)
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2期《疏穗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糖、酸及异戊二烯类香气物质积累的影响》(作者李越等)报道,为探明2个疏穗处理对新疆玛纳斯产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异戊二烯代谢产生的香气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分别以“广东地”和“园艺场”2个葡萄园为试验地,在果实发育早期(花后26 d)进行1穗/新梢 (CT1)和2穗/新梢 (CT2)疏穗处理,应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萜烯和C13-降异戊二烯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疏穗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因试验地块而异,且疏穗处理不会改变果实中香气物质的种类,但影响其含量;与CT2相比,CT1处理提高了果实中大部分异戊二烯来源的香气组分的含量,增加最明显的是游离态E-β-大马士酮及结合态α-萜品醇,且CT1处理对香气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在广东地表现更加明显,笔者认为这与广东地土壤相对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矿质元素有关。综上所述,1穗/新梢的疏穗可以提高果实中潜在花果香气味组分的含量,改善葡萄酒果香质量。(王玥双/摘录)
据《北方园艺》2018年第4期《不同菌剂处理对葡萄叶片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作者郭继平等)报道,以喷施砖红微杆菌Y24和解淀粉芽孢杆菌N22菌剂后的葡萄叶片为试材,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葡萄叶片表面细菌多样性,以期阐明2种菌剂对葡萄叶片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PCR扩增出大小约为250 bp的细菌16S rDNA V3可变区。经DGGE电泳共标记出17条带,其对应葡萄叶片上的15种已知细菌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和2种非可培养细菌。其中砖红微杆菌Y24菌剂的细菌种类更为丰富,其中4条特有条带所代表的细菌类群包括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flava)和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聚类分析表明,Y24菌剂处理后与对照及N22菌剂处理的叶片在细菌多样性方面有明显差别,而N22菌剂的处理与对照没有差别。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葡萄叶片喷施菌剂后,其表面细菌仍维持一定的多样性。砖红微杆菌Y24菌剂可显著提高葡萄叶片的细菌多样性,而解淀粉芽孢杆菌N22对葡萄叶片细菌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王玥双/摘录)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结果(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7.12.062),来自巴西贝洛塔斯联邦大学的Bruno Carra等人研究了早春抑制乙烯合成对巴西南部Rocha梨的结果和产量的影响。着果率低是导致巴西梨园产量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部分梨园,早春外源施用氨基乙氧基乙酰甘氨酸(AVG)有提高着果率和产量的潜力。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盛花后(DAFB)7 天喷洒不同浓度的 AVG(0、60、80 和 100 mg·L-1)对 Rocha 梨着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于2016/2017生长季在8年生的Rocha梨园进行,砧木为榅桲BA29。处理两天后收集花并检测乙烯产生速率、着果率、单株果实数量、平均果实质量、产量、落果数、果实品质、种子数量和次年开花率。结果表明,AVG显著降低乙烯产生速率,而着果率和产量则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果实质量减少是AVG诱导的较高着果量的直接影响。仅在AVG 100 mg·L-1时次年开花率受到负面影响。该试验结果表明,AVG具有增加巴西南部气候条件下Rocha梨树的着果率和产量的潜在能力。(周洲/摘译)
据《北方园艺》2018年第3期《纳米ZnO及纳他霉素对早酥梨青霉病的影响》(作者刘瑾瑾等)报道,以早酥梨为试材,以马铃薯变性淀粉为基膜,采用浸涂法涂膜,通过测定膜特性、膜生物降解性检测、病斑直径等指标,研究了添加高效无毒的防腐剂纳米氧化锌、纳他霉素的复合膜对接种青霉菌的影响,以期为早酥梨采后青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纳米ZnO及纳他霉素均能有效抑制Penicillium.expansum病斑直径的扩展,其中0.6%纳米ZnO及0.010%纳他霉素对其抑制效果最好,二者分别降低了病斑直径37.74%和3.76%。(王玥双/摘录)
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2期《采后亚精胺处理对“早酥梨”黑斑病的控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胡培芳等)报道,为探讨采后外源亚精胺处理对“早酥梨”黑斑病的控制效果、诱导抗病机制及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早酥梨为材料,研究外源亚精胺浸泡处理对常温贮藏条件下梨果黑斑病的控制效果;分析测定外源亚精胺处理后果实组织活性氧及其产生或清除相关酶活性和贮藏期间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亚精胺能有效地抑制早酥梨黑斑病的扩展,其控制效果存在浓度依赖性,其中1 mmol·L-1亚精胺在5 d时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55.1%。进一步研究表明,亚精胺处理促进贮藏后期果实组织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及NADPH氧化酶(NOX)活性的下降,同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此外,亚精胺处理明显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的释放量,并延迟呼吸和乙烯高峰,可有效保持果实的硬度。综上所述,适宜浓度的外源亚精胺采后处理可通过调节早酥梨果实活性氧代谢来增强果实的抗病性,进而有效保持梨果的贮藏品质。(王玥双/摘录)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结果(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1.012),来自突尼斯油橄榄树研究所的Hechmi Chehab等人研究了两种间作物 (豆类和草)对高盐度水(120 mM NaCl)灌溉的3年生油橄榄幼树的离子积累、枝梢生长和生理性能变化的影响。油橄榄树分别进行以下处理:TC(对照);TG(间作燕麦Avena sativaL.)和TL(间作豆科植物埃及车轴草 Trifolium alexandrinum L.)。结果表明,TL处理后,油橄榄根叶钠元素含量比和叶片中氮浓度显著增加。以埃及车轴草为覆盖作物时,枝梢长度和光系统II最大量子效率(Fv/Fm)显著提高。总叶绿素含量与叶片Na+浓度呈负相关。另一方面,燕麦用作覆盖物时,油橄榄叶中多酚含量显著增加,这与在TG处理的油橄榄叶中观察到的N缺乏较严重有关。(周洲/摘译)
据《北方园艺》2018年第3期《石榴皮提取液对4℃贮藏鲜切“红富士”苹果品质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作者陈刚等)报道,以鲜切“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 (1%、3%、5%)石榴皮提取液浸泡处理对鲜切红富士苹果贮藏期内硬度、果胶含量、褐变度、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石榴皮提取液在鲜切苹果的保鲜应用上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石榴皮提取液浸泡处理能显著保持硬度,3%石榴皮提取液浸泡处理能显著保持果胶含量,3%与5%石榴皮提取液浸泡处理能显著延缓褐变度和总酚含量的降低。1%、3%与5%石榴皮提取液浸泡处理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模糊数学评判结果认为,保鲜效果排序为3%>5%>1%>CK。综合以上结果,认为3%石榴皮提取液浸泡处理能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王玥双/摘录)
据《北方园艺》2018年第4期《不同落叶时期和落叶方式对设施桃无需冷栽培萌芽率的影响》(作者冯争光等)报道,以4年生“中农金辉”油桃为试材,在设施无需冷栽培方式下,采用不同落叶时期和落叶方式对油桃进行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油桃萌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施桃无需冷栽培中,不同落叶时期对萌芽率的影响差别很大,从8月开始,萌芽率逐渐升高,在9月中下旬时萌芽率达到最高,之后萌芽率开始下降,到10月下旬时萌芽率降低为0%;不同落叶方式同样对萌芽率的影响很大,其中避光闷棚落叶的萌芽率最高,与人工摘叶和8%尿素脱叶相比差异极显著。由此筛选出了设施桃无需冷栽培方式下最适宜的落叶时期为9月中下旬,最适宜的落叶方式为避光闷棚落叶。(王玥双/摘录)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8年第4期《5个矮化中间砧对“沂水红”富士苹果生长、结果和叶片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作者何平等)报道,为探讨5个不同矮化中间砧对“沂水红”富士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推广中国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矮化砧木提供依据。以5年生的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沂水红富士/M26、SH6、青砧2号、辽砧2号、M9T337/平邑甜茶)为试材,连续3年对不同砧穗组合树体生长、果实产量、品质及生长期叶片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从嫁接复合体主干生长一致性看,辽砧2号与基砧和接穗的亲和性最好;在新梢生长动态上,不同砧穗组合虽相似,但SH6树体新梢年生长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在枝类组成上,M9T337树体短枝比例最高(65.2%),长枝比例最小(11.1%);在单株平均产量上,M26较高;各组合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大。生长期,辽砧2号、青砧2号和SH6上的叶片氮、磷、钾、钙和镁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辽砧2号叶片铁含量在整个生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生长后期,M9T337钙含量略高。综上所述,SH6、青砧2号和辽砧2号作为中间砧嫁接沂水红富士具有亲和性好,树体小,枝类组成合理,产量稳定,果实品质优良等特点。(王玥双/摘录)
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2期《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选择性研究》(作者董易之等)报道,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深入认识其产卵选择机制,对于该虫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通过产卵选择试验,测定荔枝蒂蛀虫对荔枝果实、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颜色、形状和大小以及荔枝嫩叶和老叶等的产卵选择。
结果表明,荔枝果实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即使在无法接触果实的情况下,成虫也可在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直接产于果实上的落卵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将荔枝果实密封包裹或烘制成果干后,则未观察到成虫在上面产卵。可见,荔枝果实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其气味中。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的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成虫在200~400目(0.038~0.075 mm)筛网表面产卵较多,在复印纸、80目(0.18 mm)和 100目(0.15 mm)筛网表面产卵较少,该虫偏好在表面具有细小缝隙的产卵介质上产卵,表面过于光滑或缝隙过大均会减少其落卵量。但当荔枝果实被密封包裹后,即使表面纹理结构适合,成虫也不产卵。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颜色、形状和大小均无显著的选择性。此外,荔枝蒂蛀虫可在装有荔枝嫩叶和老叶的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装有荔枝果实的产卵介质上的落卵量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荔枝叶片和果实一样,均可吸引成虫产卵。
综上所述,荔枝果实、嫩叶和老叶均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该虫对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荔枝叶片表面光滑,可能是荔枝蒂蛀虫在自然条件下较少选择在叶片上产卵的重要原因。(王玥双/摘录)
据《果树学报》2018年第2期《不同干燥方法对“修水化红”甜橙皮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作者周明等)报道,以“修水化红”甜橙皮外观特征、总黄酮与橙皮苷含量、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风味成分为指标,考察修水化红皮适宜的干燥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修水化红皮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修水化红皮橙皮苷含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GC-MS)测定修水化红皮挥发性风味物质,综合评价热风干燥(HAD)、真空冷冻干燥(VFD)、真空干燥(VD)、微波干燥(MD)4种干燥方式对修水化红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VFD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修水化红原始的色泽和形状,总黄酮、橙皮苷等成分含量最高,清除·OH自由基能力最强,而MD修水化红皮清除DPPH、ABTS+自由基能力及还原力最强。4种干燥修水化红皮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HAD修水化红皮11种,VFD修水化红皮9种,VD修水化红皮12种,MD修水化红皮29种。D-柠檬烯是修水化红皮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4种干燥方法的修水化红皮D-柠檬烯相对含量依次为HAD(86.618%)>VFD(82.715%)>VD(79.022%)>MD(57.663%),且MD能够促进修水化红皮风味物质的释放,特别是橙花醇、香叶醇、1-石竹烯等倍单萜类化合物。
综上所述,需求黄酮类物质含量高的高端产品考虑用VFD,生产香料用产品考虑用MD,一般工业化生产建议选择用HAD。(王玥双/摘录)
位于伊斯兰堡的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 Langra(巴基斯坦)、Zill(中国)、Shelly(以色列)和Kent(墨西哥)杧果的香气、味道和颜色的基因进行了测序。对不同品种杧果进行比较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常见的生物分子。有趣的是,该团队在所有这些杧果中还发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药用特性。
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杧果的基因组学和分子数据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有关杧果的宝贵秘密。Waqasuddin Khan博士指出,商业种植的杧果品种有数十种,但是仍然没有杧果的完整基因组信息,不过,某些杧果品种的转录组学数据 (一组完整的RNA转录本)可以应用。他们使用先进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发现了一些特定的生物分子,这些生物分子形成杧果果实的风味和颜色。不过,杧果也有独特的化合物来抵抗细菌和病毒的活动。巴基斯坦专家还在Langra杧果中发现了两种重要的化合物羽扇豆醇和β-香树脂醇。羽扇豆醇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化学预防特性,β-香树脂醇具有抗炎和降血脂(降脂)作用。(资料来源:鲜品网,周洲/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