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杰:情系高原的“白求恩式好医生”

2018-04-10 06:13程颐农
民主与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青海省医生医院

◎ 程颐农

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藏族医生,他对患者的关怀和帮助无微不至,是同事和患者心中的“活雷锋”“活菩萨”“大好人”;因为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能,他先后获得全国十大“医德楷模”、岗位学雷锋标兵、“白求恩式好医生”,青海省医德标兵、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他就是多杰。

细微之处见真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则行医名言也是多杰扎根青藏高原医疗事业近30年岁月的真实写照。从大学毕业分配到青海省人民医院那天起,多杰就将患者视同亲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

每天穿行于各个病房时,每走到床前,他都会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根据患者的民族和籍贯用青海方言、藏语或普通话嘘寒问暖,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如果患者有紧急状况,他会果断给予治疗;如果患者有疑问,他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如果患者情绪低落,他会以幽默的话语和动作给予鼓励。朴实无华、真诚厚道的人格魅力和善于沟通表达的能力,使他获得了患者的充分信任。很多患者说,和多杰主任谈一次话,感觉病都好了一半。

离开病房时,多杰会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传递着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满满的正能量。一些行动不便、在家休养的患者打电话咨询,他也不厌其烦地沟通。凡是找他看过病的人,几乎都和他成为朋友。医者之仁心,在他每个眼神、每声问候和每句祝福中流露。

“多杰主任常常教育我们,医生除了‘技术’之外,还要用真心和温情去帮助患者,要多为患者着想!”科里的主治医师齐亚丽记不得有多少次,虽然下班了,但只要一个电话,不管在干什么,多杰都会立即跑来医院。特别是对重症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道梗阻、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患者,他不分严寒酷暑,不分白昼黑夜,在一张张病床前仔细询问、观察病情,本着“一切为了服务于人民健康”的初心,执着坚守在呼吸科“前线”,使患者一次次化险为夷。

2012年10月,一个因肺部大面积出血而被其他医院认定抢救无效的老人,被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希望送来。多杰马上组织会诊,通过病情分析,他自信满满地全盘推翻其他医院之前的诊断,果断采取治疗措施,仅一天就止住了患者吐血的症状。在后期治疗中,多杰多次给老人打电话询问情况,即便是在老人移居成都后,也为其提供咨询,给予关怀。说起多杰,老人的儿子至今都满怀敬意。

这种救治事例不胜枚举。

为表达感激之情,很多患者执意答谢,都被多杰一一婉言谢绝。如果实在推脱不掉,他就让他们做一个自己从小在农村吃惯了的大馄锅(一种馍)送来,以了心愿。

救死扶伤尽天职

在历次突发公共事件中,作为全省呼吸领域的权威专家,多杰更是身先士卒、主动请缨,投身到艰难险恶的救援前线,从来没有提过任何要求、讲过任何条件。他常说:“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党把我从一个挡羊娃培养成一名医生,这种时候我没有理由不冲上去。”

2003年,面对肆虐的“非典”,他率领救治人员毫不犹豫地走上“抗非”第一线。在极容易被传染的情况下,他近距离接触疑似病例患者,进行预防诊治,几乎半年没有回过家。

2004年和2009年,在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和海南州兴海县发生严重的“肺鼠疫”疫情,他及时奔赴灾区临床一线诊治,不畏高寒缺氧,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被青海省卫生厅评为“兴海县人间鼠疫疫情处置工作先进个人”。

2006年,多杰担任《走进三江源》摄制组保健医生,跟随摄制组行程上万里,与摄制组成员风餐露宿、同甘共苦。多杰不但为他们制定了细致科学的医学保健方案,还每天为他们普及高原病常识,提前做好全方位的应急准备和防护措施。在他和摄制组成员朝夕相处的400多个日日夜夜里,没有发生一例因突发高原病而影响拍摄的事件。

2009年,西宁及周边地区受“甲流”侵袭,身为青海省甲流防控专家组一员,他积极投身危重患者的会诊、转诊及抢救工作,有时甚至全天呆在重症监护室。

2010年,玉树州发生强烈地震,多杰在第一时间向上级申请,赴玉树州医院及北京房舱医院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并任玉树州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医院接收的伤员大多伤势较重,满身土、两脚泥不说,有的还浑身是血。这样的场景让多杰心痛不已。为及时解除伤员痛苦,他白天黑夜不停诊治。在辽阔的巴塘草原,至今还流传着“好曼巴”(曼巴是藏语“医生”的意思)多杰的佳话。

多杰出色的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同行、社会各界及患者的肯定,他先后担任青海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感染科主任、院长助理,从一个普通医生逐渐成长为青海省呼吸科领军人物。

仁者到处人心暖

多杰常说:“医术再精湛,没有一颗仁心和慈爱之情,就不是一名好医生。”他不仅为患者解除病痛,还经常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引领医疗行业人文生态改善。

1995年,多杰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乡义诊时,偶然来到小女孩拉热草的家。拉热草当时八九岁,因家里经济困难即将辍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杰的内心极不平静,他决定资助这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继续上学。从此,多杰和拉热草结下了一段深厚的“父女情”。

20多年来,多杰不仅资助拉热草读完小学、中学,还辅导她顺利考上青海民族大学。大学期间,拉热草吃住在多杰家里。除了资助学费,多杰还为她提供每月的生活费。

在多杰一家的爱心呵护下,拉热草顺利完成学业,并在西宁一所医疗机构工作。现在,拉热草还常去多杰家,对她来说,那里已经是自己的家,多杰和他的爱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多杰的两个女儿就是自己的姐妹。

除了拉热草,多杰家里还常年聚集一群来自他偏远家乡的孩子。他们在多杰家里吃着大锅饭、睡着高低床,一批批地考上大学。他们都叫多杰“爸爸”,将他视为可亲可敬的长辈。

2009年,多杰接诊一位独自看病的高龄老人。他步履蹒跚、满身污垢的样子让多杰心里很不踏实。在详细诊断后,多杰特意询问了老人的住址。

下班后,多杰来到老人的家。这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煤房,屋里连电灯都没有,老人平日靠拾荒维持生活。了解情况后,多杰当即把老人接到医院,在科室的住院部为他安置了一个床位,并为他买来食物和新衣服,主动担负起老人的抚养及救治工作。从此以后,老人在医院有了一个临时的“家”。在多杰的带动下,科室的全体医护人员自发为老人捐款,每天轮流为他打饭、洗衣服。

治愈出院后,多杰四处为老人联系养老院,并自告奋勇地在监护人那一栏签上自己的名字。闲暇之余,多杰就会买上水果、日用品等,带着家人一起去探望老人,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感受到了许多欢乐和温暖。养老院的人们都以为多杰是这位汉族老人的亲儿子。

后来,老人因心肺功能严重下降,病重住院,多杰一直在病床前细致入微地照顾。老人病逝后,他还主动料理了后事。

就这样,多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为患者送上温暖与关怀,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感召着身边的人们。

钻研医术无止境

近30年的一线工作,使多杰积累了丰富的呼吸疾病诊治经验和高超的专业技能,但他并不满足,而是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把工作做得更精更好。他抓住一切参加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的机会,多次到国内外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前沿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理论。为了把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多杰非常注重临床经验的积累,并将高海拔地区人群的呼吸系统疾病当作主攻方向,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基层锻炼。2014年至2016年,他先后挂职担任青海省杂多县卫生局副局长、杂多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至今仍担任杂多县人民医院荣誉院长。基层第一线,常常出现他的身影。

多杰不但努力提升自己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手段,还积极带领基层医院提升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以帮助更多患者就近就医、缓解病痛。作为一名九三学社社员,他积极参与“九互合作”基地互助县呼吸专科医联体示范试点的建立工作,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切实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作为科室主任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多杰非常重视医疗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狠抓管理和服务,积极强化科内各项工作,并坚持将医学教育、科学研究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他常组织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疑难杂病的诊治问题,使大量疑难病例得到及时确诊。在这个过程中,他把自己的医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医生。他曾主持参与卫生部、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卫生计生委等科学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并在10余个学术团体任职。2011年,多杰荣获中华医学会“呼吸领域贡献奖”。他所在的科室连续多年被医院评为优秀科室,并被卫生部门评为全省重点科室。

2018年6月,多杰作为第18批中国援助布隆迪医疗队总队长,率3个医疗分队远赴布隆迪,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服务工作。在那里,多杰继续用他精湛的医术为人们解除病痛,用他的仁爱之心为中非友谊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青海省医生医院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萌萌兔医院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
认一认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