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丹
【教学内容】
拓展课程教学素材:《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3》。
【教学对象】二年级
【课前思考】
本课教学设计源自对小学低段数学拓展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尝试。在二年级数学拓展课中对课标内容进行设计研究,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特性与特征,从数学绘本中有趣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以绘本故事的发展为线索走进“漂亮的三角形”。
数学拓展课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坚守数学学科的本质。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一方面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蕴含着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简单分类、图形的拼组、多边形内角和等相关知识,力图通过阅读、思考与活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日后的知识贯通做铺垫。本课的重点是在分类、拼组、制作过程中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阅读引入,感受稳定性特征
1.呈现绘本扉页图: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静静地看一看,你看懂了什么?
2.亲手实践,直接感知:真的和故事中表达的一样吗?老师这儿正好有这样一个材料,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
3.互动体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原来的四边形容易变形,在对角加一根木板,再推一推,你又有什么感觉?(板书:稳)
你发现了什么新的图形?(板书:三角形)有了三角形后,图形更“稳”了。
【设计意图:借助扉页图中的数学故事,经历实物教具推拉,学生能更直观地感知四边形易变形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问题解决中,想到“在四边形的对角添加一根木板后可以更稳固”,从而找到新的图形——三角形,为贯穿整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4.学生阅读绘本:三角形除了“很稳”以外,还有哪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让我们打开绘本阅读吧!
5.小结:在绘本中你们看懂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了吗?绘本中有许多数学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漂亮的三角形”!
二、寻找三角形,感悟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1.走进图形王国:兄弟俩拿来了三张一样大的正方形彩纸。
你可以用折一折、叠一叠、摆一摆、拼一拼等方法创造出三角形吗?为什么说你创造出的是三角形?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绘本后,已对绘本故事有了初步的印象,用三张一样大的正方形彩纸创造出三角形时,顿时迸发出思维的灵感。有的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大大小小的三角形,有的通过两张正方形彩纸上下叠出小三角形,还有的按照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拼成三角形。在创造的过程中,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巩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寻找更多的三角形:哥哥拿来了一支笔,在图形上加了几条线,你们能找到更多的三角形吗?在电子白板上拖动,演示不同的三角形。
3.应用:判断三角形,渗透三角形的分类。
(1)现在进入了黑色图形大厅,请同学们翻到绘本第3页(如下图),指一指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反馈后课件进行分类整理)
重点讨论:最下方两个细细长长的三角形学生会有判断困难,要从“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的概念出发,进行辨析。
(2)这些不同的三角形你能分分类吗?说说理由。(根据学生的理解分类,不拘泥于标准)
(3)这些图形不是三角形,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为什么?(板书:长方形、梯形、五边形)
三、三角形拼组,体会密铺,发展空间观念
1.三角形归类:从刚才的图中找三角形,可以找到像下面1号、2号、3号这样三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1号:等边三角形
2号:底角均为45°的直角三角形
3 号:底角为 30°、60°的直角三角形
2.三角形拼组:三角形既不重叠也没有缝隙,密密地拼摆在一起,铺成了更大的图形。给你们很多个这三种形状的三角形,能动手拼摆出更大的图形吗?
3.动手操作,学生反馈作品:(1)说一说用了几号三角形?(2)拼摆出的是一个怎样的图形?(3)用了几个三角形?预设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每组给予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小图片,在拼组过程中关注操作提示,不重叠、没有缝隙、密密地拼摆在一起。进而摆拼成大的平面图形。开放的空间,发挥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图形的密铺,并能对拼摆出的图案进行整理。】
4.阅读绘本,欣赏密铺图案。
学生阅读绘本中的密铺,欣赏三角形变幻的魅力。
四、深入阅读,制作三角形折纸作品
1.三角形制作大厅,玩转折纸。
师:作品二中,还能找到别的三角形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思路:一个一个的数,有9个;四个四个的数,有3个;整个的看有1个,一共有“9+3+1=13(个)”。
2.继续阅读绘本,动手制作河童小精灵。
(1)你能看懂制作的步骤吗?同桌交流。
(2)微课播放制作步骤。
(3)小结:想做一个河童小精灵吗?老师特地给大家准备了制作材料。课后同学们可以亲手制作一只可爱的河童小精灵送给你的好伙伴。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眼于阅读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既有数学的阅读,例如,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将有序思考融于其中;又有说明书的阅读,引导学生有序阅读、边阅读边操作,这是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尝试,即使学生尚不具有这样的阅读能力,辅之以微课,也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制作任务。】
【课后回望】
一、依托绘本,培养阅读习惯,助力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笔者尝试将安野光雅《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3》中的《漂亮的三角形》篇章进行改编,使有趣的数学绘本故事与数学教材知识巧妙结合。让二年级学生经历静静地阅读,在故事情境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与特性,经历看图猜想推理等活动,提高数学绘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此外,为增强操作体验,制作了四边形教具,使学生在推、拉、固定等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呈现的创编绘本图文并茂,背后还蕴藏着三角形的相关数学概念,用最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了数学课堂。
二、互动分享,积累活动经验,实践感受三角形的魅力
笔者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同桌互动中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为学生积累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活动经验,使其直观认识到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形成更为丰富的三角形表象。学生在制作“河童小精灵”折、剪、粘等动手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无穷魅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欣赏三角形图形变幻,感受几何图形的美,学生增强了对数学的喜爱。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在玩中获得新知。设计的课中,丰富的图形素材、妙趣横生的折纸设计,让生动的课堂锦上添花。基于经验、贯通知识,深化情感、体验快乐,这就是拓展课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