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04-09 06:56:22,
关键词:控制性规划教学方法

,

(浙江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产出的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重视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该理念通过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最后制定教学评价体系,并以此来核准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保证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1-2]。成果导向教育倡导反向设计原则,基于毕业生毕业后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提出培养目标和方案,这种全新理念的培养方案有利于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多元化人才的成长[3]。城乡规划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城乡发展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是其目标之一,按照OBE理念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对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以浙江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课核心课程之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案例,在课程教学中尝试导入OBE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变被动的传授式的学习为主动探索性的学习,旨在探索一种符合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要求的专业培养模式,为浙江工业大学建立与“双一流”大学及国际接轨的教育模式助力。

一、基于OBE理念对既有课程教学体系评估

浙江工业大学于2000年依托建筑学专业创办城乡规划专业*原名为城市规划专业。,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的理论知识逐步被纳入到专业理论课《城市规划原理》中,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设计课程,《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至2012年才正式开设。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短,历届毕业生的“实战能力”存在不足。这种毕业生职业要求与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差异,很大原因是原有的教学体系已经却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城乡规划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现实要求。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动手与实践、沟通与交流、协作与配合是学习的基本要求,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动手能力弱、自主学习技能、口头表达、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均表现出与课程要求不匹配的情况,这也体现出课程在教学设计和安排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课程教学未能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以学生作为主体来认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划分,以自上而下式的框架式任务分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按程序式的阶段递进性学习的状态。如教学目标是对控规知识体系的分解,而未能体现学生具体技能的提升;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把控规项目编制内容按从“现状”到“规划”的顺序分解至教学进程中。偏于被动式的知识灌输和机械式成果制作使学生实际上难以真正领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涵[4],更难以对项目的操作技能做到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以毕业生职业成就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不明确

课程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作业虽然已开始与实际项目对接,但仍以“真题假做”为主,学生往往是在种种假设的前提下进行构思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项目背景,并规避了项目操作中各层面的利益权衡,难以做到对控规的真正理解。加之,每轮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是在固定的教师指导下完成一轮周期的课程设计任务,接触到实际规划设计团队机会较少,不利于多种思想交流。而教师以单方面指导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学生仍难以直接介入实际项目操作,与规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偏差。

(三)师生互动的紧密型双向考核体系不健全

现有课程的考核方式体现出以教师为主体的特征,难以全面考量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基于教师角度的考核与评价,可以相对公正、客观地考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成果作业的完成情况。但由于课上学习的时间有限,更多是师生之间就每个阶段成果的交流,而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在设计方面的探索、设计团队间的协作等更多还应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课外的表现情况是教师所无法清晰掌握的。所以,现有的考核与评价方式无法全面、深入衡量课程的学习究竟对学生起到了多大的促进、触动作用,更无法客观反映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

(四)动态持续的系统教学评估体系不全面

缺乏对课程学习效果的深入评价,针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难以有效核准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目前对课程的评价主要通过学评教系统,学生以评分的形式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服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整体评价。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详细评价,更无法深入对比教学目标的实际达成情况。针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来探索教学的改进,难以关注到课程学习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情况和对课程教学效果全面的反馈情况。

二、OBE理念下课程体系优化设计框架

在OBE 理念的指导下,改革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教学理念,应从“教什么”转变为“学什么”。教师从以“教授”和“指导”为主,转变为以“引导”和“启发”为主,使课程教学演变为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改变学生“任务式”完成设计作业的观点,真正把学习过程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教学改革立足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并及时完整地收集评价和反馈信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与学效果的评价和改进五个方面展开[5]。

(一)以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课程应顺应行业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改变知识传输式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分解为多个子目标对应教学内容的板块设置;基于课程目标反向设计教学策略,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为对教学目标的支撑,转变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教学模式。

(二)以学生研究能力为重心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置打破以成果为导向的板块划分,强化基于论证的过程导出成果,增加分析论证环节的比重,减少内容性成果环节的比重,锻炼创新能力与分析能力。在课程项目的启动阶段增加案例评析,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工程项目实践的过渡;项目开展后以专题的形式增加产业发展分析、定位及策略分析,融入现状分析与规划设计的衔接环节;在规划方案阶段,增加对用地布局与容量控制的分析论证;在控规图则的编制阶段增加地块城市设计,直观理解控制指标确定与城市设计间的动态修正。

(三)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变被动为主动,探索适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案例教学法、探究式问题学习法、教学研讨法、多途径教学互动法、混合授课法,将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四)以师生互评为主的特色考核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转变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评价模式,引入教师考评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传统的过程评价与终期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形成性成绩,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以及进步情况,关注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的总结性评价,并促进设计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协作分工。

(五)以课程效果为核心的动态评估体系

增加对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多种手段评价教学效果,建立持续改进的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在每次课程的开设期间,通过学生互评和自评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内容、特定能力提升方面的进步情况。对已开设过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在校生和历届毕业生展开调研,动态收集历次课程开设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三、OBE理念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根据OBE 理念的实施原则及步骤,先确定教学目标,采用清单式的方法反向设计教学实施策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设计教学内容板块,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地落实到教学内容板块中,并分类选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并建立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动态校核和修正(见图1)。

图1OBE理念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与“能力”两层面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要求间的匹配关系,该课程是专业学生需掌握规划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需具备的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能力的核心层面。由此,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两个层面,以知识目标为基础,以能力目标为导向。A:知识目标。A1:掌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程序和编制方法;A2: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完整和正确的表达方法。B:能力目标。B1:建立对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认知和理解能力;B2:提升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3:掌握并灵活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B4:提高口头表达、汇报与交流的能力;B5: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菜单”形式列出教学方法

M:教学方法。M1:案例教学法:把案例作为理论和项目实践之间的衔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提炼出理论知识点。M2:探究式问题学习法:变被动为主动,课内辅导点评与课外自主创新相结合,教师课内辅导的立足点在于点出问题、启发设计创新点,课外自主创新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每一次课,教师都应结合课程进度和下一次课程的主题有引导性地留给学生课下思考的问题。M3:教学研讨法:鼓励学生多说多议,学教互动,常规讨论与阶段集中汇报相结合,常规讨论采取一位教师对一个设计小组的方式;集中汇报分阶段共安排4次,注意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汇报中对结构和重点的把握、对时间的控制能力。M4:多途径教学互动法:搭建多途径平台实现师生间课内、课外的互动,综合利用QQ、微信、公众号等软件。M5:混合授课法:增强与其他高校、规划设计院等的校际、院际合作,拓展和利用校外的资源。

(三)以“板块”模式整合教学内容,分别选择教学方法

项目认知板块:包括选题、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内容,对应教学目标A1、B1、B4,选择教学方法M1、M3、M4。合理选题,与院、系及学科的产学研平台相结合,做到“真题真做”,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实际项目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学生组织仍以5人规模左右的设计小组为基本单位,选题确定后安排各组自行收集类似案例项目,借此加深对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理解,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项目实践的衔接。自选案例评析阶段安排第一次集中汇报,要求各设计小组针对不同案例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

现状分析板块:包括现状分析、现状成果制作(基础资料、现状图纸、专题研究报告)的内容。对应教学目标A1、A2、B2、B4、B5,选择教学方法M2、M3、M4。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强化对实际情况的把握,基于发展背景和现状发展基础,发掘现状问题。本阶段增加各设计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和自评,互评是针对现场及现状分析工作相互评价,自评是针对自身在现场调研、现状分析、现场成果制作中学习成效的自我评价。现状分析阶段安排第二次集中汇报。

用地规划板块:包括产业研究、定位分析、发展策略、用地布局、功能结构、综合交通、工程系统的规划、相对应的规划成果制作(规划图纸、文本、说明书)的内容。对应教学目标A1、A2、B2、B4、B5,选择教学方法M2、M3、M4。以专题形式增加产业发展研究、地区发展定位及规划策略分析,并增加对各类用地的量化控制分析。本阶段增加各设计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和自评,互评是专题及规划部分工作的相互评价,自评是针对自身在专题、策划和规划方案中学习成效的自评。用地规划阶段安排第三次集中汇报,邀请项目甲方或所在地主管部门领导参与汇报点评。

控制体系与城市设计板块:包括控规指标体系、图则、城市设计理论讲解、核心地块城市设计、相对应的规划成果制作(图则、城市设计图纸、文本、说明书)的内容[6]。对应教学目标A1、A2、B3、B4、B5,选择教学方法M2、M3、M4、M5。本阶段采取多元化教师团队混合授课的方式,联合城市设计方向的教师介入核心地块城市设计的指导。本阶段增加各设计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和自评,互评是图则及城市设计部分工作的相互评价,自评是针对自身在控制指标和建筑形态控制的互动中学习成效的自我评价。控制体系与城市设计阶段安排第四次最终成果的集中汇报,外聘知名规划设计院的总工或资深设计人员,直接参与学生最终设计成果的点评。

(四)以动态客观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

在现有的考核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增设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并动态贯穿整个课程始终,由此可以起到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过程控制,弱化最终成果,采用“3—3—4”的考核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与平时阶段作业占比30%(教师评定),课外自主创新与团队分工协作占比30%(学生互评和自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的最终成果占比40%(教师评定)。

(五)评价学习效果,制定持续改进制度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与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建立持续性的教学效果评价和改进制度[7]。纵向评价立足于对每学期的学生学习成效的对比,包括课程开设期间学生的互评和自评,以及课程开设期末对作业成果与历年作业成果的对比,重点在成果的形式、内容、创新性等方面;并通过采用向历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沟通交流、团队协作、阶段与最终成果、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教学是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中规划设计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承上启下,对提升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有深远的意义。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教学既是总体规划课程的深化和延续,又是修建性详细规划课程的铺垫,同时还与城市设计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学生对本课程的接受、认知与理解程度决定了日后在从业过程中是否能够较好地承担城市规划设计项目的能力。笔者教学改革探索的思路已在浙江工业大学城乡规划2014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正式推行,在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动手能力、自主学习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将逐步推行到2015级及以后的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海莺.基于OBE模式的地方工科院校课程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4):37-39.

[2] 凤权.OBE教育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31(3):81-85,95.

[3] 韩姗杉,王征.以OBE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持续改进——北理工专业建设工作推进纪实[EB/OL]. [2017-12-01].http://www.bit.edu.cn/xww/ lgxb21/148360.htm.

[4] 汪坚强.转型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53-59.

[5] 张艳明,马永俊,徐淑娟.读、议、练——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模式改革新方向[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75-78.

[6] 李配配,许娅琼,康蕾.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7(6):67-69.

[7] 刘晖,梁励韵.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中的形态、指标和价值观[J].价值工程,2013(2):202-204.

猜你喜欢
控制性规划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迎接“十三五”规划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