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摇曳的中国美

2018-04-08 09:08杨莹
魅力中国 2018年50期
关键词:缂丝材质传统文化

摘要:扇子在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团扇起源于何时已然不得知,西汉才女班婕妤曾作诗云:“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由此可见,至少在汉代团扇就已经出现于世。本文是以文献资料作为参考,进而浅析团扇工艺随着时间的演变扇面及扇骨的材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及缂丝工艺的出现对团扇文化的影响。同时通过文人笔下的万种风情,加上遮面的美人,让我们发现了传统文化这个大宝藏带来的另一种中国美。

关键词 历史时期;缂丝;材质;传统文化;中国美

团扇,形状取决于傍晚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取其名则是因其形状,因此将其称之为“纨扇”或“团扇”,后人也称其为“合欢扇”。之后又因宫中大多使用团扇,所以又称其为宫扇。自古以来,团扇虽然只是闺阁小物,却也包罗万象,多种传统工艺都应用于其之上,然而不同的工艺与多种精致的材料相结合,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构思。这小而精致的画面背后,包含了匠人们太多太多的心意。

一、缂丝与团扇相遇

缂丝团扇是团扇中及其少见的珍品。其中以团扇中所使用的材料——缂丝最为珍贵。缂丝的起源很早,早在春秋战国中期就已经出现,而在唐代缂丝的使用便比较普遍。据记载,宋代是缂丝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然而伴随着传统手工艺的不断演变,元代便已出现了缂丝团扇。明清时期的缂丝团扇,便出现众多使用者,已被普遍应用于世,而且品相精美。但缂丝团扇所代表的也是中国丝绸中的最高水准,若非皇室贵族,名门豪者,及难获得此扇。缂丝技术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不能被机器所取缔的传统手工艺技术。

缂丝,是我国传统丝绸工艺品中的点睛之笔。是凭靠生蚕丝作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的编织方法。也称“通经断纬”的织法。这种织法十分的复杂繁琐,古人曾用“妇人一衣,终岁可就”来生动的形容缂丝工艺的繁琐。每更换一种颜色,就要去换另外一只小梭,因此,每幅作品由于颜色的多种多样,因此需要数以万计的梭子。花费时间也都需要数月乃至一年以上的时间,耗费时间极长。也因此便有了“一寸缂丝,一寸金。”古人形容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因此所谓的“通经断纬”,即指此意。其成品的花纹,正反面如一。

缂丝工艺,自唐代以来,便流传开来。在传统手工艺中,缂丝这种技法常常被用来去表现那些精致的色彩过渡和转折上。就装饰效果而言,同其他材质相比较,缂丝的表现方式真的可谓是层次丰富,活灵活现。也因此缂丝工艺一直被应用于皇家。

当缂丝工艺与团扇相遇,就已然互相成就了彼此的美好,经纬显现出花纹,同时编制其边界。如雕琢镂刻,且富有双面立体感。由此看来,缂丝与团扇的结合,简直就是一幅精美绝伦的无价艺术品。

二、团扇的筋骨

目前市場上的团扇工艺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简单化,形式也日渐单一。在形式上不过是带包边的框,配上湘妃竹、云竹、或是紫竹扇柄。然而传统中的团扇还有很多可以去发掘的美。

扇子形状也摆脱了圆形的束缚,渐渐演变出了长圆、葵花、六角、扁圆、蕉叶等形状。就扇面而言,除了缂丝工艺,扇面上慢慢也出现了刺绣工艺,后来文人墨客也作画于扇面。扇面上时常绣以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每当大家闺阁的女子手持团扇轻轻摇摆,伴随着一阵微风徐来,不但表现出女主人贤淑、文静的姿态,同时又完美的映现出那股女性天真活泼的本性。

扇柄则多以木、竹、骨等材料精雕细琢制作而成,竹制如湘妃竹、凤眼、梅鹿、紫竹、玉竹等。同时也可以配合工艺加以装饰,例如金银錾刻镶嵌、烙画、雕刻、结绳、大漆等。

扇坠也不仅仅局限于人造丝去做点缀,扇坠的作用相当于一张文化名片,因此也可以大胆的采用真丝与老物相匹配,玉器、翡翠、牛角、老银等……如果有可能的话,一个多宝串也不为过。而在古代,时节不同,人们所选取的扇坠材质也不同。夏季大多采用伽楠、沉香,香风阵阵,风雅且提神。而到了秋冬季节,古人大多采取玉或者玛瑙、琥珀等质地温润的扇坠,为的是与服饰相配,显现出精致不凡的气质。玉扇坠是古代最为常见的材质,与儒家观点分不开,当玉被赋予人格化,代表的则是道德精髓,同时也象征着高雅的品行。因此玉扇坠更为常见,更多的受人追捧。

三、团扇,团扇美人遮面

古代的男性,往往喜欢手持一把折扇,然后对祖国大好河山慷慨陈辞,而女性则喜好手持一把团扇娇滴滴的半遮面。团扇,自古便紧密联系着美人。向来对美人团扇,我们都有一种柔软的情愫,每把扇子的背后,藏着女人的命运,时而妩媚、时而娇羞、时而凄凉惨淡,在文人笔下凝聚着万千种与众不同的风情。

“团扇摇摇,美人枭枭。”团扇向来与素手执扇的美人撇不开关系。梁武帝曾作诗其意为少女轻摇弱腕,清风跟随者她柔和的姿态和动作缓缓徐来。少女身上的香气也随风飘散。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大多的团扇诗,也大都与其相似。描绘出脂粉香气,艳丽的女性之美。就这样团扇从纳凉的物品,到后来演变成女子手中的装饰之物。遮遮掩掩,似透不透,反而更增添了女子的风韵。

如记载中所见,团扇在古时常被女子用来掩面,以此衬托出羞怯与自重。诗文中便有“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样的诗句。古代女子不能在公共场合露面,因此出门必会携带一把团扇用以遮面。这个习惯一直沿袭至宋。团扇似掩非掩、似露非露之间的魅力,更是凭借其轻薄的材质,得到了最大的展现。

现如今当我们以为只得在影视戏曲中重温团扇的摇曳生姿时,刘雯手中一把把精致惊艳的团扇却悄悄浮出水面,光鲜的背后也提醒着我们尚未失落的中国美,也让我们透过团扇发觉了中国的另一种美。

传统文化是个大宝藏,团扇则是一个贯穿历史的媒介,一把好的团扇融合了十余种传统手工艺,修复至创新,都是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一种表现。就团扇而言,老的团扇固然完美,但在老的团扇基础上加以现代的设计元素,固然是在保护文物的初衷上加以继承。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保存传统手工艺的长久和持续。让人们不忘旧物,艺术长存。

参考文献

[1]黄乔.了不起的匠人.

[2]孙玉娟.女性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视觉转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杨莹,性别:女,出生年月:1995年10月。出生地:辽宁大连,在读学校:沈阳大学美术学院 研究生,专业:民间美术研究与应用;作品《生生不息》曾被入选为优秀毕业生设计。

猜你喜欢
缂丝材质传统文化
刚柔并济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焱鼎—KE演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织中之圣”藏巷陌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