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慕课(MOOC)建构原则审思

2018-04-08 07:36王春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3期
关键词:原则高校

王春英

摘要:随着慕课的兴起,是否应将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借以突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面临的师资力量短缺、大班授课、教学方法固化、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的困扰就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本文认为,应紧紧抓住慕课带来的教学改革契机,充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教学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导向,将慕课纳入教学评估监管的范畴,合理规划,实现资源整合,建立师师、师生之间的沟通机制等,从而形成思想政治理论慕课发展的基本范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慕课;原则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的普及,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颖的教学模式——MOOC应运而生。所谓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文音译为慕课(下文统一用此译文表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慕课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和人数局限,在线互动交流环节使个性化教学需求的满足成为可能,极大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助力了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慕课理念和西方大学的实践范例引入国内之后,很快受到教育界的热捧,并且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股席卷全国的慕课热潮。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慕课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案。

目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的建构已经从理论构想阶段进入了教学实践领域,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著名高校相继推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受众的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的热度及取得的积极效果令人欣喜。然而,作为一种创新性尝试,在慕课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如复旦大学顾钰民教授通过一系列尖锐的追问所指出的那样,对于“‘慕课教学形式是否符合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是否遵循思政课自身的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等问题,必须给予恰切的回应和考量。笔者认为,对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既不能过分陶醉于当下突破式发展的繁榮表象,同时也不能因为“唱衰”论者的存在而裹步不前,而应充分把握慕课带来的教学改革契机,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而解决问题的路径则在于,通过对前期慕课实践经验的理性审思,澄清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的建构原则,形成广泛共识基础上的发展范式。

一、坚持原则导向,说好中国话语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成果传播的重要载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基本原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及教学方法的悉心推敲,出色地完成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而内化为学生思想体系的艰巨任务。2014年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广大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3.9%的高校学生认同“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92.1%的高校学生认为“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97.6%的高校学生认可“诚信是做人之本”;93.2%的高校学生认同“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比例达94.2%,比上年增长6.5个百分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辛苦付出密不可分,也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守社会主义思想原则的重要性。

在慕课这一新的教育空间,广大思政课教师应继续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阵地,使慕课成为有效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新途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清除了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技术等障碍,使信息的瞬间传播有了便捷通道,传播的受众范围也空前扩大,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极大。当兴起于西方的慕课伴着信息之流乘风破浪来到中国学子们面前之时,与世界前沿知识同步带来的惊喜不言而喻。因此,中国青少年对慕课的接受几乎毫无障碍。特别是来自异域教授的新鲜感及他们所传播的与国内不同的价值观念很能博得年轻人的眼球。因此,不经意间,慕课平台已经成为了中西方社会思潮交汇的最前沿。借慕课平台传播的西方价值观对我国青年人的影响不容小觑。如,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网络公开课——公正课在中国人气颇高,非常受网民欢迎,每节课参与讨论的网友都超过万人,而对网民价值观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一位网友的留言写道:“我一直都知道有网易公开课,但直到前天才认真看,我选了最热门的‘公正,该如何做好。刚看了十五分钟我就明白为什么这是最热门的:因为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学习的从思想品德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都太肤浅、太教条,完全禁锢了我的思想。” 这种观点代表了一种倾向,值得我们保持敏感和关注。

为了有效应对慕课带来的西方价值观传播的新挑战,广大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一方面要继续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同时还要强化内功,化挑战为机遇,打造出优秀的本土慕课,说好中国话语,在互联网这个公平的竞争平台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挣得一席之地,借慕课传播中国时代的最强音。在这一方面,学界的同人已经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据报道,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务中副教授主讲的《毛泽东思想概论》登陆国际三大MOOC平台之一的edX,全世界选课人数将近三千人,分布于124个国家和地区,选课人数前三位的分别为美国、中国和英国。 这一迹象表明,世界对崛起中的中国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国度正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我们应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打造高品质的思想政治理论慕课,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堂大课,让世界不仅喜欢中国制造的产品,更能认可中国理念,提升我国在世界的文化影响,使其与经济大国的形象相匹配。

二、纳入评估体系,保证课程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专门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方向上的指导。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进行评估,督查中央文件的落实情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慕课不断推出、大学生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的情况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忽视对慕课教学质量的监管与评估。不能因为教学从教室转移到了网络,使其成为无人问津的自由空间。要对课程设置的科目、教学内容、学时的保障、学生在线学习的真实性、成绩考核的科学性等问题进行调研和论证。应时刻谨记,慕课只是思想政治理论的新载体,开设慕课的宗旨是为了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优化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慕课依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另立门户言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无关的话语体系,因而,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防止借慕课之名削减学时,只培养部分“明星教师”,忽视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等问题的出现,必须将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纳入到评估体系当中,建立适合慕课的评价标准,加强对慕课发展的宏观指导,确保慕课不会背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方向。

三、实现资源整合,打造慕课精品

慕课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几十分钟流畅的画面,需要教师和诸多工作人员数倍于此的时间做准备。作为第一个推出中文MOOC平台并承接诸多清华北大MOOC课程的过来人公开课创始人张有明在接受采访时总结道:“一个完整的MOOC团队是非常复杂的,包括项目经理、助教、志愿者、制作人、摄制团队、后期制作、运营人员;整个制作流程也很长,包括选题、知识点设计、拍宣传片、集中摄制、后期制作、测试反馈、运营 数据;……教师为制作MOOC课程,平均一个小时的视频,至少要十倍到二十倍的时间做前期课程内容的准备,即使这个教师的课讲得已经非常熟了。” 复杂的制作流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的投入,因此,如果不打破学校和地域的限制,盲目发展慕课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目前,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与平台公司合作的方式发展慕课,这种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模式值得推广借鉴。因此,高校在研发思想政治理论慕课时可以考虑与已有的成熟的技术平台合作,而无须重新设置一套慕课制作体系,这样既可以保障制作技术的精良,也避免了资金设备投入的浪费。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对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的发展布局进行规划,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入。譬如,每个省可以结合自己的省情,整合省内的教师资源,集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的制作,而无须每个学校都自成体系。这既适应了地域文化特殊性的要求,也可以节约大量的制作成本。

一门优秀慕课受人欢迎的关键不仅在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新颖的授课方式,更在于内容的精良。参与慕课学习的学生一方面是为了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最重要的还在于对聆听名师、良师授课的渴望。因此,要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通过严谨认真的教学研讨,选择精当的教学内容,呈现最佳的教学过程,力争最优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打破校际间的壁垒,加强不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合作,选取传统课堂上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吹响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的冲锋号;在尊重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思想中的困惑确定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师新媒体技术的培训及对慕课教学方式的适应。高质量的慕课不是课堂教学的影像资料,而是对传统课堂的精细加工。要去除日常教学中繁冗的环节及没必要的重复,同时要培养教师在镜头前的自如感,话语表达得亲切及流畅。此外,最佳教学效果的呈现还需要精心的后期制作给予保证。课程录制完成之后,后期加工也非常重要。如剪辑、知识点的切分、加入特效、问题设计与内容的贴合等;要定期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完善升级。如此的严谨设计及技术保障才能打造出精品的慕课。

四、完善授课环节,建立沟通机制

慕课与传统网络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环节。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好线上线下的配合,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一)线上教师与面授教师的沟通

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的教学任务是由线上教师与面授教师共同完成的。正如参与学习的学生及某些反对慕課的教师所反映的那样,如果仅有单纯的线上教学会缺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及问题的即时交流,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思想情感的沟通交流又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必须保证线下课时的落实,弥补线上教学的缺失。当前,大多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的学校,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任务是由不同的教师来完成的,特别是加入课程联盟的一些大学。因此,必须加强线上教师与面授教师的沟通,把面授教师作为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线上教师的直接沟通,精准把握线上教师的教学意图及效果期待,同时把面授中学生反馈的问题传达给线上教师,以便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二)授课教师与助教的沟通

思想政治理论慕课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增加了交流互动的环节,教学工作量也因此倍增,因此传统教学中的助教重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需要帮助授课教师完成大量的在线交流工作。如在线作业的批改、问题的解答、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等。目前,许多学校的助教是由优秀的学生来兼任的。尽管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优于普通学生,但是身份角色的转换毕竟是一个大的挑战。因此,应该经常性地组织由授课教师担纲的助教培训,提高他们的助教质量,甚至可以选取优秀的助教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后备力量来悉心培养。

(三)助教与学生的沟通

教与学的在线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面对面交流的缺失,与此同时,由于线上交流避免了面对面的情境压力,反而会使得问题更加真实、更加尖锐果。因此,必须建立相关制度保障在线交流的效果和时效,从而保护学生参与慕课学习的积极性。正如前文所言,在助教与授课教师的沟通渠道畅通的情况下,助教要通过对学生问题的筛选和甄别,实现学生反馈情况的上传下达。他们无法驾驭的问题及时向授课教师请教,给予学生高质量的回应。同时要严格在线交流的互动规则,如在多长时间内对学生的作业及提出的疑问给予回应等,从而避免使在线交流沦为形式。此外,让助教有机会参与到与学生的线下互动,对于他们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有裨益。

总之,笔者认为,应当对思想政治理论慕课这一新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给予充分认可和支持,把握慕课发展带来的教学改革契机,理性看待已经取得的经验教训,就慕课的发展原则及机制的建构达成广泛共识,通过传统课堂与慕课的优势互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编辑∕王剑慧

猜你喜欢
原则高校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