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的理论概述和方法实践应用

2018-04-08 07:36彭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3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实践方法

彭丽

摘要:翻译是一门学科,它使语言和文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通过译语传达原语的意思,传递文化、科学等各方面的信息,使不同国家在对文化、科学等领域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达成统一和协调。本文将通过分析和总结等方法,给读者展示出英语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英语翻译;翻译目的论与理论;方法;实践

一、英语翻译的定性

英语翻译(English Translation)我们通常可以从字面去理解,就是两种语言的沟通。但是笔者对英语翻译进行了全面解译和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

(一)什么是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将英语的意思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工作。它要求译者拥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能够完完全全表现出英语原本的意思。这是一种不同语言间进行互相表达的活动。

(二)英语翻译的分类

简单的说,翻译包括口译 (Interpretation) 和笔译 (Translation)。按其处理方式来分,又有全译、摘译和编译。关于翻译的分类,讨论的论述很多,但其始终处于一种既很重要,但又似乎没有必要的矛盾中。在我国自汉代佛经翻译开始就有了“直译”“意译”之争,一直延续至今。所谓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就是根据原文词语的本义及顺序进行翻译而不做改变,译文形式与内容都与原文一致。意译(fre Mantic Translation)就是根据本族语表达习惯,译文在形式上以原文为标准,不必囿于原文的用词、结构、比喻或形象,而在表达形式上随译者的理解用恰当的译文、读者容易理解的本族语言忠实地表达出来。

二、英语翻译目的论和理论

中西方翻译家比比皆是,翻译理论百家争鸣,笔者对中西方翻译理论进行概述和总结,供读者借鉴。

1.翻译理论目的论:中西译论因其不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习惯,所以形成了彼此相异的译论体系。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最早是从德国兴起,是德國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和核心理论,在当时德国的翻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世界的翻译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如德国功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费米尔认为的那样: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2.西方翻译理论学派:西方当代翻译的理论流派分为:古典译论、现代译论、当代译论。但是在谭载喜介绍西方翻译理论时,却将西方翻译理论分为四大学派:布拉格学派、伦敦派、美国结构派、交际理论派。而柯平在《西方翻译理论浅析》一文中介绍了六大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文学文化学派、结构学派、社会符号学派。1969年,奈达和沃德提出了四大学派:语文、语言、语言交际理论、社会符号四大学派。我认为不论怎样划分学派,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以自己的方法,按照自己的目的,完成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交流。西方的翻译论讲究百花齐放,比如多雷的翻译五则、德莱顿的翻译三分体、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等。

3.中国翻译理论综述。第一是桐城派翻译理论家严复,他在《天演论》提出“信”“达”“雅”三原则,这三个字影响之大,可以说是“世界之最”。第二是鲁迅,他用“信顺”两个字修正了过时的“雅”字。提出了中国文字“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主张力求易解,保存原著的风姿。第三是郭沫若,他提出了“创作论”观点,他认为文学翻译等于创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并且说文学翻译越雅越好。第四是朱光潜,他用孔子的话“从心所欲不逾矩”作为艺术成熟的标志。第五是傅雷,他提出“神似”的翻译理论。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傅雷,一生译著丰富,以传神为特色,他提出了“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理论。第六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钱锺书,他提出了“化境”的翻译理论。其译出的作品达到非常唯美的程度,他认为这是翻译的最高境界。第七是林语堂,他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和翻译家。他和国际著名历史学家邓嗣禹同期,并且共过事。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这在他所译的陶渊明名篇《归去来兮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七大理论覆盖了整个中国翻译界。

三、英语翻译方法的总结

笔者翻阅了很多有关翻译方面的著作,初步学习了众家翻译之方法,经过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总结出四种翻译方法。

1.直译法——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即是忠实原文的意思,也就是遵循“信”字原则。例如:我在翻译邓嗣禹一篇论文时,80%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如题目Wang Fuzhis Historical View and His History Works,我就译为《王夫之的历史观和历史著述》。这篇论文发表在2013年8月的《社会科学论坛》杂志上。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直译的误区。比如: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这句话我们不译为:聪明的人从不犯错误,而是应译为:无论多么聪明人也难免犯错误。这就需要译者多翻译作品,多积累经验。

2.意译法——是根据文字的大意来翻译。它只是保留原文的内容,不保留原文的形式。例如:Some New Light On The Nine Move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Fall Of the Manchu Dynasty这是文章题目,那么我根据文章的内容,把它译成:《关于〈捻军及其游击战〉一书的新亮点》。这篇文章发表在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汉学研究》2017年秋冬卷上。应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中国词语不能直译。例如“七上八下 ”在中文的意思是表示心情不稳定,则译成up and down.

3.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不达意组,前后含意重复。遇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应注意的是省略不是删掉,而是用简明的语句,表达出其含义。例如:We took this opportunity to you that we are now stoping to make your goods at once.如果我们直译起来比较繁琐。我们可以采取省略法译成:兹公告,即日停运货品。

4.增添法——为了要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例如: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译成: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添了谓语,以保证整句意思的完整。

四、英语翻译理论的实践

英语翻译重在实践,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将我们掌握的英语理论应用到英语翻译的实践中,在英语翻译的实践中应用良好的方法,便可以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从而翻译出更好文章来。那么如何翻译好一篇文章呢?笔者认为译者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正确的认知。翻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因认知制约和认知方式的差异,译文便有了不同的翻译结果。这是翻译的第一个阶段,万事开头难,这一阶段非常重要。所谓的认识就是对一句或者一段话有一个正确理解。例如The new father wore a proud smile。有人理解错了,将The new father译成了继父。正确的译法应为:刚做了父亲的那个人。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不同译法。这就体现了人的认知差异。

2.极强的实践。翻译像写作一样,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反复的练习,艰苦的锻炼,要从长期的实践中仔细摸索,积累经验,最后才能达到成熟,但这些经验只有经过认真刻苦的实践与锻炼,才能变为已有。翻译中实践比理论更重要,实践可以升华为理论,理论代替不了实践。正如傅雷所说:“翻译重在实践。”要想提高翻译水平,必须亲自动手。

3.非凡的创造。茅盾先生说:这样翻译的过程,是把译者和原作者合而为一,好像原作者用另外一国文字写成自己的作品,这样的翻译既需要译者发挥工作上的创造性,而又要忠实原作的意图……如何发挥创造性呢?要有三个条件,理解要深,英语要好,精益求精。

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词。尽量灵活多样,读起来比较顺。在英语翻译中忌讳一词重复使用,并且重复翻译。二是句子,汉语的句子比较松散,连词用得不多,但意思是连贯的,这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意合”。英语句子比较紧凑,句子内部连接之处,一般都要用具体的词语来体现,也就是王力先生所说的“形合”。这句子中间的连接往往就是需要译者发挥创造性的地方。比如十九大习总书记的报告中很多的翻译金句,便能体现一个译者的翻译水平,比如我很喜欢的一句译文便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便译成:Never forgot why you started,and you can accomplish your mission.

参考文献:

[1]赵桂华.翻译理论与技巧[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M].北京:外語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编辑∕王剑慧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实践方法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