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新研究

2018-04-08 07:36李洪侠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互联网+政治

李洪侠

摘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逐步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路径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在分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创新方案。

关键字:“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环境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面对错综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民办高等院校以“互联网+”为契机,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实施战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互联网+”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所谓的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即根据现实条件下的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在遵循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先导,在指导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潜在影响的一切因素总和。

(一)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对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较大,与之相对比,新时期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的作用下,其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在资源共享的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加速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进程,另一方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领域,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提高。

(二)信息流通渠道的多样化

报刊、广播、会议等是民办高校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要途径,因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对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具有一定的限制。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沟通方式,不仅缩短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沟通距离,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信息沟通方式单一化的僵局,为学生捕捉实效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带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

(三)影响作用的广泛化

民办高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指导作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时间上更加灵活,在预见社会发展方面体现了更多的能动性;“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空间上更加灵活,大量信息跨区域、跨国别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实效性,增进了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其动态的开放性,使受教群体能够及时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信息。

(四)学习方式的新颖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模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互联网硬件设施的优势方面,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紧密结合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条件逐步改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兴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任务与进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这不失为一种双赢的举措。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

当今社会,互联网逐渐成为民办高校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一定程度上讲,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环境建设因受诸多因素的限制,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高校重视力度不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逐渐成了民办高校创新思想政治环境建设的有力武器,民办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建设氛围。但民办高校因受时间、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将互联网真正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二,网络垃圾泛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互联网影响作用的广泛化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环境建设的转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与此同时,一方面网络色情、暴力、垃圾信息的传播严重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网络色情、暴力、垃圾信息的传播不仅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学生的学业也造成了严重影響,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暴力倾向,乃至触碰法律的底线。

第三,西方文化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络空间成了各国交流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的主要场所,各个国家互通有无,这一方面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患。例如,西方恐怖分子颠倒黑白、扭曲事实等行为严重影响网络治安环境,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冲击,部分学生崇洋媚外,严重者甚至出卖国家信息,对校园环境乃至国家安全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第四,网络环境监管力度不善。互联网在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环境建设的同时,也为我国网络环境建设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现阶段,我国缺乏相对完善的网络监督机构,部分民办高校尚未将互联网环境建设的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网络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隐患问题由此产生。

三、基于“互联网+”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互联网已逐渐成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大势。基于“互联网+”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组织的民办高校应拓宽外部环境,利用民办高校特有的内部优势,趋利避害,克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弊端,构建适合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一)夯实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O2O互动平台

民办高校立足本校实际,加强校园互联网基础工程设施建设,通过建设与维护校园网、共享网络资源等方式增进对高校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建设;研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软件,寻找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真正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打造线上+线下(O2O)的教育互动平台,采用面授的授课形式,充分利用PC(Personal Computer)设备,使互联网在课程培训、师资力量培养、运营方式上呈现出不同于常规教育的新颖之处,也对学生的思想、心理、人格、品质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协调好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坚持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促进网上网下的良性互动,形成“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二)以先进文化为指引,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氛围

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创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制高点,引导学生开辟互联网思想政治建设活动的新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互联网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互联网辩论赛、网络咨询等方式,逐步升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由此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思想政治建设文化氛围。

(三)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管力度,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明确网络思想政治环境建设的管理部门,落实具体责任,形成职责分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新局面;制定适合民办高校发展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保障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全员参与”落实的工作制度,打造硬软件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监督反馈机制,通过设立学生信息反馈员、意见采集箱等方式,搭建起家庭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反馈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实效性。

(四)净化互联网空间环境,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新平台

互联网在民办高校的普及与发展,为高校学生接触世界开辟了新路径。民办高校应以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氛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民办高校特有的环境优势,净化互联网空间环境;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鼓励学生文明上网;利用新型网络技术,加强对互联网空间的监控力度,通过在校园网络平台安装实时监控软件等方式,对信息进行过滤处理,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指导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互联网 +”背景下谋求发展,就要“投其所好”,按照当下“互联网 +”观念进行科学分析、建设。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对高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过夯实互联网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先进文化为指引、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管力度、净化互联网空间环境等方式,开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新局面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so.com/doc/7869991-8144086.html.

[2] 錢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新媒体思政,2015(11).

[3] 李晓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 +”背景下的有效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互联网+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