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 陈伟娜 李美羽
摘 要:人才支撑体系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政府、企业和高校三个主体互动的人才支撑体系,分析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战略性层面、企业层面和高校层面提出了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才支撑体系 政府 高校 企业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内涵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于知识和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扶持与推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保证,人才支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战略性人才支撑体系就是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的一个保证人才供给的综合性系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是指为了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而建立的一个具有多元性、层次性、动态性和整体性的人才运行平台系统。该系统以人才资源为核心,由政府、相关企业和高校3个主体组成,通过主体之间的协同与互动,使得多种渠道的信息相互交换,使人才资源的吸引政策、高校人才培育专业和教育方式、企业激励和评价政策、人才流动趋势、资金投入导向、人才服务等有利于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需求,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合理匹配,使人才资源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政府、相关企业和高校教育3个主体及其相互协同和互动上都还存在问题。
(一)政府层面
1.人才理念与人才科技政策分析
河北省越来越重视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出人才强省战略,编制了《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百人计划”“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三三三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项目,选拔培养了一大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但是针对目前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专门的人才吸引、人才优惠政策,也没有专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供需目录,再加上人才政策的范围广泛,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统筹安排,宣传力度不够等,导致河北的高层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员严重不足。
2.人才总量与研发机构分析
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以人才结构调整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5年底,河北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达191.5万人,高技能人才136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36.7万人和40.2万人。但是,由于京津两地强大的虹吸效应,以及周边省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优于河北省,加剧了我省科技人员的流失,造成我省科技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新兴产业的需求。
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园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驱动器,2010年以后,河北省不断加强各级人才载体建设,成效显著,但与京津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3.人才服务机制分析
人才服务机制是关于人才引进、培育、激励等工作的服务平台及其相关配套措施,集中体现在人才服务机构的数量、服务的质量和相关政策的落实及其人才服务与产业项目的有机融合上。目前,河北省的人才服务机构数量上严重不足,且人才服务机构层次较低,服务水平不高,没有与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匹配的专业人才服务机构,造成了发现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难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省内没有专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和技术状况的统计和分析机构,从而导致河北省新兴产业的人才培育与现实相脱节,导致短期、中期和长期人才都难以支撑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企业层面
河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发展起步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虽然多数企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初步设计,但是制度系统性差,人才理念落后,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员工的满意度不高。
1.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等不具有吸引力,引进人才随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生长能力较差,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具体的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没有为企业的发展储备相关的后备人才,而是在需要用人时才去招人,而且给出的薪酬水平不具吸引力,所以招人困难,不能支持企业长远发展。
2.培训少,培训机制不健全
“重使用、轻培养”的人才理念泛滥,导致培养人才所投入的資金和时间少之又少,且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与职业发展相关的培训。再加上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性差,每个企业各自为战,企业间的相互学习或换岗培训几乎没有。
3.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主要包括薪酬、工作环境、奖励、晋升和职业发展方面。调查显示,第一,在薪酬方面,科技类人才和管理类人才普遍认为目前企业的薪酬与福利待遇低,不利于留住人才。第二,在奖励方面,认为企业目前的奖励机制单一,应该设立灵活的奖励机制。第三,在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方面,大多数企业的科技人员认为企业对科技人员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应该针对科技人员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增加培训机会,改进现有的绩效管理制度,完善晋升机制,建立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三)高校和职业院校层面
高校和职业院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重要输出地,但是河北省的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区域布局、层次结构、专业设置等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相适应,导致了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存量严重不足,从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人才动力不足。
1.人才的供给量远远满足不了人才的需求量
姜兴等(2013)针对河北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科技、管理和技能3类人才的紧缺状况进行调查,人才需求总量为93312名(详见下表)。其中,新材料产业的紧缺状况最为突出,占所有紧缺人才的45.01%,但是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中,河北省只有河北工业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两所高校开设功能材料专业,且2013年的材料与能源类的毕业生只有3004名(2014年河北经济年鉴数据),远远低于53936的需求量,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着这两个新兴产业的发展。
2.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层次结构与人才需求不匹配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紧缺人才中科技类人才占16.85%,管理类人才占15.2%,技能类人才也就是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专业技术工人占67.96%。从学历层次上看,本科的需求量占21.94%,本科以下的需求量最多,占到了63.78%。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最缺乏的人才是高职类院校培养的专业技能类人才。但是截至2015年5月,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有57所,其中民办院校22所,高职(专科)院校61所,这样的层次结构注重的是科技类和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忽视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现实企业需求严重不符。而且河北省高校的专业设置重复建设严重;与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相适应的新学科、新专业力量十分薄弱,特别是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研发人才和一线技术人才普遍缺乏。
3.高校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落后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复合性的全面发展人才,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都较强。而现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后,知识的更新速度落后于企业实际的需要,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的落地和技能的培养,导致了很多新兴产业领域找不到适合的复合型人才和技术人才。
(四)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互动方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的3个主体——政府、企业和高校是协调互动的,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引导者,是人才信息建设的主体,是人才支撑体系平台的组织者,是人才支撑体系能否建设的关键。企业是人才支撑体系的主体,是人才需求信息的提供者,是人才管理的核心。高校是人才的摇篮和输出地,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变革者,根据人才的紧缺情况、供需状况、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以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但河北省目前还没有实现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协调互动,政府没有搭建相关的沟通服务平台,提供行业的人才供需信息、人才结构及各类人员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官方统计信息。并且各方面优惠性政策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导致人才的引进难,政策落实难;企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企业之间互相学习与合作少;高校对市场需求关心少,改革滞后,不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人才支撑。
三、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建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服务站或者服务平台统一部署和规划人才支撑体系
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建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服务站(服务平台)统一部署和规划人才支撑体系。其主要工作内容应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人才信息建设,定期收集和整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各类人才需求信息,收集整理企业人才规划和人才结构及培训和薪酬待遇等信息,收集整理劳动力市场人才供需信息,并定期在公开的网站或其他媒体上发布,以调整人才培养和人才的合理流动,使政府、相关企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一致。二是更多的倾斜性政策的一站式服务,即把原来分散式的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人才优惠政策都由服务站来办理,简化流程,提高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效率,如申报各级科技人才项目,申报科技载体、孵化器,申报企业人才津贴等人才优惠政策等。三是在企业和高校、职业院校之间搭建沟通和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二)企业要改革人才管理观念,构建全新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首先,企业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次,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树立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怎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保留人才、激励人才。第三,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程度。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打造人才供应链;重视现有人员的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把现有的人才利用好;构建全面薪酬体系,调动员工积极性;建立关心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把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有机结合,使人才真正成为企业的发动机。
(三)高校改变培养模式,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高校在專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都需要创新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的人才。首先,改革高校专业设置,加快培育相关产业的紧缺专业人才。其次,改变培养模式,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第三,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高校要开放办学,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输送教师到企业一线去,丰富实践技能,同时邀请企业人员担任高校校外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研讨,设计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和高校制定定向培养人才计划,专门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
总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是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河北省要从政府、相关企业和高校三个方面建立人才支撑体系,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北省人才政策不断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hb/2016-01/29/content_23304011.htm,2016-01-29.
[2]姜兴.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特征及开发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34).
[3]段学森等.河北省新兴产业应用型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
责任编辑: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