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 以生为本的课堂

2018-04-08 07:37孙大鹏陈太明于秀华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棱长个面顶点

孙大鹏 陈太明 于秀华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长方体的认识,第18~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数一数、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的特征,能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特殊情况的面和棱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包装盒、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渗透思想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从平面上的这个点说起。在平面内点的运动轨迹,或者说留下的印记是什么呢?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我们可以说点动成线。我们继续用运动变化的思想研究图形,想一想,平面内线的运动轨迹又会是什么呢?是面,线段平移可以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如果绕线段一个端点旋转一周还能形成圆面。同样,我们可以总结为一句话线动成面。如果把这个长方形的面水平放置,垂直向上平移,它的运动轨迹又会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角——长方体。(板书课题。)平面图形通过平移形成了立体图形,我们可以说面动成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种立体图型,我们在一年级就认识了,特别是长方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说教学楼是不是长方体?

生:是。

师:家里的大衣柜是不是长方体?

生:是。

师:身边常用的文具盒是不是?

生:是。

师:土豆是不是?

生:是。

生:不是。

师:看来意见有分歧,用我们刚刚学的可能性知识来判断一下,土豆不可能是长方体,一定是长方体,土豆可能是长方体你选哪一个?

生:不可能。

师:如果找把菜刀来帮忙呢?

生:可能。

生:一定。

师:有人说可能,有人说一定,我原本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用刀切出个长方体是一定的,可是动手一切才知道是可能,知道为什么吗?我切了三个土豆才成功,因为切割时的方向和角度差一点都不行。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是:“我们研究问题不能停留在理论上,也不能想当然,亲自动手实践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我是怎么把土豆变成长方体的。

二、联系生活,初步认知

师:这是一个土豆,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在原来凹凸不平的表面切出一个平面。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沿着竖直的方向再切一刀,这时又切出了一个面。这两个面还相交形成一条边,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边叫做棱。接下来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刀,这时又切出一个平面。现在有了3个面、3条棱,这3条棱还相交于一点,这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面、棱、顶点,把这个土豆再这样切三次就切出了一个长方体。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板书: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找一找哪里是面,哪里是棱,哪里是顶点,和同桌说一说。

(生活动:指出面、棱、顶点并和同桌演示交流。)

师:相信大家已经找到面、棱和顶点了,这节课的研究也从这三方面进行。

三、动手动脑,研究特征

(一)画一画,学习面的特征

1.数一数面的数量。

师:首先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数一下你手中长方体纸盒有几个面。哪位同学愿意上前面为大家数一数?

生:我的这个长方体有,1个、2个、3个、4个、5个、6个面。

师:这位同学数得很有顺序,谁能再上前数一数?如果能加上方位词大家就能看得清楚了

生: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师:相信大家都找到了6个面。(板书:6个。)

2.小组合作画长方体的面。

師:下面小组合作把长方体大小不同的面画在纸上。出示合作要求:

(1)小组合作,把一个长方体中大小不同的面画在纸上,如果大小相同只画一个。

(2)画完观察,画了几个什么图形?

(3)讨论哪些位置的面完全相同。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师巡视并参与。)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1)6个面是长方形的长方体特征。

师:下面我们进行学习成果发布会。刚才老师也参与了同学们的合作学习。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图片展示学生作品。)

师:请这组同学拿着长方体,并结合大屏幕给大家汇报。

生:我们组画了3个长方形,这个比较大的面是用正面画的,对比了一下和后面是一样的,所以只画一个就行了。这个比较长的面是用侧面画的,它和相对的侧面是完全相同的,这个比较短的面是用上面画的,和下面也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找到了3个大小不同的面。

师:这6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板书:长方形。)

师:相同的面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生:相对的关系。

(2)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体的长方体的特征。

师:我还发现有一组同学只画了2个面。大家看屏幕——(图片快传,特殊长方体的2个面的学生作品。)请这组同学汇报。

生:我们组发现这个长方体的盒子有一个面是正方体,画了一个正方形,对面是一样的正方形就画一个,又画了一个长方形相对的一样也画一个,当要画第三个时发现这组面和刚才画的一样,所以就画了两个。

师:有几个正方形?它们有什么样位置关系?

生:2个正方形,是相对的。(板书: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其他的四个面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

生:都是长方形,大小相等。

4.总结面的特征。

(课件出示。)

师:长方体上面相对的是——

生:下面。

师:左面相对的是——

生:右面。

师:前面相对的是——

生:后面。

师:通过平移发现它们完全重合,我们说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课件演示平移。)完全相同指的是大小相等,形状一样。(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量一量,研究棱的特征

1.数一数棱的数量。

师:独立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数一数有几条棱。(生独立观察数棱。)

师:数完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生同桌交流。)

师:通过大家的观察和交流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谁上前来用老师的长方体框架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生汇报:数出12条棱。板书:12条棱。)

2.动手测量,合作探究,认识长、宽、高。

师:下面我们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一下这12条棱的特点。(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小组合作测量长方体棱长度。

(2)讨论哪些位置的棱长度相等。

(3)注意分工合作,有测量,有记录,有汇报。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录制了大家交流的过程,我们来看大屏幕。(视频快传小组讨论过程。)

生:我们组测量发现这条长12厘米,这几条和它同样长都是12厘米,它们是相对的。这条棱长9厘米,和它相对的这3条也是9厘米。这条棱长4厘米,这几条也是4厘米。

生2:我们这个长方体这个棱长3厘米,因为是正方形,这4条棱都是3厘米。对面4条棱也是4厘米。这4条棱长8厘米。

4.教师总结棱长特征。

师:抛去长方体的面,把相对的棱平移,我们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课件演示棱平移,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如果把相对的棱分为一组,有几组?

生:3组。

师:左右方向的棱分一组,垂直方向的分一组,前后方向的分一组。

(三)结合棱长特征,认识长、宽、高

师:在長方体里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正好是每组相等长度棱中的一条。我们知道了这样的3条棱的长度就可以知道12条棱的长度。我们还可以根据这3条棱的长度确定前后、左右、上下,6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课件演示。)所以在数学上把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通常我们把水平方向比较长的棱叫做长,把比较短的棱叫做宽,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

师:长、宽、高的位置是相对的,换一个角度摆放,它们的位置就会有变化,拿出你的长方体和同桌说一说哪里是长、宽、高。(生同桌合作观察学习。)

师:我们也可以把长宽高3条不相对的棱分成一组,思考这样可以分成几组?

生:4组。(课件演示。)

师:无论是把相对的等长的棱分3组,还是把相交顶点的不等长的分4组,我们都可以用来计算棱长总和。

(四)认识8个顶点

师:我们知道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数一数你手中的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顶点是一个点,没有形状和大小区别我们记住它的数量就好。

三、互动练习,及时反馈

1.下面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

A .5厘米;2厘米;5厘米。B. 2厘米;2厘米;5厘米 C.5厘米;5厘米;2厘米。

2.关于长方体说法错误的是( )。

A.长方体有8个面。 B.长方体中相对两个面的面积相等。C.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

3.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A .12 B.8 C.4

4.有一个长方体,它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的面积( )。

A.不一定相等 B. 一定相等 C.一定不相等

学生用智能答题终端选择答案,教师大屏呈现答题结果并讲评。

四、导图梳理,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

师:(课件出示思维导图全课知识。)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长方体,通过交流发现了长方体的组成,还有它的特征,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进一步验证了长方体的特征,发现要确定一个长方体形状大小需要知道长、宽、高。最后通过练习巩固了这节课的新知识。数学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希望大家用这节课的学习方法来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

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画一画、量一量等实际操作中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画不同的面,他们在活动中会比较不同的面,也会去寻找相同的面。这个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是简单的观察无法实现的。在测量棱长的环节,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相等的关系。让学生感知长、宽、高在长方体中确定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代表性,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宽、高的理解,从而丰富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概念。

2.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课件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有机结合。如:我用一个切土豆的视频导入新课,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让学生体会到由面到棱,由棱到顶点这样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使枯燥的概念鲜活起来。在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时,利用课件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特征。巩固练习环节,用班班通智能答题卡清楚地掌握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再进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讲评,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授课过程中,我没有把握好课堂节奏,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学生在汇报合作探结果时,应引导他们按照合作要求进行汇报,这样更有针对性和效率。在棱的特征的汇报环节,如果能引导学生按合作要求发言会更好。课堂时间没有把控好,特殊情况下棱长的特点在总结中没有进一步交代,有所忽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在如何组织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有效的交流上多下功夫,提高自己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棱长个面顶点
巧用体积公式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正方体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展开图
设出一个具体的数量
1 立方分米为啥等于1000立方厘米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正方体的N个展开图
五年级单元同步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