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2018-04-08 09:50白蕊
中外医疗 2018年3期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价值

白蕊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诊断中应用骨髓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该院曾接收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内非血液病患者46例,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骨髓检验,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与骨髓增生程度。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血小板数量、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数量分别为(18.8±2.6)×109/L、(2.5±0.6)×109/L、(61.2±6.8)g/L要明顯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髓增生程度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人数分别为1例、3例、6例、16例、20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0例、13例、2例、1例、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诊断中应用骨髓检验诊断方法能够得到较理想效果,可使患者骨髓结构实际变化情况得以较好反应,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准确诊断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检验;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5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1(c)-0180-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value of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plastic anemia. Methods 46 cases from January 2016 to March 2017 in the hospital were conveniently received with aplastic anemia,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46 cases of non-blood diseas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underwent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the blood routine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bone marrow hyperplasia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platelets, the number of white blood cells and the number of hemoglo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18.8±2.6)×109/L,(2.5±0.6)×109/L and(61.2±6.8)g/L,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grade Ⅰ, grade Ⅱ, grade Ⅲ, grade Ⅳ and grade Ⅴ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 3, 6, 16 and 20,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30, 13 and 2 cases, 1 case, 0 cases,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plastic anemia using bone marrow test diagnostic methods can achieve more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actual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bone marrow can be better response to the disease and can provide an accurate diagnosis of the basis for diagnosis, with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Aplastic anemia;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Diagnostic value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现代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性疾病,该疾病是由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与药物因素等各个方面因素而造成的骨髓功能障碍疾病,在青壮年人群中较多发,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当及时诊断与治疗,而骨髓检验诊断属于比较有效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具有较高价值。该文研究中分别方便选择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间该院曾接收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非血液疾病患者各46例,均对其行骨髓检验诊断,观察其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研究中方便选择的对象均为该院曾接收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非血液疾病患者各46例,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非血液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所有患者中男性人数为24例,女性患者为22例,这些患者年龄大小均在20~72岁之间,其年龄大小平均值为(38.6±3.6)岁;在观察组中患者中共包括25例男性患者与21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年龄大小区间为21~74岁,其年龄平均大小为(36.8±2.8)岁。在年龄及性别方面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其取仰卧位,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消毒及麻醉,在无菌条件下对患者行骨髓穿刺术操作,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向患者骨面刺入,在确定针触及骨质之后,围绕针体长轴,向左右方向旋转穿刺针,对骨质缓慢针刺,在阻力感消失之后,则表示已经进入骨髓腔内部,将穿刺针固定,将针芯拔出而后连接干燥注射器,以适当力度对骨髓液进行抽吸,所抽取骨髓液量为0.1~0.2 mL,在玻片上涂上骨髓液,并且快速制作5~6张涂片,将涂片送检,行细胞形态学检查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在抽取骨髓液之后,在旁边行1 cm切口,利用骨髓活检针选择骨髓组织,行骨髓活检,通常选择环切针活检法,将标本小心推送至洁净玻片之上,以固定液固定骨髓组织块,固定液组成为饱和苦味酸水溶液,20 mL、40%甲醛及5 mL冰醋酸,在固定0.5~1 h之后,对组织块行脱水、包埋及切片与染色等处理。选择患者2 mL肘静脉血实行抗凝处理,并且轻微摇匀,以血涂片行瑞士染色,而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且在所有患者抽取骨髓当天抽取其外周血,对其行血常规检查[1]。

1.3 骨髓增生程度判断标准

依据患者机体骨髓中存在的核细胞数量对骨髓增生程度进行判断,核细胞数量越多,则表示细胞增生程度越高。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比例为0.5~2.0: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则表示为Ⅰ级;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比例为5~12:1,骨髓增生活跃较明显,则表示为Ⅱ级;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比例为16~32:1,骨髓增生较活跃,则表示为Ⅲ级;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比例为35~70:1,骨髓增生表现减低,则表示为Ⅳ级;红细胞和有核细胞比例为100~300:1,骨髓增生表现为极度减低,则表示为Ⅴ级。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患者血常规指标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情况

观察组中患者各个方面指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两组患者骨髓增生程度

观察组中患者骨髓大多数表现为增生极度减低或者明显減低情况,对照组中患者骨髓大部分表现为增生极度活跃或者明显活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表现出逐渐升高趋势,该疾病发生并无较明显性别差异,大部分情况下疾病发生均比较隐匿,其临床表现主要就是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以及发热,并且表现为鼻衄及牙龈出血。

而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因素均和免疫机制存在一定关系。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而言,其机体内部骨髓衰竭程度、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减少程度等因素,均会对疾病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产生一定影响,其主要表现就是感染症候群、贫血及出血[2-3]。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准确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而骨髓检验诊断属于比较理想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临床价值[4-6]。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对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①在进行操作之前,应当对患者行凝血时间检查,在穿刺针进入骨质之后,应当注意防止过大幅度摆动而导致出现折断。另外,在抽取骨髓及进行涂片操作时均应当保证迅速,以防止出现凝固情况,同时应注意制作周围血涂片,以便进行较好对照。②对于骨髓活检而言,其绝对禁忌证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对于存在出血倾向与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患者,不适宜行骨髓穿刺,对于存在严重出血现象的血友病患者,禁止行骨髓穿刺。最后,在操作完成之后,应当以纱布对针孔进行1~2 min按压,并且应当进行加压固定,同时嘱咐患者静卧休息[7-8]。

依据该文研究结果可发现,观察组中患者血小板数量、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数量分别为(18.8±2.6)×109/L、(2.5±0.6)×109/L、(61.2±6.8)g/L,对照组中患者为(206.5±26.5)×109/L、(7.4±1.2)×109/L、(133.5±13.5)g/L与齐长福[2]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研究中,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非血液病患者进行骨髓检验,所得到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量及血小板数量分别为(7.4±0.3)×109/L、(131.6±12.8)g/L、(203.5±12.8)×109/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2.5±0.5)×109/L、(60.9±6.5)g/L、(17.5±3.9)×109/L相类似类似,因而骨髓检验诊断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检验方面属于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诊断中应用骨髓检验诊断方法能够得到较理想效果,可使患者骨髓结构实际变化情况得以较好反应,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准确诊断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子玉.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8):130-131.

[2] 郭雪洋.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7):22-23.

[3] 宋燕华.骨髓细胞学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68-169.

[4] 齐长福.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197-198.

[5] 张颖,叶宝东,季聪华,等.基于Bayes判别分析法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候诊断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 30(3):377-379.

[6] 李玉玲,冀林华.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改变及辅助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881-4882.

[7] 杨文睿,张凤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J].临床荟萃,2015,30(10):1081-1086.

[8] 单学赟,孙乃同,王纯斌.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2):80-81.

(收稿日期:2017-10-19)

猜你喜欢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价值
免疫抑制剂联合中药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调血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3例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与血常规相关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