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强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情绪现象往往会波动:教师的或规范性或生动美妙的解释都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只是被动地记录下老师的结论以应付考试。另一方面,学生并不总是处于没有激情的状态,不是处于无精打采或单一性接受授课的游离状态。有时他们的情绪会产生一系列“兴奋点”,当这些“激动人心的点”出现时,他们总是充满活力,思维活跃,对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并且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这种初中学生的情绪“兴奋”很容易受到诸多多因素的影响,相较不稳定。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兴奋”状态?我认为大致有两件事[]:首先,教材本身就是优秀的作品,学生受到情绪的影响,他们很兴奋;其次,老师的讲课方式很能吸引学生,典型、生动的语文课程讲解为成功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积极情绪,老师应该是一个“敏捷的猎手”,他必须能够及时地捕捉到学生情绪的“兴奋”情绪,并帮助他们,让激动的兴趣点引发思考的火焰。这便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从自身的角度用心学习教材,还要适当地研究学生的情况,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活动和情绪变化,并设计出合适他们的课程类型和教学方法,以便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奋”,并进一步诱导他们。
许多处理学生情绪“兴奋点”的老师经常依靠自己的过往经验去思考和授课,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在准备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真正需求[]。准备课程不仅要学习语文教材,而且要研究初中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怎样去学习,估计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有的情绪活动和变化,仔细研究思维的视角和思路,以及设计出更加适合他们的语文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必须能够准确地捕捉课堂上的“兴奋点”,并用它来有效地激发这个“兴奋点”,并它对于学生思考的刺激和引领作用。这样,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学生的情绪“兴奋点”引向深层思考的积极反映,使他们的思维沿着准确性和灵活性向深度和广度的轨道发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选择出最佳的教学“突破口” 在准备课程时,教师经常会考虑从哪里开始讲解,从哪个角度来引领学生思考等等的问题。就初中语文课本而言,不同的语文教师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同时,不同的方法也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寻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就等于抓住课堂教学的“突破点”。它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为一堂高质量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用自己的情绪“兴奋点”来选择最好的“突破点”,教学效果会更理想。例如,在鲁迅的《祝福》这篇文章中,阅读的重点往往集中在小说的结尾祥林嫂悲催的遭遇上,所以为什么不把这个结尾作为一个“突破”来理解整个故事呢?书中的祥林嫂为何如此命运多舛?跟住课堂的中心,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环节,因为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情绪的“兴奋点”常常是被一种好奇心唤起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设置“问题”,可以使他们的神经达到一种高度紧张的兴奋的状态。只有让学生们对问题感兴趣,他们才能根据作品中人物的言行进行讨论,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了书中所讲。
2.提出可以思考的“参照”问题 当学生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时,教师及时地提供一个恰当的参照物,比《穆斯林的葬礼》一文,如果将书中的所有的“月意向”和“玉意向”想调换,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思维发散,也又有利于让他们在问题的比较中作出鉴别,自然地得出结论。学生有了参照和比较,通过思考就会加深对《穆斯林的葬礼》一文中运用意向表达的效果的理解。
3.注重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 填鸭或者题海式的教学早已成为过去,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也正逐渐被淘汰,今日以及未来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自由、民主而又富有个性的空间[]。语文课可以和学生的想象结合起来、可以和学生的表演结合起来、可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多种语文教学形式的结合下,学生就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拥有事半功倍的优良效果。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做两件事:第一点,读了语文课文,假设你是一位演讲者,哪些内容要点是应该要讲的,请拟一份提纲;第二点,假如你是老师,有人读了本文,你想要考考他到底读懂了没有,请你编写一组考验的题目。这两项任务能很好地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他们会复习演讲的知识,认真研读课文,做好问题的陈述,围绕课文的有关知识,设计巧妙的题目,在接下来的语文课堂上交流讨论时,学生会十分活跃,于是本次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就这么轻松愉快地圆满完成了。
结论:目前我国的初中学生群体还是相较比较活跃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总会出现让他们感兴趣的时候或者感兴趣的事物,在语文的课堂上也会有各种精彩的瞬间。教师要能了解学生心理,灵敏且深刻地去思考教学工作,用心去抓住学生们的语文课堂“兴奋点”,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开始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辅导,提供给他们一个可以展现自我的语文课堂。
[1]杜应海.激起兴奋点,落到释放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J].课外语文,2018(07):32.
[2]潘晶晶.试谈抓住语文教学中的“兴奋点”[J].新课程学习(中),2011(07):89.
[3]沈小华.抓住一“点”,推及其余——语文阅读教学情绪兴奋点刍议[J].江苏教育,1990(0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