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琴
阅读在人的全面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初中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索。现从“阅读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阅读就是人类感知世界的过程,是一种集理解、领悟、鉴赏、评价和探究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从各类文章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丰富精神世界。肯尼迪在《发展阅读教学法》一书中,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将“阅读”这一过程划分为词语认知、理解、综合三个层面,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阅读”重新下了定义。张鸿苓等人认为,阅读能力包括四个方面: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认读能力:又叫“感知认读能力”,即对阅读材料中字词句及语义的辨析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即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读物的内容进一步筛选、阐释,对材料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构成部分,鉴赏评价能力,即对阅读材料进行赏评和鉴别,要以认读感知和理解分析能力为基础,是在前两项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为高级的能力。延伸发散能力,即阅读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的新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就是要在读者和阅读材料中间建立联系,要透过文本,将阅读材料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延伸发散能力,在完成语文学科学习任务的同时,端正处世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资料和论文的分析,本人发现现阶段初中师生双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大致表现在新课标要求落实不当、阅读的功利性倾向、学生阅读被动化倾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较差。同时,相对于教材中现有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种主要文体而言,学生对新课标中提到的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也亟待提高 2.阅读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以上诸多阅读能力培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教师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引领,教师授课的常态是一味地灌注,缺乏真正恰当的引导,而忽略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中考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为了应对中考考试,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迅速提高学生成绩,甚至会直接把解题的“套路”传授给学生,被“中考”所禁锢。一切都以提高成绩为目的,教师为应对考试而教,学生也为应对考试而学习,同时学生对语文学习认识不全面,由于网络媒体和快餐文化的冲击,家长普遍对课外阅读缺乏热情和重视,所以也就不太可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注重课前预习 PH首先,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预习态度。学生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预习的行为及结果、阅读教学的效果,甚至语文素养的高低。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预习成果的好坏进行原因分析。只有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语文预习活动,认识到语文预习的重要性,才能发自内心地主动地拿起教材自觉预习。语文预习的方法有很多种:朗读法、查找法、设问法、标记法、联想法等等,最后,学生应将预习方法内化为一种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语文的学习、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产生想要预习、想要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产生主动预习的意识,以提高预习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榜样意识,使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激发学生预习的外在动机,帮助学生相互促进和提高。
2.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在文本解读中提升理解鉴赏能力,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要发展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推敲和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能力。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首先就应该提高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使其在备课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把握文本,进而能为教师在课堂上更有效的发挥导向作用做好铺垫。同时关注并引领学生进行高质量的阅读,防止学生闯入阅读误区。语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所处年龄段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的阅读材料;要尽量分主题选择材料,巧妙寻找理解文本的“支点”,深入文本进行探究。
3.加强巩固练习 在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汲取阅读的养分之后,还应注意如何使所学的内容加以灵活运用。应把连续性文本阅读巩固训练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训练相结合,注重不同类型文本阅读技巧,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以原题中的材料为基础,不出示原题,直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自行创编试题并设置相应的分值,引导学生明确出题的意图。
结束语:阅读能力对于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教师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的成效高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小学升到高中的最为关键的过渡时期,它在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甚至在整个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关注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紧跟新课标前进的潮流,满足了时代要求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在新时期必须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更为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本人目前的学术水平有限,希望学界提出批评与指导,也希望语文教育界人士能够不断探索共同努力,勇于开拓语文阅读教学的新道路。
[1].蔡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车静.语文阅读能力的构成及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