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2018-04-08 06:19赵冬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现象生物学科

◎赵冬霞

随着教育人文化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学生科学思维、学科素养、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是大势所趋,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实践改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接下来,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谈谈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生活——建立学生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有机体活动与规律的综合学科,生物的属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生物时必须立足于生物现实发展的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生物现象,挖掘其背后的原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能理解、出现误区的现象。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联系不够紧密,死守教材,没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观念,体会到生物学习的科学性。因此,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使生物生活化,让学生能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物问题,不盲目跟风,传播不实信息。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了解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理解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白菜放置时间长了,以及萝卜放在盐水中,都会出现萎蔫现象;商贩经常向蔬菜上洒水,蔬菜变得饱满欲滴……这些生活现象说明了什么生物学原理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开启了生物探究。接着教师利用常见的实验材料NACL溶液、新鲜紫色洋葱鳞茎、解剖刀、镊子、载玻片、吸水纸、显微镜等为学生展示实验,先用NACL溶液处理洋葱细胞,学生观察后发现洋葱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然后教师用清水处理质壁分离的细胞,学生发现细胞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由此,学生得出结论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也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对水分进出细胞没有影响,是全透性的,所有的生活现象都有其本身的科学逻辑性。

这样,教师通过结合生活现象与生活材料,使学生对物质运输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用科学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建立了科学思维。

二、借用情境——发展学生学科素养

生物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至人类起源,小至微生物等一切生物原理、概念及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就是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通过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合理应用情境,致使学生无法辩证地看待生物问题、发展生物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境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例如,在学习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关于异花传粉的相关视频: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袋(给去雄的花朵套上纸袋,等待另一株成熟的花粉)→授粉(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授到去雄花的柱头上)→套袋。学生观看后对异花传粉有了清晰的科学认识,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介绍视频,学生观看后,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初步了解,对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有了基本认识并能简单区分。

又如,教师在讲解有丝分裂的相关内容时,为学生播放了一个flash动画:一个细胞摇身一变成了婀娜多姿的窈窕淑女或是风度翩翩的谦谦君子,学生观看后都惊奇不已,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靠什么变成“淑女”与“君子”的呢?带着思考,学生很快就融入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学习中来,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

这样,教师通过将学生带入到相应情境,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强化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理解能力,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素养,使学生学会了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生物问题。

三、依托实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生物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做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了解生物现象原理。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实验参与的几率,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生物不再是枯燥的文字符号,变得立体丰满起来。但是,有的教师遇到学生实验部分,总是匆匆带过,没有让学生参与进去,使学生空有理论知识,没能从根本上理解生物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探究,从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发现生物的奥秘。

例如,在进行色素提取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依照实验步骤逐一进行操作:学生先用天平称取5g绿色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然后向研钵中放入少量SiO2和CaCO3,加入10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地研磨……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对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这一实验原理有了清楚的认识,并且增强了独立探究与参与操作的能力。

又如,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教师选择在上午11点~下午3点之间更容易成功的时间段进行,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对洋葱根尖进行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最后借助显微镜,结合细胞的特点,分别找到了分生区,中、前、后、末期细胞,并且发现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学生在实验中逐渐熟悉了显微镜的使用,理解了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与相应特点。

这样,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参与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生物课堂,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生物信息,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思考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与学科能力。

[1]李园.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4).

[2]马春莲.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7,4(24).

猜你喜欢
现象生物学科
生物多样性
【学科新书导览】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第12话 完美生物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