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冯珊珊
在火爆的三点无眠背后,其实反映出了集体焦虑。从步入互联网时代开始,人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速度几乎是指数式增长,一项新技术出现,就会有一大批人扑上去,生怕被新技术给孤立了,人工智能如此,区块链也是如此,尤其是炒币浪潮,大涨大跌之间,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致富神话,这让那些追求财富的人焦虑不已。技术是中性的,但决定技术的方向和结局的还是人性,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未来会如何发展,取决于操控者们的选择。圈内圈外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焦虑,其根源就是我们对于未知的未来的恐惧。
比特币作为一种小众投资品,近两年回报率相当惊人。
根据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的统计,从2006年到2017年,包括股市、房价、原油等传统金融市场,年度收益率最高的是2007年的沪深300指数,为161.55%。年度亏损率最厉害的是2014年的原油,为-50.14%。
作为对比,从2014年到2017年,比特币年度收益率最低的是2014年,为-54.76%。在经过2015年和2016年约100%左右的涨幅后,到了2017年,年度收益率达到了惊人的1300%。
2017年四五月份开始,大量项目开始ICO化,七八月份达到高潮。9月4号监管文件出台,又把ICO推到了最低谷。比特币价格大跌,ICO公司通过退币等形式进行转移等。然而到了年底又出现了升温,虚拟币交易所海外重新开张,并着手取得牌照,很多项目通过海外ICO获得融资。
尽管国际上有巴菲特与芒格唱衰比特币的投资,但更多的是各个投资机构都开始研究区块链及ICO并择机投入。据传目前全球参与炒币的人大概在千万级。这一轮入场的新人,人均投资额大约在10万元人民币,有些大户可能会动辄数亿。
“区块链以及它所衍生出来的数字资产,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革命,关乎你我每个人的命运,越早参与,越能站在风口之巅,否则将会被科技无情地抛弃!”尽管确实有不少满怀信仰的创业者,但更多的是想一夜暴富的投机者。
“做通讯协议层的技术大牛几十年都没赚过大钱,ICO来了暴利超过贩毒几百倍。但凡能码这方面砖的谁会这会去做应用熬着融天使ABC轮。找个演员歌手+投资人+互联网网红企业家,发个ICO交易个千万分之一,拿上几十万刷一刷,瞬间几十亿身价就有了。再打八折卖给粉丝能卖多少卖多少,扣除手续费全是利润,然后移民继续鼓吹区块链。保不齐第二波买上几千万的个人资产再发一轮貌似带有实体资产的新一波币。这生意确实很赚,但是不觉得脏么?”一位天使投资人如是说。
在他看来,比特币的根本价值在于避免追溯和监管,这种特性也造成了最大的刚性需求是毒品、赌博、洗钱、黑客等黑产。幻想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就好比共产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很丰满。而分布式记账技术本质带来的读写交易延迟和资源消耗成本是不可能实现互联网至移动互联网这种大规模普世化应用的。去中心化只是梦想,最终还是需要公司来运营就一定存在中心化,只不过大家都想打掉BAT而自己成为BAT。
至于鼎鼎大名的“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社群,也被一些创业者批得体无完肤:“这个号称万亿、亿亿资产的大佬们在里面坐而论道,无限看好区块链,又是明星又是二线互联网大咖,逼逼了好几天,对币市涨跌的影响几乎为0,你那么多亿倒是入市啊,总共不到5000亿刀的池子,A股黑庄还要吸筹才割。简直就是一群小贵族手持共产党宣言弄了个沙龙号称在开创新时代......里面真用Telegram的有几个?”
梅花天使创始人吴世春认为,现在ICO模式已经走向了赌场模式。就是里面有明显的庄家,抽走了大部分的收入、佣金和利润。什么样是这里面的庄家呢?像交易所、币值管理、投行之类的。一个币私募的钱基本上都交给他们了。这个钱本来用于发展生态和落地应用的,但是最后都变成了他们口袋里面的收入,所以这已经是一个庄家模式了。
在他看来,2017年是币稀缺的时代,暴富的神话已经一去不返了,将要回到价值投资的时代。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化速度加快,一些落地应用的实现,有价值的区块链和空气币之间的对比会越来越明显。所以会加速空气币的币值崩溃。
在启赋资本合伙人顾凯看来,欺诈、传销这些不法活动,与是不是币圈无关,而是与人性和国民的金融素养有关。对于绝大部分个人或机构而言,如果有一种途径可以帮助其接近零成本、零风险、零责任地募集资金,甚至募集资金后可以不受约束随心所欲地使用,很难保证不为所动。
“对于大部分中国老百姓而言,金融素养较为薄弱,且许多人持有一夜暴富的心态。种种因素叠加起来,导致假区块链和以发加密数字货币之名,行欺诈、传销之实的现象屡有发生。”
也有观点认为,区块链投资在中国的走红,和中国大量流动性闲置有关,这些钱难以出境,在国内又很难找到投资机会,因此当区块链概念出现后,才一股脑地扑上去。知卓创新资本董事长、海天会会长陶闯就直言不讳:99%的ICO是泡沫。这次火爆的炒代币市场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草根开始的金融投机。没有价值的产物一定是泡沫的,合理控制泡沫很重要。没有泡沫的啤酒不好喝,关键要平衡这个事情。
比特币2009年起源于加密极客社区,2011年前后,国内开始出现第一批草根信仰者。随着币价一路上涨,这个群体迅速壮大,吸引了各色人等涌入。
“围绕比特币,有人埋头挖矿,有人卖矿机做硬件,有人专心炒币,以及做交易网站、资讯网站和论坛的创业者。后来大玩家开矿场,又形成了联盟式组团分收益的矿池。与今天ICO首次代币发行类似的是,那时还有人通过IPO的方式众筹资金来制造矿机。”
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田鸿飞预测,ICO未来的发展将具体表现有三大特征:一是空气币基本不可能被发行出来,因为现在的发行和上交易所都是连动,由专业机构运作。这些专业机构基于自己的声望而不会选择发行空气币。没有专业机构和排名前列交易所支持的空气币将不可能进入市场;
二是有能力做公链并聚焦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其公链币值将会迅速增值;因为这些企业利用自己在第一阶段筹集的资金会支持自己的生态企业,进而促进自己代币的增值;
三是网圈ICO公司将会更加务实。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为了ICO而ICO的公司,将会被专业发行机构和交易所鄙视。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毕竟进入ICO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专业发行机构和交易所的自律也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ICO市场在短短一年里面迅速经过了4个阶段。在大浪淘沙下,通过市场机制很快筛掉了劣质企业。良币驱逐劣币,我们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田鸿飞表示。
薛蛮子作为传统投资界人士里最早关注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的人之一,在他看来,数字货币的投资已经是全球性的现象。这也意味着,每个人的财富管理服务从今以后都会有一个新选项:数字货币,即在做个人理财时,可以拿出一小部分的资产做数字货币的投资。“这个稳健的试水理财方式,我认为是稳妥的,坚决不鼓励加杠杆,机会和风险并存,贪欲不可以有,否则会被吞噬。”
吴世春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个普通散户的话,如果你也信区块链的话,你可以买比较稳定的,像比特币、以太坊这种“大币”,买完以后把它放到冷钱包,再也不要管它,过三年再看看它,这里面不要不断地交易,买进卖出最后是没有什么收益的。如果你只是想投机赚点钱,建议你不要买任何币。”
2018年3月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对数字货币处在摸索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监管政策。
在对ICO的看法上,周小川认为,比特币发展太快,不够慎重,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除了市场动力以外,还要考虑全局。现在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的,我们不认可。应该说,还有待观察,也不是说马上要出台监管措施。
“为什么代币发行如此受到争议,因为它将原本少数公司才享有的公开募资行为,变成了所有公司都可以做的事,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币。这种模式几乎挑战了一切牌照式监管。”点融创始人郭宇航认为,目前整个A股市场上,市值过万亿的公司,不是大型银行就是石油公司。区块链创造了新的金融逻辑,根据美国等多个国家的监管意见,发行数字代币本质上是证券行为,接近直接融资模式。
在他看来,数字代币交易确实带给政府一定冲击,包括资金出境失控、税务流失和洗钱反恐受到挑战等等。这些问题刀刀砍向政府的钱袋子,只要政府不会消亡,就不会对这些问题坐视不理。
启赋资本合伙人顾凯认为,ICO这种数字货币发行融资的方式,就是将大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构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为社会大规模合作提供支持。因此,ICO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众包的经济,其参与者不仅是用户,还是这个网络的所有者,能够共享发展红利。
“发行加密数字货币可以帮助发行人以相对低的成本从社会(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作为一种资金募集形式,被企业家运用,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发展;被不法分子利用,确实有可能造成欺诈、传销、非法集资。”
黑马基金管理合伙人胡翔认为,ICO是一种很重要的创新,特别对于做投资的人,做VC的人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但这种创新会被滥用,导致了一堆空气币。
“我们原来在二级市场投资有市盈率,后来有市梦率。在ICO项目里面没有市梦率,因为很多项目只有空气,所以也可以飞的很高,支撑很高的市值,成了圈钱的一种工具。所以政府及时的把ICO给停了,还是很有必要的。但ICO被政府禁止以后,大家都跑到海外去了,因为区块链本身是无国界,去中心化的,所以政府有监管的必要,但是怎么监管成为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问题。各国监管都在试图理解ICO和区块链技术,并尽可能将二者分开。对于中国监管部门来说,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的公开融资行为,因而一律禁止,而区块链技术则被国务院列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新法律师徐凯指出,ICO和区块链是两回事。区块链这种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是一种互联网底层术,其应用仍需数年才能落地。而ICO是一种金融机制创新,本质上是对互联网众筹模式的改进,因为结合了TOKEN(通证/令牌)而获得非常强大的动能。固然现在绝大多数ICO搭建在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智能合约体系之上,但ICO完全可以在毫无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项目上应用。这也是有那么多“伪区块链”项目的原因。
政府介入数字代币市场都是早晚的事。我国针对ICO项目的监管,在2017年9月4日出台《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将ICO定性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并要求ICO项目进行清退,并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
实际上9月4日之后,大部分ICO项目、虚拟货币交易所转移海外运作,并且由于部分国家对于ICO项目的宽松政策,大部分国内项目团队纷纷选择海外发行。2017年,央行成立了字代币研究所,开始进行关于发行数字主权货币的理论储备和政策储备。
郭宇航认为,传统金融是严监管市场,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更像是上下级关系。但是,在代币市场,政府只要改变思维,以参与者而非监管者的身份加入其中,是可以成为主导者之一的。
“在这个自由市场中,政府的优势在体量无比庞大、资源无比丰富,完全具备了成为超级庄家的可能。论挖矿,谁的电力供给有政府丰富?论囤币,谁的资金供给有政府雄厚?论信用,谁的背书会比政府牢靠?可以想象,如果一国政府能够发行数字代币,其价值和影响力是任何个人或者机构都无法比拟的。”
因此,通过参与市场来影响市场,类似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市场的模式,将政府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来发挥调控的作用,效果或许更为理想和可控。
顾凯建议,在监管层面需要探索适用于区块链技术的制度建设。从长期来看,在保证金融市场稳定向好的监管目标下,在兼顾促进企业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众筹这种融资形式,是否适合在风险性偏高的中早期项目上做推广普及?是公开ICO还是私募ICO更合适?最终在政策监管下,对ICO的发行方和投资方是否会有准入资格要求?在风险投资领域,机构投资者存在的价值以及可替代性?这其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思考、探索、实践的未知空间。
由于ICO项目天生具有全球性的特征,跨境监管合作可能是一个重要趋势。徐凯认为,虽然中国国内完全禁止ICO,但对于境外未完全禁止ICO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处理ICO可能没有这么简单,或者说可能没有这么容易。因为各国都并没有专门的ICO监管机构,目前发声的主要是各国金融主管部门,如中国的央行,俄罗斯的央行,瑞士的FINMA,新加坡的MAS。任何现有监管机构要完全取得ICO监管权力,必须获得立法机构的授权。不排除未来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ICO进行专门立法。
“无论如何,监管政策是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连续性的,这不仅仅是面子问题,监管部门本身也需要一个窗口期来观察,所以,在未来的半年之内,中国境内将不可能公开出现数字货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撮合交易平台。”
在一位区块链创业者看来,因此而造成的后果,就是数字货币这个资产形态,在国内只能以OTC方式流转,国内的民众很难通过安全的方式获取到较大数量的资产购买机会,而资产持有者,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所需有迫切的变现需求,或者对未来价格不看好,是没有足够的卖出动机的,但由此锁定的筹码,却会造成全球市场上比特币等主流的数字资产短缺,但由于全球区块链行业依然在发展,对比特币的需求依然在增加,比特币在未来的价格将继续处于上涨区间。
由于比特币等主流数字资产因短缺而上涨,这会导致其他没有应用的小品种资产的持有者抛出换成比特币等主流资产,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主流数字资产对小品种资产的资金的虹吸效应将会越发明显。小品种资产的价格和比特币的比价出现下跌几乎是必然的,但这个局势随时会因为流动性资金的介入而发生改变。
此外,监管切断了中国资金和全球数字资产连接的路径,中国投资者的参与机会将非常少。“很多ICO项目基于中国政府的监管,干脆就屏蔽了中国用户的参与机会,再想通过参与ICO获取几倍几十倍的的收益,大多数人已经完全没有机会了。”
中国作为大国,对像ICO这样的金融创新保持警惕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大的经济体对金融创新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灾难。但是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其试错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更适合去做一些大胆尝试。等小国试验成功了,大国再跟进,更为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