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4-07 16:50陈醒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通感建构主义建构

◎陈醒均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在学习观中,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个体被动接受知识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个体结合已有经验,通过转述、更改、内化等方式阐述他所接收-到的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等,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它具有社会互动性特点,强调学习者和文本、其他学习者、教师等之间对话;它也具有情境性特点,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习者在具体可感情境活动中形成新知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式教学等。本文将小议前三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二、随机通达教学模式

随机通达教学模式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空、不同教学情境中,本着不同的目标,从多种切入点来进行探讨,以此对知识有高度的认识。

比如,在对苏轼在黄州的作品《赤壁赋》学习完后,要求学生知人论世,抓住一个切入点,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上网搜集资料等,结合自己的认识,在不同切入点中写出了不同的读后感,写出了苏轼在黄州时多方面的活动、思想状况与成就,比如在美食方面创造了东坡肉;在写作方面除了《赤壁赋》,还有《后赤壁赋》、《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在政治方面依然关心民生,想到“舍外无薪者”的艰难;在思想状况方面佛儒道思想掺杂,在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时,通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品又透露出他在人生不如意之时的旷达。

学生写好读后感之后在课堂上跟其他同学交流,既体现了建构主义中学习的社会互动性特点,也加深了学生对苏轼其人其作的认识,多角度构建了自己的知识。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

所谓支架式教学模式,也就是学生像建筑工人一样自我建设知识大厦,而教师在教学中是充当学生的“支架”作用,学生在建筑过程中(学习)中需“支架”时教师可以提供“支架”,而学生可以自己建造的部分,教师不要提供过多的帮助,充分尊重学生“建筑者”的身份。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争取让学生完成自我建构。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时,遇到这样的问题:“‘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使用了怎么样的艺术手法?”有学生不懂,也有学生可能会回答“比喻”,这时教师就需要提供支架,让学生联系我们熟悉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的春意本是眼睛看到的,是视觉,但是“闹”字是听觉,此句是由视觉转换为听觉,由此提出修辞手法——通感,引导学生知道通感是感觉之间的相通。此时,教师教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联系构建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分析“微风过处”句的通感手法,并指导学生寻找课文中使用了通感手法句子,学生很快找出“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句,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用了通感的句子。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通感”这一“支架”,过后有关“通感”的内容都由学生“自我建筑”。

四、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也叫作实例式教学模式或者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这需要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实际案例或者问题情境为基础。抛锚式教学模式步骤有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此过程既有学生的自我思考,又有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例如,教师在上《兰亭集序》这篇课文中,在合作学习疏通了文章的字词之后,教师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文章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变化?”教师创设的问题由浅入深,第一个问题相对比较容易,学生很快想出了答案:乐——痛——悲。第二个问题需要勾画关键词句,部分学生通过思考,建构,找到了部分原因,但是不全,这时他们就跟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之后展示小组的成果,其他小组评价补充他们的成果。由此知道:乐的原因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人贤地杰;痛的原因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悲的原因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千古同悲)。在这过程中,学生既有与文本对话,也有与同伴对话,师生对话,在问题情境与协作学习中完成自我建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平台不断去反思他人意义建构的合理性、独特性,是否与自己的意义建构体系相一致”[1]。

五、注意事项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备教材、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形成一套完整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要了解学情,“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还取决于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2],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懂了的少讲或者不讲,依据奥苏泊尔的最近发展区理念,引导学生主动自我建构,跳起来摘苹果。

2.注意创设情境 注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知识并不是孤立的 ,知识离不开学习得以发生的具体环境”[3],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可感知的场景中,才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

3.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合作互助学习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不宜用所谓的权威压制学生的创造性,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与同伴合作互助,分享自我建构的知识从而改造原有的知识体系再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形成相互影响与促进的课堂生生关系。

总的来说,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追求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锃,许晓蕾.建构性阅读对话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108-111

[2]段华明.建构主义基本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05):116-121

[3]曲苒.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课堂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3):10-12

猜你喜欢
通感建构主义建构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建构游戏玩不够
基于“通感”理念的沉浸式幼儿玩教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