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研学旅行课程是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进行的实践类课程,它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获取直接经验,因此研学旅行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研学旅程课程设计和实施应立足于教育性、实践性、融合性和安全性,将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整合设计,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实施。
研学旅行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集体参加校外体验实践的活动,它将学生从时间有限、空间有限的课堂教学带入到生活实践中学习地理课程。研学旅行融合了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切身体验、搜集资料、集体活动、团结互助、文字报告等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能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增强地理实践力,培养勇于探索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研学旅行将野外考察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成为当前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户外进行观察、分析,是在进行社会调查和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最好载体,研学旅行是“从做中学”的升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锻炼了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目标凸显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导向 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必须以实践为载体,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应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应避免学生在学校中单一的被动接受形式的学习活动,应让学生亲自去做、去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激活书本知识,完成从知识到能力、智慧的转化。研学旅行课程必须突出实践性,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和体验客观世界,在实践活动中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研学旅行的课程实施三阶段 研学旅行课程的三阶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课前阶段是研学课程实施之前的准备阶段,课中阶段是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阶段,课后阶段是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总结阶段。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课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课程方案的上报、研学旅行地点的确定、旅行路线的规划、实地考察、方案的最终确定、学生教育等准备工作。课前阶段必须完成活动主题的确定、组织架构的建立和研学手册的编写。研学旅行活动具有无规律、不可控的性质,因此研学旅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充足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才能进入研学旅行的学习状态;教师也应该提前思考研学旅行活动的关键事件,如何让研学旅行活动做得精彩、如何让研学旅行课程具备启发性和开放性,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变成研学过程的主体;课中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实施阶段。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主要是按照课程目标和课程资源进行实际的参观考察和体验,实施中也需要地理教师不断将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灵活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课后阶段是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最容易忽视和轻视的阶段。课后阶段的主要内容需要完成研学作业、展示研究成果、认定研学成绩等内容。研学作业的完成是研学旅行的总结和收获,研学成果的展示是检验学生研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载体,研究成果的展示能够实现研学成果的物化和延续,提升研学的实效性。研学旅行成绩的认定是推动学生有效参与研学的重要手段,研学旅行的成效评价不仅仅要关注演出展示成果中的表现,还应注重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和参与状况。
研学旅行必须注重探究性,避免只旅不研、只研不旅的现象,充分引导学生在旅行过程中开展调查、访问、探索等研究活动;研学旅行必须注重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应引导学生尝试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交流展示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研学旅行必须注重安全性,制定完备的安全保障方案和安全应急方案,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是地理教学最好的学科实践。作为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研学资源,将课堂教学扩展到乡土地理的广阔天地中,带领学生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充分设计研学课程方案,实现研学旅行课程有的放失,使得研学旅行成为提升地理实践力的常态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