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珂
前言新课改背景下,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研读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把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设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提升与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进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众所周知,小学生注意力有易分散的特点,为提高小学生对课堂重点内容的专注度,数学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新课改思想理念,要注重创设数学问题的情境,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分数”教学时,数学教师事先准备了一张画有西瓜的彩图,然后通过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问:“西游记中,孙悟空得到一个大西瓜,孙悟空问猪八戒,你想吃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还是八分之一,贪吃的猪八戒说当然想吃八分之一,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猪八戒占到便宜了吗?若师徒四人平分一个西瓜,猪八戒应该吃四分之一?”在小学生热烈讨论之后,数学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出吃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与八分之一各是多大,然后引导小学生进行比较大小,通过创设情境,不仅加深了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而且明确了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的原因。期间,小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还实现了抽象概念的形象化转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收效。
小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会用自己所理解的形式储存于记忆之中。新知有时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呈多样化,这也代表了学习者对新知识的不同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同一数学问题,小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然后采用了不同的解题策略与方法,或是混合计算法,或是分步计算的方法,殊途同归,得出正确答案。解题策略与方法不仅反映出小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同时也反映了思维能力的高与低。相关的研究表明,引导小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多角度解题,有利于培养他们形成数学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有专家指出,在引导小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之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数学习题已知条件以及各种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与分析。对待同一个问题,可以要求小学生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引导小学生记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并通过比较不同的解题策略,学会选择最佳的途径。总之,通过引导小学生寻找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最终可以使小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汲得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数学思维训练,慢慢积累数学经验。
新一轮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小学生能既能倾听他人的见解与观点,也能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与表达个人观点,发展了自己的合作能力,同时自信心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期间,要对小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于课堂教学,需要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进行。小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主要表现为数学对话和书面表达,数学对话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言语交流与书面交流。由于受有限的教学时制约,小学生之间为完成学业任务,能够在一起充合作与交流的时间较少,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也基本指向中上等学生,只有部分学生才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为此,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交流与表现机会,面对小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要以激励为主,适当给予表扬。对回答过程中出现的个别跑偏现象,要因势利导,引导个别小学生学会规范运用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精准度,提升数学交流与表达能力。
有教育格言云“学以思为贵”。实践证明,若教师启发与诱导的方法得当,相对而言,学生的逻辑思维就发展的好,对数学问题的认识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一些。培养小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也是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之举。每一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反思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总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个人的思路、方法、策略等。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不仅可以检验出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解题的盲目性,避免下一次少走弯路。其次,要培养小学养成反思与总结的良好习惯。教师对小学生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予以指导,并适当教授反思的方法、提供反思的角度。并让小学生在反思与总结过程中,理清思路,找到好方法,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推理能力。
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为此,数学教师要做好小学数学课内外的有效衔接。为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可将所学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并组织小学生通过身边的具体事物进行实践探究,使小学生对所学内容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会更深刻、理解的会更透彻。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小学都落实基础教育教学之新改革精神,为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在探索有效的策略与途径。在此维度,笔者认为可适当地减少纸笔作业,布置一些贴近小学生生活的社会实践性作业,让小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巩固已学的知识或获得新知。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不仅接触了身边的社会,在情感态度领域,也培养了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增强了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