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普通高中课标明确强调: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课堂实践谈谈我在历史课教学合作交流方面的初步探索。
交流的平台创建,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创设。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要有爱心,有积极的心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去经营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教师充分信任时,对学习内容就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在课堂上乐于参与,主动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
初相识时,用你专业知识去赢得学生的好感;然后,要用你的爱心去关心学生,用你的思想引领学生,为师生交流搭建畅通无阻的平台。
小组合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对于我们这样学生素质不高的学校效果会更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很广泛,班主任可以用来班级管理,任课教师可以用于教学。
合作小组组建后,每个小组要有名称、口号、照片,并张贴上墙。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文体活动等都可以由每个小组轮流监督管理,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定时公布评比的结果。由于引入竞争机制,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团队意识增强了,班级管理也会上了一个台阶。教学中也可让各个小组发挥作用。如讲到阿里改革时,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以一个问题:1.改革的背景,2.改革的措施,3.改革的结果和影响。剩下的小组负责点评。收到了显著效果。
小组合作容易造成班级“四分五裂”局面,操作不好不利于班级团结。这时候,一定要采取措施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可以定期调整小组成员。为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把学生注意力转向外班。比如学业水平测试备考时,我们会开展班与班之间的挑战赛。各班自己书写挑战书,规定规则,奖惩措施。挑战赛点燃了各班学生热情,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竞争意识也加强了。
首先,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资源优化组合,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的优化组合。去年冬天到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参观学习,对那里的师生的合作交流成功实施感受至深。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是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一个课题组,通常采取自愿结合的原则,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而各科老帅也选取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课题,以供学生选择。
学生分组的同时,也就确定各自的选题。他们的爱好、性格、性别、个人素质,包括家庭背景等等方面都决定学生们选题的多样化。如合作小组选题有台球撞击到台球案后的运动方向与受力、击球角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市场卫生巾质量调查;走班制下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某个立交桥红绿灯设置的不合理及整改建议等等。学生能够从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小事中,发现问题,获取研究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拟定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课题,供学生选择。
第二步进行开题报告。每个小组选派课题组长,确定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研究的方法,明确分工等等,教师在小组汇报完毕进行点评,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北京交通大学附中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许多启示,虽然我校师生素质和能力与附中相差甚远,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方法和原则。他们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方面做得都很成功。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的宏观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航者。我也听过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整节课全是学生来讲授。教师做课堂总结时不可能再详细落实每个知识点。这样,学生不但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知识的系统性缺乏,更谈不上知识的拓展和升华了。
合作学习不等于老师撒手不管,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对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新问题,及时发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果出现不违纪现象,要批评指正。这样,合作学习才能落地有声,踏实有效。
其次,合作学习要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合作学习不等于不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恰恰需要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大家群策群力,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实现合作共赢。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人最高级的魅力,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也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占据自己应有地位。
1.要选出个人素质高,学习认真,有凝聚力的有执行力的小组长。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选的好,会有效地完成教学的每一环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每个小组的实力要相对均衡。每个小组都要有各科实力较强的学生,否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比如发放奖状、奖励笔记本、小组共同观看电影等等。
以上是本人关于合作交流的一些初步探索,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